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同侧肾脏原发两枚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罕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术前增强CT提示两枚不同强化类型的肿瘤分别位于右肾上极、中极,术前诊断为右肾占位,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示两枚肿瘤,一枚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另一枚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36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 乳头状 单侧
  • 简介:摘要新生儿红斑狼疮是一种罕见的新生儿获得性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皮肤、血液系统、肝脏、心脏等多器官及系统功能损伤为主。本文报道1例以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红斑狼疮患儿,经药物及临时体表心脏起搏器治疗心率仍不能维持,先后行重血浆置换治疗3次后好转出院。

  • 标签: 新生儿红斑狼疮 婴儿,新生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胎子宫腺肌病初产妇的产程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前检查,胎、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腺肌病组,同期胎、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非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产程干预、母儿结局及产程时间。结果(1)一般情况:腺肌病组孕妇的孕前子宫体积[(66.8±23.7)cm3]大于对照组[(41.4±13.1)cm3],辅助生殖受孕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7.3%(8/109)]以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5.5%(6/1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孕次、妊娠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产程干预及母儿结局:腺肌病组的中位产后出血量[300 ml(200~355 ml)]显著高于对照组[260 ml(200~300 ml);Z=-2.364,P=0.018]。腺肌病组产妇的临产方式、缩宫素使用、人工破膜、会阴Ⅲ度及以上裂伤、侧切的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1分钟Apgar评分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产程时间: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宫口开大0~1、1~2、2~3、3~4、4~5、5~6、6~7 cm所需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肌病组宫口开大7~8、8~9、9~10 cm所需时间及第二产程(中位数分别为20、18、15、12 min)短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23、23、23、26 min),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产程的影响:腺肌病组中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孕妇宫口开大7 cm后产程明显加快,需严密观察;第三产程应积极使用促宫缩药物预防产后出血。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妊娠并发症 分娩,产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的治疗效果及影响移植物存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完成的55例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11.8±4.7)岁(范围:1~17岁)。17例(30.9%)为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肝,32例(58.2%)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6例(10.9%)为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供肝。受者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51.6±10.1)岁(范围:27~70岁),其中10例患者为血型不合肝移植(18.2%)。通过Student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分析移植物早期存活(术后90 d)的相关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移植物存活曲线,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后早期移植物失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M(IQR)]为36.0(43.1)个月(范围:5.9~81.7个月),移植物失活13例(其中2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再次肝移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冷缺血时间、供受者血型是否相合是早期移植物存活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冷缺血时间及受者消化道出血史是其独立相关因素(P值均<0.05)。55例受者中,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3例(5.5%),门静脉血栓4例(7.3%),门静脉狭窄2例(3.6%),胆道系统并发症7例(12.7%),小肝综合征8例(14.5%)。结论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冷缺血时间及受者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是影响早期移植物存活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儿童供肝 早期移植物存活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状异常的胎胎盘病理学特点及对母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送检的形状异常的胎胎盘130例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30例形状异常的胎胎盘,包括副叶胎盘48例、双叶胎盘12例、有缘胎盘50例、轮廓胎盘13例、环状胎盘3例、膜状胎盘2例及有窗胎盘2例。(2)产妇孕周29+5~40+4周,51例胎膜早破,11例胎盘前置,5例胎盘早剥,15例胎盘粘连/植入,27例产后出血。(3)胎儿中有46例未足月早产,28例生长发育受限,22例宫内窘迫,1例胎儿宫内死亡。(4)胎盘大体特点:副叶胎盘表现为分叶有明显的大小差异,若两叶大小较一致,称为双叶胎盘;轮廓胎盘表现为绒毛膜板小于底板,边缘反折的胎膜有明显增厚,若未见增厚,则称为有缘胎盘;膜状胎盘大体特点为薄而大,形似薄膜;环状胎盘大体表现为空心圆柱体状、环形或马蹄形;有窗胎盘表现为近中央区有组织缺损。(5)镜下改变:以功能性形态学改变为主,常见母胎灌注不足的表现,包括绒毛梗死、远端绒毛发育不良及绒毛过度成熟等。结论形状异常的胎胎盘大体表现各异,母胎灌注功能不足,可导致胎儿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或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胎盘 妊娠结局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侧突发性聋(SSNHL)疗效的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20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410例突发性聋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纯音听阈的变化,将患者分为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及无效组。卡方检验分析定性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定量指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排除混杂因素。将有效组、显效组和痊愈组合为有反应组,无效组为无反应组。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计算年龄、发病时间、凝血酶时间、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及单核细胞计数的预测概率,ROC曲线计算上述各因素及多指标联合预测概率的约登指数及最佳预测值。结果眩晕(χ2=27.876,P<0.05)、高血压(χ2=18.048,P<0.05)、SSNHL频率(P<0.05)及程度(P<0.05)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发病时间、血浆黏度、甘油三酯、尿素氮、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单核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住院天数、发病时间、SSNHL频率及程度、凝血酶时间、乳酸脱氢酶、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血浆黏度、甘油三酯等为混杂因素(P>0.05)。多指标联合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约登指数>0.75。收集满足多联合指标最佳预测值的病例,卡方检验分析使用多联合指标的最佳预测值间差异判断SSNHL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46.5岁、发病后6.5 d内接受治疗、低频听力损失、轻度听力损失、乳酸脱氢酶<155.5 IU/L、凝血酶时间<18.75 s、单核细胞计数>0.67×109/L,是侧SSNHL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的积极预后因素。

