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患者在接受临床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前两年服用艾滋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患者 84例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对比 3组艾滋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药物主要有:齐多夫定( AZT)、拉米夫定( 3TC)、奈韦拉平( NVP)、依非韦伦( EFV)、替诺福韦( TDF),在这些药物中选取成 3组治疗方案且采用双盲法随机分配患者为:甲组选用 AZT+3TC+NVP( 28例)、乙组选用 AZT+3TC+EFV( 28例)、丙组选用 TDF+3TC+EFV( 28例)。结果:在分析资料报告中发现,三组治疗方案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白细胞数减少、药疹、胃肠道反应、脱发、皮肤干燥、肝功能损伤等。但是三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接受艾滋抗病毒治疗药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治疗方案,并且医生要依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谨慎选取高效的治疗药物组以及药物剂量,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艾滋(AIDS)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人体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HIV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虽然艾滋现阶段还没有治愈的办法,但是可以通过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所以如何预防艾滋传播不仅是医学方面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对具体的预防艾滋传播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的自我防护措施。

  • 标签: 艾滋病 预防 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艾滋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水平。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市监管中心医院的68名护理人员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对血液、精液、乳液、唾液、汗液以及共用浴缸是否传播艾滋的知晓率分别为100%、97.06%、88.24%、48.53%47.06%和52.94%,并且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回答艾滋职业暴露的概念、清楚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应该洗手、认为针头使用后不可回套针帽,以及对艾滋职业暴露后的报告程序的正确率和知晓率分别为61.76%、48.53%、95.59%、72.06%、82.35%和45.59%。结论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我市监管中心医院的护理人员的艾滋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水平,需要对护理人员做好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艾滋临床护理质量和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艾滋病 职业暴露
  • 简介:临床资料:1999年6月~2002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烧伤患者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9~27岁,均有吸毒史.多因快速静脉推注海洛因后失去知觉,跌倒在火源上致伤,与热源接触时间较长,创面较深.入院时患者及家属隐瞒烧伤原因,否认有吸毒或不正常的性行为史.BSA的患者经治疗已重返工作岗位.

  • 标签: 艾滋病 烧伤 皮瓣移植 游离植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校对外国留学新生进行艾滋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高校进一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艾滋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9月入学的浙江师范大学外国留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辅导员为中心建立微信群推送艾滋有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和由高级职称医师组成的宣讲团进行艾滋知识专题讲座、学生志愿者进行宣传资料发放等形式对外国留学新生进行艾滋知识健康教育,教育前、后分别进行网上调查问卷测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外国留学新生艾滋知识知晓率,从教育前的57.8%提高到教育后的93.2%,单道题“高危行为后主动寻求检测”的艾滋疫情知晓率提高最为显著,从教育前的67.3%提高到教育后的99.5%。结论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能有效的提高外国留学新生对艾滋的防范能力,遏制艾滋疫情在校园蔓延。

  • 标签: 外国留学新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艾滋是社会危害性极大的一类传染病。目前,中国HIV携带者的数量正在快速上升。因此,控制HIV的传播是中国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堰地区因自身独特的医疗环境,使HIV的传播与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分析十堰地区艾滋的传播途径的转变因素,将为艾滋在十堰及周边地区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流行学依据。

  • 标签: 艾滋病 感染方式 传播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素菌肺炎的CT表现。方法对2013年12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6例患者中,斑片以及大片状渗出病变表现16例,病变形态不规则,其中2例伴随气管充气征。结节病变为主患者5例,现5-20mm直径清晰边缘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双肺粟粒病变3例,粟粒小结节双肺弥漫分布,1-3mm左右大小不等。肿块病变为主2例,边缘清晰光滑,无明显分叶、毛刺。伴随弥漫网格状影3例,伴随纵膈淋巴结肿大20例,3例出现空洞。另有4例胸膜增厚。结论脐窝样皮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以及AST等几个表现中同时出现三个,需高度怀疑艾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素菌肺炎。

