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77岁男性患者因心律不齐给予碘酮(0.2 g口服、2次/d)治疗,服用15个月后患者出现纳差、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服用碘酮22个月,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3.5×109/L,中性粒细胞0.78,C反应蛋白117.4 mg/L,红细胞沉降率32 mm/1 h;丙氨酸转氨酶(ALT)28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15 U/L,碱性磷酸酶(ALP)107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45 U/L,总胆红素(TBil)14.8 μmol/L,直接胆红素9.3 μmol/L,白蛋白30 g/L。给予抗感染、保肝、补充白蛋白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好转,继续应用碘酮。服药40个月后,患者ALT 87 U/L,AST 106 U/L,ALP 308 U/L,γ-GT 1 242 U/L,TBil 11.2 μmol/L;肝穿刺活检结果怀疑酒精性肝纤维化。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肿瘤等因素,考虑患者的肝损伤与长期服用碘酮相关。停用碘酮3个月后患者因肝衰竭死亡。

  • 标签: 胺碘酮 药物性肝损伤 不良结局
  • 作者: 石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第21期
  • 机构:遂宁市中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
  • 简介:我们从小到大,不管是健康体检,还是生病住院,都一定被抽过血,面对着一张张血常规化验,朋友们是不是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疑惑。医生为什么总让我们抽血呢?血常规化验怎么看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 标签: 血常规;化验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原发病的影响。方法在已经构建的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患者管理平台中调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登记的572例18 ~ 60岁银屑病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调查疫苗接种情况,由固定人员在固定时间内按照已经制定的问卷获得疫苗接种相关信息。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完成电话访问的524例患者中,疫苗接种率为43.13%(226例);生物制剂治疗组接种率(30.79%,105/341)明显低于传统药物治疗组(66.12%,121/183),χ2 = 60.60,P < 0.001;未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恐惧(49.66%,148/298),其次为医生不推荐(26.51%,79/298)。生物制剂治疗组接种疫苗的患者延长治疗间隔后出现皮损加重的比例(6/14)明显高于规律治疗的患者(4.40%,4/91),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2例接种COVID-19疫苗后皮损严重加重的患者均是在应用生物制剂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且皮损尚未完全消退的患者。结论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率明显偏低,接种疫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因接种疫苗而延长治疗间隔有引起皮损加重的风险。