  • 标签: 听觉丧失,突发性 听力损失 预后 治疗结果 发病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滤器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EICU收治的符合脓毒症休克诊断标准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成年患者,根据血液净化使用的滤器不同将患者分为oXiris滤器治疗组和普通滤器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在AKI 2期开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治疗,建立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血管通路,选用PrismaFlex set100滤器或oXiris滤器,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后稀释治疗模式或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前后稀释。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CRRT持续时间,7 d、28 d和90 d病死率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结果研究共纳入59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oXiris滤器治疗组(n=18)和普通滤器治疗组(n=41)。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CRRT启动前肌酐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抗凝方案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普通滤器组比较,使用oXiris滤器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CRRT持续时间更短[(8.6±2.9) d vs. (11.7±3.9) d,(45.3±19.9) d vs. (89.5±35.4) d,均P<0.05],7 d、28 d和90 d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两组90 d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结论使用oXiris滤器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会减少ICU住院时间和CRRT持续时间,但对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影响。目前的数据尚不能确定oXiris滤器是否能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滤器 血液净化 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理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分布情况及成分特点,为该地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31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红外光谱仪进行结石成分分析。结果31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50~59岁是高发年龄段,占总发病人群的30.57%(96/314)。男女性别比例为1.88∶1。上、下尿路结石均以含草酸钙结石最高,但上、下尿路结石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钙结石检出286例,其中混合结石177例,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为主,占24.84%;单一结石137例,其中以一水草酸钙为主,占35.35%。白族和汉族的结石主要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理地区的泌尿系结石主要由草酸钙结石、感染性结石以及尿酸盐组成。该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复杂,只有完成结石成分分析才能为患者指导个性化预防措施。

  • 标签: 尿路结石 肾结石 光谱分析 DAL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牙种植冠采用预留间隙咬合设计后1年内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和力百分比以及患者主观感受评分的变化,为临床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和调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进行后牙种植冠修复的患者,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修复后0.5、3、6、12个月时种植冠与天然牙的咬合初接触时间以及牙尖交错位时种植冠与对照牙(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力百分比,同期记录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分析咬合延迟时间(种植冠与对照牙咬合初接触时间的差值)、力百分比和患者主观感受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点差异,以双侧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患者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36.8±8.4)岁(23~50岁)。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冠力百分比分别为(7.7±4.8)%、(10.6±5.9)%、(12.3±6.2)%、(13.2±6.7)%,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修复后0.5至3个月期间变化最明显;修复后0.5个月种植冠力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牙[(14.3±6.5)%](P<0.01)。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分别为0.15(0.08,0.20)、0.11(0.06,0.16)、0.07(0.03,0.13)和0.06(0.03,0.10)s,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显示,修复后3个月至12个月各时间点评分均比前一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结论后牙种植冠力百分比在修复后3个月内变化最明显。临床种植修复后3个月内应重点复查咬合情况并酌情调。

