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涛 胡安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怀化医院脊柱外科,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怀化医院脊柱外科,衡阳 421001 怀化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怀化 418000
  • 简介:摘要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是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难题。脑脊液是一种保护大脑和维持颅内压的生理性液体,脑脊液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并增加脑膜炎的风险。正确有效的硬脊膜缝合和修补是恢复的基础,硬脊膜的修复难以通过药物途径得到缓解,因此脑脊液漏及时识别和细致修复,对于恢复和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相关不同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就脑脊液漏的病因和诊断及其修复方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以避免伤口和椎管内及颅内感染、延迟愈合、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脊髓神经受压等并发症发生,能对患者的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脊柱 手术中并发症 诊断 治疗应用 脑脊液漏 硬脊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失败病例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穿刺引流(含置管冲洗)14例、清创10例、内固定翻修3例。术中采集脓液、坏死或肉芽组织行结核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手术失败27例。脓肿或窦道形成17例,占63%(17/27);其中3例异烟肼或利福平单药耐药、2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经针对性抗结核治疗(17例)、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冲洗(14例)、清创缝合(3例)治愈。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7例,占26%(7/27);其中病原菌检出5例,均未检出结核耐药;经抗感染及清创缝合治愈,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内固定松动3例,占11%(3/27),经内固定翻修手术治愈。手术失败组与临床治愈组是否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有无2型糖尿病史、有无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史、术后1周C反应蛋白、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首剂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OR=3.513,P=0.047)、术后1周C反应蛋白(OR=1.021,P=0.005)、首剂时间≥20周(OR=2.895,P=0.039)、出血量≥800 ml(OR=5.950,P=0.001)和患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OR=3.671,P=0.027)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结核,特别是耐药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规范抗结核治疗;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脓肿或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段;复合或跳跃节段的脊柱结核术后失败发生率高,应强调手术病灶节段的稳定性重建。

  • 标签: 结核,脊柱 复发 结核,抗多种药物性 危险因素
  • 作者: 牛宁奎 费骏 贺西京 胡胜平 王立楠 金卫东 王自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2年第15期
  • 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银川 75000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胸科医院骨科,杭州 310003,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100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 71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银川 750004 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100
  • 简介:摘要脊柱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of spine, IDS)是指由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脊柱不同部位(椎体、椎间盘、附件、椎管和邻近椎旁组织)的一系列感染性疾病,约占全身骨骼肌肉系统感染的2%~7%。IDS经典分类法可分为特异性感染和非特异性感染两种类型。IDS往往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对每种疾病的准确诊断及治疗造成很大困扰,常导致漏诊、误诊,甚至是误治。目前临床诊疗程序混乱、治疗方法多样、用药及疗程不规范等问题仍影响着IDS的预后。就目前IDS的诊断和治疗流程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进一步规范IDS的诊疗流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主要指机器学习,而深度学习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及大数据处理,包括图像重建、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模型建立,而这也使得影像组学得到飞速发展。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方法可以达到对脊柱结构的定位与分割以及脊柱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决策支持、预后预测等一系列综合分析,为脊柱疾病的最合理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脊柱 椎体骨折 脊柱退行性疾病 脊柱肿瘤 脊柱畸形 诊断 治疗 预后预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实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88例脊柱结核患者,并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人文关怀护理),每组为44例。比对两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改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比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柱结核 人文关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在脊柱骨折患者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VAS评分、Barthel指数、术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基本自理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快速康复 外科护理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20年1月确诊并治疗的86例脊柱创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研究组应用微创手术。针对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及相关康复指标: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对比。针对两组术后使用镇痛率、发生并发症比率,切口发生感染比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相关康复指标: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使用镇痛率、发生并发症比率及切口发生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给予脊柱创伤患者使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与此同时,微创手术还能够降低脊柱创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率及使用镇痛的比率。

  • 标签: 脊柱创伤 微创手术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教学培训模式。方法:对本课题开展的两次脊柱内镜技术操作培训的80名学员,分别于2019年、2020年进行培训,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开展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培训内容等进行评价。结果:共有效问卷80份,有36名未顺利开展脊柱内镜手术,28名已开展但需专家会诊手术,16名可进行独立手术。在未开展手术者列举原因提及率为:36名脊柱内镜器械采购不到位、24名基层医院病源少、12名耗材贵未纳入医保、16名科室未全力支持。有4名年手术量>30台、12名年手术量为10~30台,28名年手术量

  • 标签: 脊柱内镜手术 教学培训 标准化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脊柱疾病术后并发症谵妄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案: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7月入住x院骨科病房脊柱并发症谵妄老年病人108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测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护理,而观测组在此基础上,增设防旋转颈托和背部可加压腹带的专科护理,对比二组病人的切口渗血以敷料完整性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观测组病人切口渗血发生率为11.1%,低于对照组的35.1%;观测组病人敷料完整性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2.2%,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老年人 脊柱疾病 术后谵妄 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健康教育展开运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在2021年2月至11月展开,选择该时间段内我院治疗患者60例为对象,并进行1至60编号,随机选取其中的30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则将健康教育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对病症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健康教育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结核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脊柱结核患者(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在手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则在其基础上加强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疼痛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P

  • 标签: 脊柱结核 术后疼痛 疼痛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以探讨脊柱外伤的诊断效果为核心目的,并深入分析运用CT与MRI检查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参与此次研究对象皆来自本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8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对参与患者均应用CT与MRI诊断,研究分析比较运用不同影像对该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并将相关数据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结果:整理数据分析后,脊椎骨折、碎骨片和椎弓损伤的CT检出率高于MRI检出率,组件数据达到(P

  • 标签: CT MRI 脊柱外伤 诊断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与MRI(磁共振成像)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脊柱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MRI检查,比较CT与MRI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断结果。结果:MRI脊柱结核检出率(98.44%)显著高于CT检查,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CT MRI 脊柱结核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46例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进行试验,将其选入整体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各23例;基础护理组实行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组实行整体护理,比较整体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患者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基础护理组短,P

  • 标签: 脊柱后路手术 脑脊液漏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