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正>加夫列娜·斯特拉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拉美诗人,也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作家。1945年,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斯特拉尔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这一年,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经历了流血、饥饿、屠杀以及一切痛苦磨难的欧洲人面对战争的

  • 标签: 米斯特拉尔 诗歌创作 爱的礼赞 诺贝尔文学奖 女性 民族文化的传播
  • 简介:尼》是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型之作。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王安忆以主人公尼、阿康为代表,叙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转折时期的上海一群都市男女青年的沉沦史。《尼》无疑是一个彻底的悲剧,在这悲剧背后响彻着的是一曲交织着欲望与宿命的人性挽歌。

  • 标签: 《米尼》 欲望 宿命 人性
  • 简介:作为“英国后现代小说的领军人物”,艾斯使用了一些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后现代招式”。本文试图探讨艾斯如何通过独家拥有的“颠倒”或“倒置”手法来玩弄颠覆性的后现代游戏。第一,通过“角色倒置”,艾斯以戏谑与反讽的方式解构了性身份中的中心与边缘、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关系;第二,通过“时间倒流”,他游戏式地颠覆了现代主义的时间观、意义观、审美观与道德观。

  • 标签: 后现代招式 角色倒置 时间倒流 马丁·艾米斯 审美观 道德观
  • 简介: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中历史意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福克纳研究中的一个盲点。本文试图在与前人对话的基础上,以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献给爱丽的玫瑰花》为例,从它五个方面的“缺失”来论证贯穿于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意识。作为一个追求客观真实的作家,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缺失”、人物女性特征的“缺失”和妥协的“缺失”都体现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批判性历史意识。但同时,福克纳无法跳出南方历史的影响以及南方历史语境的限制。小说中时间顺序的“缺失”以及小说主象征的“缺失”都体现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过往“纪念碑式的历史意识”。因此,小说“缺失”背后不仅仅是爱丽悲剧一哇的故事.更是福市纳徘徊于尼采所说的两大历电意识之间困惑的心灵的故事。

  • 标签: 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 缺失 批判性历史意识 纪念碑式的历史意识
  • 简介:<正>历代艾丽·勃朗特姐妹研究中,人们难免为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艾丽为什么能写出《呼啸山庄》?1846年,勃朗特姐妹的诗作失败,三个人商定各写一部小说。八个月之后,艾丽的《呼啸山庄》就写完了(其他两姐妹的《简爱》和《安格尼斯·格雷》也先后完成出版)。夏洛蒂和安妮的小说均有自己当家庭教师的经历为基础,有较强的自传色彩。后来却是艾丽的小说声誉最大,而且成了千古名篇。那么,艾丽究竟是哪来的生活积累?豪渥斯荒原如何哺育出一位20多岁的作家?从未体验过爱情生活的艾丽怎能写出轰轰烈烈的爱情与复仇故事?于是竟有一度所谓著作权问题,竟有小说实为哥哥勃兰威尔所作、或为其父帕特里克所作、或为夏洛蒂所作的各种猜测性的文字。其他肯定艾丽著作权的争论,也由于作家生平资料缺乏,难以做出令所有人信服的切实解释。

  • 标签: 《呼啸山庄》 艾米丽 夏洛蒂·勃朗特 创作源泉 家族人物 庄园
  • 简介:凹创作长篇小说《带灯》的出发点是书写希望与光明,但我们对文本从名字对于希望本身的无力辐射、身份对于希望所在的微小映射的社会学分析、行为对于未来希望的折射的组织行为学分析以及环境叙事观照希望的灰暗投射等方面进行解读后发现,贾凹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甚至相反。

  • 标签: 希望 光明 映射 速朽
  • 简介:<正>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纪念爱莉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里世系"里的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这篇恐怖、阴森和充满感伤的短篇小说备受历代评论家的关注,也吸引着无数读者饶有兴趣的阅读。通常爱莉被解读成一个代表传统的纪念碑,一个代表内战前南方价值和南方文化的象征。随着20世纪80年代短篇小说认知批评的发展,批评家们从认知的高度就短篇小说意义解读过程中的认知框架设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在认知批评的框架下重读《纪念爱莉的一朵玫瑰》,该文本有了新的内涵。

  • 标签: 爱米 美国南方 威廉·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 艾米莉 南方传统
  • 简介:南宋末年,词坛上与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等人并称的还有陈允。陈允(生卒年不详),字君衡、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末年曾任沿海制置司参议官。人元后曾因图谋恢复旧朝的罪名被关押在监狱里,得同官袁洪营救获释。

  • 标签: 浪淘沙 阳关 解读 史达祖 吴文英 生卒年
  • 简介:卡尔·施特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具争议的法学家,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一生研读文学作品,在与诗人作家的对话中汲取精神养料,通过文学阐述其思想,甚至影射不便用学术话语言说的一些重要思考。在1942年的《陆地与海洋》中,施特通过《白鲸》中捕鲸人与鲸鱼之间的抗争,将“陆地”与“海洋”这种地理上的对立上升为更基本的存在性对立,甚至进一步升华为基督与敌基督之间的永恒对立。而从他四十年代的书信中又可以发现,他极力向朋友们推荐梅尔维尔的中篇小说《班尼托·西兰诺》,推广他对小说象征意义的阐释。施特在西兰诺船长身上找到了当时欧洲精英知识分子进退维谷的形象,特别是他个人在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处境的影子。文学成为一种陌生化方式,使他可以隐匿地进行自我阐释、甚至自我辩解。他对《班尼托·西兰诺》的阐释向读者展示了这部源自现实的小说中超越现实的巨大象征力,但也存在偏离小说本意的关键要害。

  • 标签: 卡尔·施米特 梅尔维尔 《白鲸》 《班尼托·西兰诺》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