  • 标签: 牙种植体 咬合力 牙冠(假体)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摘要衬垫脱位是活动平台髁置换的特有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包括屈伸间隙平衡不佳、假体安放位置偏差、残留骨赘或骨水泥撞击、内侧副韧带松弛或损伤、外伤及患者长期做高屈曲动作等,大部分脱位由多因素造成。术前严格把握髁置换适应证,术中准确地截骨、安放假体同时保护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定适宜的康复动作及活动强度,可减少衬垫脱位的发生。衬垫脱位的治疗应根据其原因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单髁置换 脱位 活动平台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洛铂药单周方案同期放疗中洛铂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选择18例Ⅲ-ⅣA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采用根治性IMRT同时进行洛铂剂量递增试验。洛铂初始剂量10 mg/m2,组间递增剂量为5 mg/m2,每个剂量组至少3位受试者。如无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则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MTD,定期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15 mg/m2剂量组各3例,20、25 mg/m2剂量组6例。25mg/m2组出现2例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因此MTD确定为20 mg/m2。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和颈部阳性淋巴结临床缓解率为100%。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洛铂药周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MTD为20mg/m2,该方案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

  • 标签: 鼻咽肿瘤/同期放化疗法 洛铂 剂量限制性毒性 最大耐受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骨结节远端平面截骨术对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关节科行胫骨结节远端平面截骨术患者68例;其中男13例,女55例,年龄(64±7)岁。纳入标准:髌骨位置无严重偏移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关节镜对髌股关节进行干预治疗;严重膝关节韧带损伤伴功能不全;严重其他骨病;既往膝关节手术史;随访术肢并发二次损伤。采用Caton-Deschamps指数(CDI)、股骨髌骨高度指数(FPHI)评估髌骨高度的变化,髌骨轴位45°X线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估髌股关节退化程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估膝关节功能。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与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5)个月。CDI由术前的(0.94 ±0.14)改善为术后1周、术后12月时(0.91±0.21)、(0.89±0.17)(F=0.451,P>0.05);FPHI由术前的(1.51±0.22)改善为术后1周、术后12月的(1.52±0.17)、(1.52±0.21)(F=0.782,P>0.05);髌股关节K-L分级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月时无显著变化(χ2 =0.479,P=0.628)。HSS评分由术前(52±16)改善为术后3、12个月的(69±1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638,P<0.001)。结论胫骨结节远端平面截骨术对髌骨高度无明显影响,髌股关节未见显著退化。

  • 标签: 髌骨 截骨术 骨关节炎
  • 作者: 孙舒寒 马若晗 衷尔静 周彦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现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科,郑州,45005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放射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CBCT对侧后牙正锁患者治疗前后双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和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变化,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侧后牙正锁患者11例,男性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0.18±4.40岁;改良舌腭弓矫治器矫治锁;拍摄矫治前矫治后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髁突位置、形态等相关项目进行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前锁侧较非锁侧髁突中心点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小,治疗后锁侧较非锁侧髁突矢状面与标准水平面角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锁侧髁突顶点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增大,治疗后较治疗前锁侧髁突高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影响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矫治后髁突位置有改变。

