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神经源性膀胱并实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另外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PDCA循环法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执行饮水计划的依从性,以及膀胱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PDCA循环管理组饮水计划依从性、膀胱功能康复效果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患者执行饮水计划的依从性,有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 标签: PDCA循环法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饮水计划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4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阐述手术方法,分析治疗结果,研究手术适应症及其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52个动脉瘤均夹闭,术中未出现误夹、漏夹情况,术后行颅内血管造影检查,患者载瘤动脉通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40例患者中仅1例并发脑积水,经分流术治疗后痊愈,并发症发病率2.5%。经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全部患者治疗优良率92.5%,无重残、死亡病例,详见表1。术后半年随访期间,2例患者颅内感染,经针对性治疗恢复良好,其余患者生存质量基本恢复至动脉瘤并发前,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微创,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眉弓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循证干预在自动化药房快速出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4月到2016年12月未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循证干预自动化药房快速出药系统处方为对照组,2017年1月到2017年8月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循证干预自动化药房快速出药系统处方为实验组。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系统出药差错率、系统调剂差错率、药师加药差错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系统出药差错率为0.88%,实验组系统出药差错率为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药师加药差错率分别为0.01%与0.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系统调剂差错率为0.08%,对照组系统调剂差错率为0.0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化药房快速出药系统中的应用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循证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显著降低出药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循证干预 自动化药房快速出药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DCA循环法对改善药房管理质量及降低药品应用差错率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2017年12月,在药方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药方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作为研究组,评判标准药房管理质量、药房差错事件。结果研究组的各项药房管理质量以及药房差错事件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法的实施可改善药房管理质量及降低药品应用差错率,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法 药房管理质量 药品应用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精神病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前未实行PDCA循环的1000份《门诊服务问卷调查表》为对照组,2013年8月后实行PDCA循环的1000份《门诊服务问卷调查表》为试验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对精神病院门诊各科室的服务、门诊部人性化服务、医生的责任心和医德医风等方面满意度的比较,发现在15个调查项目中有12个项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在精神病院门诊医疗服务的各项工作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学习。

  • 标签: PDCA 精神病医院 门诊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重症医学科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非计划性下机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试验组(CRRT共188例次)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可能的非计划性下机因素实行干预管理,对照组(CRRT共122例次)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188例次CRRT中发生非计划性下机30例次,对照组122例次CRRT中发生非计划性下机47例次,试验组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降低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

  • 标签: PDCA管理法 重症医学科 CRRT 非计划性下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效果。方法收集中药房处方,统计调配差错处方,分析处方的差错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比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的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率。结果PDCA循环法实施前,调配差错发生率为8.52%,实施后的差错发生率为3.3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房处方调配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分析差错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率,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药房 处方调配 差错率 PDCA法
  • 简介:摘要目的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乳腺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PDTA循环管理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各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开展后,各项护理质量均明显提高均明显提高,各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使得护理管理方法更为科学,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大面积的推广。

  • 标签: PDCA 手术室护理 安全与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碳酸锂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的2、4、6周末的BRMS评分进行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不良反应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不良反应3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取碳酸锂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并未增加其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 标签: 碳酸锂 拉莫三嗪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腰麻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样本,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行单侧腰麻,对照组行常规腰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均达到了Ⅰ级~Ⅱ级,其中观察组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浆CORT及BG水平具更加平稳,且好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行单侧腰麻对患者的循环功能产生的影响小且应激反应轻,该麻醉方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髋关节 循环功能 应激反应 腰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观察PCT变化规律并与其它炎症因子相比较,评价PCT对提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检测3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24、48、72h),并按术后早期是否存在并发症作为分组标准,分别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和PCT的浓度,对其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与C反应蛋白比较,降钙素原于体外循环结束后更早、更持续出现于血清中,术后48h可达到峰值,术后72h逐渐下降。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4h、48h、72h的降钙素原浓度高于术后无并发症患儿(p<0.05)。结论降钙素原较C反应蛋白能更早,并持续地在有早期术后并发症的患儿血液中表达。测定PCT有助于临床监测心脏术后高危患儿病情。

  • 标签: 降钙素原 体外循环 早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工具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PDCA循环工具应用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前后使用基本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均达到我院规定指标。结论应用PDCA循环原理制定的抗菌药物管理方案,有效改善了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明显促进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显著提高了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水平。

  • 标签: PDCA 抗菌药物 药物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结介传统方法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7例普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实验组增加采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结果实验组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9例(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在预防普外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方而优于传统方法。

  • 标签: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例病人作为常规护理组,另外100例病人作为使用PDCA循环法及鱼骨图分析法管理组,观察两组病人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及发生跌倒、坠床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坠床。其中常规护理组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率为82.9%,PDCA循环管理组患者依从率为96.4%,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有助于保持患者康复治疗的连续性。

  • 标签: PDCA循环法 鱼骨图 防跌倒 坠床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和直接喉镜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患者根据喉镜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可视喉镜,对照组采用直接喉镜,观察比较两组插管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MPA)、心率(HR)。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两组患者的MAP及HR均下降显著,且在插管完成时观察组的MA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可视喉镜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影响较直接喉镜小。

  • 标签: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可视喉镜 直接喉镜 循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比较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种手术方法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心脏停跳组和不停跳组,分别于术前、转机30min、术后1h、术后24h、术后72h取静脉血,检测胱抑素C和白介素-18水平。结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白介素18水平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不停跳组胱抑素C和白介素18的升高较停跳组低(P<0.05),且恢复较快。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肾功能有影响,但较心脏停跳的体外循环手术小。

  • 标签: 体外循环 不停跳 胱抑素C 白介素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幸福感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并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梗塞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 护理干预 脑梗塞 主观幸福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初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间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自由体位干预配合常规产程护理分娩(对照组)和进行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并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分娩(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和分娩方式。结果第一产程分娩时间观察组(376.5±147.5)min,对照组(459.5±234.5)min;第二产程分娩时间观察组(52.5±26.5)min,对照组(54.5±25.5)min;分娩方式观察组经阴道分娩者82例,对照组经阴道分娩者67例。结论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不仅能够有效缩短初产妇的产程时间,还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程早期体位 干预 分娩辅助设施 初产妇产程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75岁)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接受OPCABG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年龄≥75岁)58例,对照组(<75岁)54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高龄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术中转体外循环辅助率、IABP使用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搭桥支数、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房颤、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可作为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首选手术方法。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