  • 标签: 银屑病 生物制剂 冠状病毒感染 病毒疫苗 COVID-19 横断面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十分常见,两者常常互为因果。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NAFLD显著增加T2DM发病风险,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肝脏是机体糖脂代谢的重要调节器官,在维持机体血糖和血脂稳态上发挥关键作用。该文系统阐述了NAFLD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尤其介绍了肝脏糖代谢异常与高血糖之间的关系。NAFLD肝脏通过产生大量的17羟孕酮,增加去泛素化酶USP14基因表达促进糖异生过程,增加肝糖输出,升高血糖。通过改善脂肪肝可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135例发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复发75例,其中早期复发4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400 ng/ml(OR=3.510,95% CI:1.528~8.064;P=0.003)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阳性(OR=2.769,95% CI:1.143~6.706;P=0.024)是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存在早期复发危险者无复发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23.038,P<0.001;MVI阳性,χ2=10.554,P=0.001)和总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14.336,P<0.001;MVI阳性,χ2=10.481,P=0.001)均下降。结论甲胎蛋白≥400 ng/ml和MVI阳性是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危险因素 根治性切除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患者中,采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或采用其中一种药物进行药治疗的疗效。方法非随机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在移植后发生CMV血症的患者。通过电话或查阅住院及门诊病历的方式进行随访。观测指标包括: CMV感染(包括CMV病)的发生率、CMV感染再发率、总体生存(OS)和无疾病生存(DFS)等。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共纳入血浆CMV DNA阳性的患者242例,其中221例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65例接受联合治疗,156例接受药治疗。两组CMV血症转阴中位时间分别为21(3~60)及14(3~32) d(P=0.011)。两组在CMV病发生率、预计1年总体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MV DNA阳性持续超过14 d(即难治性CMV感染)的患者共116例,53例(45.7%)在CMV阳性2周内接受了联合抗病毒治疗,63例(54.3%)则接受了药抗病毒治疗。联合组和药组中CMV DNA转阴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1(15~60)及20(15~45) d(P=0.472)。两组中各有2例患者进展为CMV病(P=0.860)。在随访中,联合用药组有12例患者(22.6%)再次出现CMV血症;药治疗组中,8例患者(12.7%)再次出现CMV血症(P=0.158)。联合用药组及药治疗组预计1年OS率分别为92.0%及87.1%(P=0.543);预计1年DFS分别为90.3%及85.7%(P=0.665)。因素分析提示,OS、DFS与是否联合用药无相关性(OS:HR=0.644,P=0.547;DFS:HR=0.757,P=0.666)。结论在难治性CMV感染中,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对比药治疗,在CMV血症持续时间、CMV病发生率及CMV再发率、总体生存及无病生存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感染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沙利度及其类似物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8月31日),收集沙利度及其类似物来那度、泊马度相关肝损伤的病例报告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用药情况、肝损伤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肝功能状况、肝损伤分型等)以及处置和转归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6~93岁,平均60岁;原发病为多发性骨髓瘤者16例,浆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1例;应用沙利度者9例,来那度6例,泊马度3例;开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时间为4~232 d,≤60 d者15例;肝细胞损伤型9例,胆汁淤积型7例,因缺少数据未判定分型2例。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主要为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6例)、总胆红素升高(14例)、碱性磷酸酶升高(12例);15例有临床表现记录,主要为黄疸(13例)、乏力(7例)和恶心(4例)。诊断肝损伤后18例患者均停用沙利度或其类似物,其中4例予对症支持治疗;13例停药后7~28 d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5例死亡(2例死于肝衰竭,3例死于原发病或其他合并症)。结论沙利度及其类似物相关肝损伤多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临床表现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相似;停药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可好转或恢复正常,但少数可进展为肝衰竭致死亡。

  • 标签: 化学及药物性肝损伤 沙利度胺 来那度胺 泊马度胺
  • 简介:摘要第5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以细胞发生机制为新分类框架的基础,以组织学、分子和临床生物学特征来判定肿瘤分类和亚型。甲状腺滤泡起源的肿瘤为甲状腺内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良性、低风险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滤泡腺瘤、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乳头状滤泡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和新概念甲状腺滤泡结节性病变。低风险肿瘤包括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和透明变梁状肿瘤。滤泡起源的恶性肿瘤根据分子特征和侵袭性分为BRAF样恶性肿瘤和RAS样恶性肿瘤。不提倡≤1 cm的乳头状癌作为独立亚型,而应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亚分型。提出高级别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癌,包括传统低分化癌、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形态特征为核分裂象增加、肿瘤坏死、不伴有间变特征,临床生物学行为相似。鳞状细胞癌为间变性癌的一种亚型。

  • 标签:
  • 作者: 王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 简介:胰腺炎这个名字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起过,或许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曾经得过此病,那么胆性胰腺炎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治疗
  • 作者: 陈娜 李晶宇 崔琳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生殖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 250012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增加,其所带来的孕期和产后母婴并发症也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提示辅助生殖后代卵双胎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这不仅增加了新生儿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甚至对子代远期健康都存在深远影响。本文对有关辅助生殖子代卵双胎发生率和诱导排卵、卵子及胚胎操作、体外培养等因素对卵双胎发生率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深入探讨相关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减少卵双胎的发生提供潜在干预靶点。