  • 标签: 正锁 锥体束CT 髁突 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短期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9年12月到2020年9月前瞻性入选36例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均符合指南推荐Ⅰ或ⅡVVIR起搏适应证。通过观察起搏参数及症状改善的情况评估其有效性,观察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短期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成功率100%。其中男25例(69%,25/36),年龄(73±14)岁,年龄范围15~87岁,随访(6±3)个月。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2例,二度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术中起搏阈值为(0.46±0.21)V/0.24 ms,感知为(10.8±4.5)mV,阻抗为(871±268)Ω,术后随访3个月感知及阈值均平稳,阻抗在3个月的随访中较术中明显下降[(813±197)Ω对(689±149)Ω,P=0.01]。术后24 h血管彩超检查发现股静脉穿刺点处静脉血栓11例(11/36,31%),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栓均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后果。未发现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的血管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阈值升高,术后1个月阈值恢复正常。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短期安全性好,但其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无导线起搏 起搏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FS-LASIK)术中前房气泡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对手术效果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眼科屈光中心自愿接受FS-LASIK且术前常规检查确认为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1 379例(2 749眼),将发生前房气泡患者的气泡眼作为观察组,将患者对侧未发生前房气泡的眼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术中发生前房气泡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等效球镜度(SE)、角膜直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眼压等手术前后相关参数。采用定量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 379例(2 749眼)患者中25例(27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率0.98%。术中观察发现气泡均由房角移动至瞳孔区,鼻侧12眼(44%)、颞侧9眼(33%)、下方4眼(15%)、上方2眼(7%)。Ⅰ级前房气泡16眼(59%)、Ⅱ级10眼(37%)、Ⅲ级1眼(4%),Ⅲ级气泡影响自动识别跟踪,需在手动跟踪模式下完成准分子激光切削。术中观察还发现在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基质切削时气泡在前房内发生了较高频率的振动。观察组(23眼)与对照组(23眼)比较,角膜直径、曲率、厚度及前房深度、眼压、术前SE、术后SE、术前BCVA、术后UCVA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前房气泡的患者(25例)角膜直径[(11.11±0.31)mm]与未发生前房气泡的患者(1 354例)角膜直径[(11.51±0.3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0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486,P分组=0.022),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342,P时间=0.260)。六角形角膜内皮细胞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69,P分组=0.497),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966,P时间=0.004)。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06,P分组=0.746),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1.248,P时间<0.001)。结论:前房气泡的产生可能受到术者个人因素、患者种族差异、设备类型、角膜直径、角膜瓣直径、小梁网位置、pocket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泡可能经小梁网逆行进入前房,致角膜内皮细胞损害。降低前房气泡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 标签: 飞秒激光 角膜瓣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房气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护士神经性膀胱护理知信行问卷,并进行信效度的检验。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在回顾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形成初始问卷,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4所医院的286名护士进行调查,运用多种条目筛选方法进行筛选并检验问卷信效度。结果形成42个条目的问卷,知识维度18个条目,态度维度11个条目,行为维度13个条目;问卷Cronbach α系数0.952,重测信度0.818。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57~1.000,问卷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93;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9.839%。结论编制的护士神经性膀胱护理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临床护士神经性膀胱护理知信行水平的测评工具。

  • 标签: 护士 神经源性膀胱 知信行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脏血管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20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2例儿童肝脏血管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标本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例儿童肝脏血管性肿瘤,年龄1个月至2.5岁,平均年龄9个月。男10例,女12例。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5例,产前发现肝脏病变3例,伴有皮肤血管瘤1例,伴有贫血6例,均未出现Kasabach-Merritt现象。CT检查肝组织内孤立性病变17例,多灶性5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直径0.6~11.0 cm,切面实性,灰红灰褐色,6例中央见出血坏死。显微镜下,15例孤立性先天性肝血管瘤见特征性的中央坏死区,周围组织疏松,可见毛细血管增生,管腔之间较多残留小胆管,扩张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其中可见髓外造血及钙化。5例多灶性肝婴儿血管瘤见毛细血管分叶状或弥漫排列,管腔大小不等,可见较肥胖的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周细胞。2例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由扩张的分支状薄壁血管组成,内衬扁平的内皮细胞。22例肝脏血管瘤均表达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及CD34,不表达D2-40。5例多灶性肝婴儿血管瘤Glut1阳性,其余Glut1均阴性。结论儿童肝脏血管性肿瘤罕见,其分型与成人不同,明确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儿童
  • 简介:摘要神经性心肌顿抑(neurogenic stunned myocardium, NSM)是指心脏因急性神经事件产生的可逆性心肌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取决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触发因素及NSM的诊断标准。目前NS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极易与心肌原发性损伤相混淆。文章系统介绍了NSM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围手术期管理及预后等内容,以期对NSM的临床决策能有所裨益,从而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 标签: 心肌顿抑 诊断 围手术期管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性机化性肺炎(COP)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COP患者31例,中位随访时间(P25,P75)为22.0(18.0,39.0)个月,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COP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通过分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表现、治疗反应性以及激素治疗后病灶残存情况探讨COP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COP患者中,复发组12例(38.7%),中位复发次数(P25,P75)为1(1,2)次,至首次复发的中位时间(P25,P75)为9.0(4.0,12.5)个月;非复发组19例(61.3%)。COP复发组纤维蛋白原高于非复发组[(5.93±2.38) g/L比(3.97±1.89) g/L,t=2.539,P=0.017];COP复发组影像表现为实变影者高于非复发组(83.3%比15.8%,χ2=13.780,P<0.001)。COP复发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实变影是COP复发的危险因素(95%CI:2.406~160.706,P=0.005)。结论实变影可能是导致COP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