  • 标签: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素肺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娱乐场所暗娼人群实施艾滋高危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天门市48家娱乐场所中的870名暗娼,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业主培训,免费发放安全套、问卷调查、同伴教育、血清学检测等综合干预活动,并抽取其中3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823人开展了HIV检测。结果开展艾滋高危行为干预前暗娼人群的艾滋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6.0%,与干预前的995.3%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艾滋高危行为干预后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97.0%,安全套坚持使用率91.0%;与干预前的95.6%和90.3%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开展HIV检测823人次,没有发现阳性。结论只有采取多部门配合、共同协作的方式积极解决当前娱乐场所暗娼人群艾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中的困难,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够显著降低暗娼人群的艾滋高危行为,实现艾滋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 标签: 娱乐场所 暗娼 艾滋病 高危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艾滋并发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艾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检测应用呼吸机前后的心率、呼吸、动脉血气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例因并发脑炎死亡,15例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4h后呼吸和心率均减慢、动脉血气PaO2、SPO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艾滋病 呼吸衰竭 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照观察。方法:选取46例我院收治的艾滋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2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CD4+T细胞与B淋巴细胞水平,并且对两组患者病死率做出比较。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D4+T细胞与B淋巴细胞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情况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患者 对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门诊开展艾滋预防健康教育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分别选取门诊患者45例、46例,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4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艾滋预防健康教育,观察患者对艾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艾滋知识答对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艾滋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检查方法、初期症状等知识的掌握评分高,艾滋知识答对率高,P<0.05。结论门诊开展艾滋预防健康教育工作,能提高人们对艾滋预防工作的认识,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开展艾滋预防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门诊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应用价值
  • 简介: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6日报告说,该校的一个科研小组成功破译了艾滋病毒的完整基因组。这对于人类理解艾滋病毒感染人体的机制,寻找抗“艾”新疗法提供了衣力帮助。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 基因组 研究人员 破译 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艾滋实验室监督管理、检测、校准以及比对能力,确保实验室室内检测工作有序开展。方法:收集艾滋阳性样本,依次收集艾滋实验室室内肉眼无法可见的溶血、黄疸、乳糜颗粒等原料血浆、血清,而后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病毒灭活、离心、防细菌污染和稳定蛋白处理,以相关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为遵循进行各项操作,评价质控品均一性、稳定性。结果:无论是高浓度质控品还是低浓度质控品,标准差(SD)均在0.1、变异系数均在10%以内,同时,当上述两种不同浓度的质控品分别存放于2—8℃、37℃以及室温条件下一定时间后,两种质控品抗-HIV的S/CO值的CV皆在15%以内。结论:在艾滋实验室室内,自制质控品质量良好,均一性、稳定性理想,可以在相关验证工作中有效发挥价值。

  • 标签: 质量 实验室 艾滋病 质控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艾滋孕产妇实施职业防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的住院分娩孕产妇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入选孕产妇均为妊娠合并艾滋者,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实施职业防护,并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0.05);观察两组的医学性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为发生率医学性感染,而对照组仅发生1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艾滋孕产妇实施职业防护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妊娠 艾滋病 住院分娩 护理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出院病人家庭护理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为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遴选2020年0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人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艾滋流行控制中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及疾病预防作用。方法:共选入2020年1月30日至2020年12月1日接受艾滋检测者170例,奇偶数做组别划分,参比组做基础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预防干预,比较艾滋流行控制情况。结果:艾滋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接受干预后较参比组良好(P<0.05),疾病发病率以跟踪回访方式统计数据,观察组发病率较低(P<0.05)。结论:艾滋流行控制,以预防干预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增进该疾病控制有效性,干预作用良好。

  • 标签: 预防干预 艾滋病流行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艾滋是一种伤害大、致死率强的比较严重传染性疾病。现阶段,都还没艾滋预防的高效预苗。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医治能够最大限度地遏制艾滋毒的拷贝,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其生活品质。针对HIV呈阴性的高危对象,给予一种一个新的防止HIV传染和传递的办法,即曝露前防止,将药学与个体行为紧密结合,能够减少HIV影响的风险性。PrEP以其无创性和普遍意义的优点变成科学研究和关心的重点。近些年,世界各国很多临床研究证实,PrEP的有效性在于药品依从性。但高危对象对PrEP的认知水平不足,用药依从性差,直接关系防止实际效果。

  • 标签: 艾滋病 暴露前预防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艾滋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整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登记在册的的艾滋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60例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细菌性肺炎发生率高于其他机会性感染,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34例患者机会性感染病情严重,重症率56.67%,继发败血症5例,发生率8.33%。6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或控制,研究调查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艾滋合并机会性感染多见于细菌性肺炎,且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应基于常见机会性感染采取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收治的41例艾滋患者,均给予患者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80%。结论:在艾滋治疗中给予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有效率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临床效果理想。

  • 标签: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 艾滋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