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管理办法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PDCA循环法在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管理办法中的应用

张娜

张娜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效果。方法:收集中药房处方,统计调配差错处方,分析处方的差错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比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的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率。结果:PDCA循环法实施前,调配差错发生率为8.52%,实施后的差错发生率为3.3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房处方调配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分析差错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率,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PDCA法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387-02

医院药房是医院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如何降低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率,减少发药风险都是药剂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1]。我院为提高中药处方调配质量,在处方调剂管理中引入了PDCA循环法(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的中药房处方1514张,其中有129张出现调配差错,占8.52%。对129张调配差错处方的差错类型、差错原因等进行分析,应用PDCA循环法,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实施解决对策后,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中药房的1680张处方,统计其中的调配差错处方,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的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率。

1.2方法

1.2.1P阶段(计划)对调配差错处方的差错类型、差错数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调配差错发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我院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类型主要分为数量错误、医嘱错误、品种错误和规格错误四类。①数量错误原因主要为:药剂人员劳动强度过大;药房额外任务过多,分散了药剂人员的注意力;看错处方药品单位;②医嘱错误原因主要为:药剂人员审方不严格,未发现错误;③品种错误原因主要为:药品包装过多,容易因包装混乱出错;④规格错误原因主要为:对药品的规格、包装不熟悉;药剂人员业务技术不高,对药品用量、用法不够了解。针对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1.2.2D阶段(实施)严格落实解决对策。解决对策主要包括:①对新人加强培训,高年资药师做好表率作用,通过言传身教,让新人养成严谨的配方习惯。②采用“新老搭配”法,对药剂人员重新进行分工,并将责任落实到人。指派专人处理咨询、电话接听、后勤等事宜,其余人员只负责配方,以免分散配方人员注意力。上午与下午进行前台、后台配方发药轮换。③进新药及药物规格发生变动时,要在白板上及时公示,并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新药说明书,学习后每人都必须签字确认,以确保所有药剂人员都了解新药。④对日常工作中常出现的调配差错进行记录、汇总,并列出易发生错误的药品清单,以起到警示作用。⑤针对包装较为相似的药品,使用彩色标签进行区分定位;针对高危药品,使用黑底白字标签进行标注。⑥配方前,调配人员必须审方,认真核对药品的用量、用法、数量是否无误,杜绝盲目按方调配。⑦药品退药、上架后,由专人负责操作,并进行核对。

1.2.3C阶段(检查)、A阶段(总结)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严格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调配管理措施实施后,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总结管理措施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加以改进,以提高管理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前,共有129张调配差错处方,差错发生率为8.52%(129/1514),PDCA法实施后,有57张处方发生调配差错,差错发生率为3.39%(57/1680),PDCA法实施后的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DCA法实施后,数量错误、医嘱错误、规格错误、品种错误处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PDCA法实施前后的中药处方调配差错情况比较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中药房管理应用PDCA循环法后,处方调配数量错误、医嘱错误、规格错误、品种错误发生率及调配差错总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在处方调配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预防调配误差的发生,其应用优势显著。

在PDCA循环法中,通过分析处方调配差错发生原因,将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条理性、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制定成相关规定或标准化流程,有助于强化药剂人员预防处方调配差错的意识,以便于解决对策的长期执行[2]。本次研究发现在中药处方调配差错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所致,再加上药房工作人员多为年轻人,其普遍存在对药学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所以很大一部分差错都是调配人员精力不集中、工作责任心不强所致。在PDCA循环法中,专门针对这些人为因素制定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使用显眼的警示语、标识;差错分析签字;专人负责非调配工作;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等。制定这些措施,有助于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药剂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最终达到减少调配差错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药房处方调配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分析差错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率,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燕琴,韩喆,王占鹏等.我院门诊中药房处方干预记录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23):1198-1199.

[2]陈杰.探讨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019-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