  • 标签: 双胎,单卵 生殖技术,辅助 受精,体外 囊胚移植 内细胞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天冬氨酰基葡萄糖尿症(AGU)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5日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就诊的1例AGU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携带AGA基因c.319C>T(p.Arg107*)纯合无义变异,其父母均为同一变异的杂合子。患儿CNV-seq分析未见异常。上述变异在人群数据库及HGMD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断为致病性(PVS1+PM2+PP3)。结论AGA基因c.319C>T纯合变异可能是本例AGU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为患儿父母的再次生育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 AGA基因 致病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 作者: 宗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28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30期
  • 机构: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江苏镇江 212132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应用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胺碘酮;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乳腺X线摄影的深度学习技术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与4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及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乳腺X线摄影评估为BI-RADS 3及430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305例患者共314个病灶,均为女性,年龄21~83(47±12)岁。按1∶1比例交叉、简单随机分配给2名工作经验分别为5年及6年普通影像诊断医师(普通医师A、普通医师B)和2名工作经验均为21年且经过专业乳腺影像培训的乳腺影像诊断医师(专业医师A、专业医师B)单独阅片,之后分别结合深度学习系统再次阅片,最终将乳腺病变重新分为BI-RADS 3或4。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效能,以DeLong法比较AUC的差异。结果普通医师A结合深度学习系统重新分类BI-RADS 3与4乳腺病灶的AUC较普通医师A单独诊断明显提高(AUC分别为0.79、0.63,Z=2.82、P=0.005);普通医师B结合深度学习系统重新分类BI-RADS 3与4乳腺病灶的AUC较普通医师B明显提高(AUC分别为0.83、0.64,Z=3.32、P=0.001)。专业医师A结合深度学习系统与专业医师A、专业医师B结合深度学习系统与专业医师B重新分类BI-RADS 3与4乳腺病灶的AUC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于乳腺X线摄影的深度学习系统辅助普通医师鉴别BI-RADS 3与4疾病的效能更显著。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医院影像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在诊断疑似患有痛风的患者时,采用双CT双能量成像辅助诊断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从进入本院诊疗的疑似痛风疾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并均应用双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与诊断。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双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结果,此技术的特异性达到94.44%、敏感度达到92.86%、准确率达到93.33%;结晶位置分布在双足(38.10%)、膝盖(30.95%)、双手(23.81%)、肘部(7.14%)。结论:在诊断痛风疾病患者时可采用双CT双能量成像技术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为医师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痛风;诊断价值
  • 作者: 石晶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第30期
  • 机构:新疆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新疆察布查尔 835300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碘酮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案,在研究指标对比方面,主要涉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有效率达98.00%(49/50),对照组治疗总体有效率达86.00%(43/50),相比之下,试验组总体有效率明显更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酮治疗,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极大的帮助,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标签: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器官的建立方法及初步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例卵巢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标本,通过组织酶解、消化、基质凝胶包埋等流程建立卵巢癌器官。采用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验证卵巢癌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分子标志物的表达,3D器官细胞活性染色法检测卵巢癌器官细胞的活性状态。在卵巢癌器官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10、20、40、80 μmol/L)的卡铂,计算卵巢癌器官对卡铂的50%抑制浓度(IC50)。结果(1)32份卵巢癌组织标本中,18份在体外产生可稳定传代的器官,体外稳定扩增时间均>3个月,最长者达9个月;14份可短期传代的器官,连续扩增时间均<2个月。(2)HE染色显示,卵巢癌器官的细胞核呈明显的异型性,且局部可形成微乳头状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卵巢癌器官表达与原代卵巢癌相似的分子标志物,如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p53、配对盒基因8(PAX8)、Wilms瘤基因1(WT1)。(3)3D器官细胞活性染色法检测显示,卵巢癌器官内部及器官的周围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在体外可稳定扩增的18份器官对卡铂的IC50为(29.5±15.8)μmol/L;其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后生成的4份器官对卡铂的IC50为(48.7±11.3)μmol/L,高于14份未接收新辅助化疗者[(24.0±12.1)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9,P=0.022)。结论卵巢癌器官能够在体外模拟卵巢癌的特征,并且能够稳定传代,新辅助化疗后卵巢癌组织产生的器官对卡铂具有更高的耐药性。

  • 标签: 卵巢肿瘤 类器官 放化疗,辅助 抗药性,肿瘤 卡铂 药物筛选试验,抗肿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