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三维螺旋CT表面再现和容积再现技术显示颌面部囊肿及肿瘤的效果,探讨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颌面部囊肿及肿瘤患者进行螺旋扫描后,在三维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表面再现和容积再现重建并测量,结合术中所见比较二者在定位定界,显示病损所破坏,骨皮质膨胀等方面的效果。以既往二维CT为基础进行的颌骨手术为对照,比较三维螺旋CT在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上的差别。结果:容积再现技术在定位、定界、显示骨膨胀和破坏方面均优于表面再现技术,测量值更接近术中测量(P〈0.05)。三维螺旋CT在手术中的指导意义优于二维CT,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率(7.50%)低于对照组(15.11%)。结论:容积再现技术在定性及定量评估方面较表面再现技术更精确,所获信息更全面,更能反映病损的真实情况。三维螺旋CT,尤其是容积再现技术作为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诊断手段,对提高手术效果,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囊肿 肿瘤 体层摄影术 容积再现 表面再现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差异。方法对Ⅰ类、Ⅱ类和Ⅲ类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各20例进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借助Ez3D2009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量硬腭至会厌底段上气道的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长度、容积等,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矢状骨面型组各测量平面的气道截面积,SP平面、TE平面、EB平面气道矢状径,腭咽段上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Ⅱ类矢状骨面型组各测量平面截面积、SP、TE、EB平面矢状径、腭咽容积、上气道总容积均小于Ⅲ类矢状骨面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受矢状向颌骨关系影响。

  • 标签: 三维测量 上气道 错畸形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通过评价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的髁突骨改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的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 标签: 锥体束CT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髁突骨质
  • 简介: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评估辽宁地区汉族人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的情况。方法:调取于我院口腔科行CBCT扫描患者的图像资料,统计分析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的情况。结果:在900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双根的发生率为51.22%,其中82%的近中根内为双根管,100%的远中根内为单根管;三根的发生率为2.18%;融合根的发生率为46.6%,其中完全融合的锥形根占5.71%,不完全融合的C形根(C型根管)占40.89%,C型根管发生率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双侧对称性分布较多,单侧发生率以右侧为多。结论:在辽宁地区汉族人中,下颌第二恒磨牙以双根或融合根居多,c形根(C型根管)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锥形束CT 下颌第二恒磨牙 牙根和根管数目 C型根管
  • 简介:牙瘤是最常见的一类牙源性肿瘤。本病例展示了锥体束CT在对巨大上颌骨牙瘤进行定位,并确定其与上颌窦及磨牙位置关系时的优势,这对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混合牙瘤 锥形束CT 牙源性肿瘤
  • 简介:目的:颈动脉三角区肿瘤的准确诊断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以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关系的价值。方法:分析收治的19例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和4例颈动脉体瘤的MSCTA影像学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能提供高分辨率、立体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准确显示肿瘤实质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的位置关系。MPR能提供神经鞘瘤瘤体精确的影像,但与血管的关系显示较差;MIP和VR则能直观地显示颈动脉影像及其移位情况。MPR和MIP能从不同观察面显示颈动脉体瘤的实质情况,同时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VR是颈动脉体瘤最佳的成像方式,能提供精确的瘤体与动脉的关系,如瘤体包膜与血管外膜的关系等。联合应用MPR、MIP和VR技术,能提供敏感精确的影像。结论:MSCTA后处理技术能为神经鞘瘤及颈动脉体瘤提供高质量的诊断信息,有效鉴别肿瘤;同时其能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三维关系,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颈动脉 神经鞘瘤 颈动脉体瘤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剖面影像学形貌与相应显微CT扫描成像和三维重建结果,分析显微CT与三维重建技术用于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内部缺陷的可靠性。方法制作双层二硅酸锂双层瓷矩形试件,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后沿垂直于试件长轴将试件平均切成6段,对每段剖面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获取5个剖面图像。根据剖面位置确定显微CT扫描断层图像,并将显微镜图像与显微CT图像进行灰度差值匹配比对,分析显微CT对全瓷材料内部缺陷探测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对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内部缺陷的二维形貌与三维形貌的差异。结果显微镜图像与显微CT图像的平均相似度为(83±7.9)%;缺陷的二维剖面形貌与三维形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显微CT能够可靠地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的内部缺陷结构,但对尺寸接近探测分辨率的孔洞成像较模糊。三维重建分析较二维形貌观察能更全面地反映缺陷的形貌。

  • 标签: 牙瓷料 缺陷 可靠性分析 显微CT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测试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CT引导下按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并结合神经电生理测试后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损毁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156例患者在CT引导下均可成功精确穿刺卵圆孔,结合电生理定位可精确做到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损毁.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P<0.05).随访12个月有效率高达94.9%.6个月时复发5例,12个月时复发8例.结论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试验能够精确定位卵圆孔及神经分支,射频热凝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标签: 神经电生理测试 卵圆孔 射频热凝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剖面影像学形貌与相应显微CT扫描成像和三维重建结果,分析显微CT与三维重建技术用于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内部缺陷的可靠性。方法制作双层二硅酸锂双层瓷矩形试件,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后沿垂直于试件长轴将试件平均切成6段,对每段剖面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获取5个剖面图像。根据剖面位置确定显微CT扫描断层图像,并将显微镜图像与显微CT图像进行灰度差值匹配比对,分析显微CT对全瓷材料内部缺陷探测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对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内部缺陷的二维形貌与三维形貌的差异。结果显微镜图像与显微CT图像的平均相似度为(83±7.9)%;缺陷的二维剖面形貌与三维形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显微CT能够可靠地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的内部缺陷结构,但对尺寸接近探测分辨率的孔洞成像较模糊。三维重建分析较二维形貌观察能更全面地反映缺陷的形貌。

  • 标签: 牙瓷料 缺陷 可靠性分析 显微CT 三维重建
  • 简介:牙内陷是胚胎发育期间的牙发育畸形.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多种类型。本文报道的是一个关于11类牙内陷伴广泛根尖周病变的患牙成功治疗的病例。方法:使用锥形束CT(CBCT)三维成像以确定牙内陷的形态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采用牙髓治疗联合外科方法治疗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在本病例中,利用CBCT明确根管内部的形态及牙根外部形态的不规则性确保了治疗的成功。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完全愈合。

  • 标签: 锥形束CT(CBCT) 牙中牙 牙内陷 根管外科 牙髓治疗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拔牙窝覆盖可吸收胶原膜12周后的组织愈合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判断该材料的成骨性能。共计10名需拔除上颔第一前磨牙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微创拔除患牙后单用胶原膜覆盖拔牙窝。12周后二次手术.观测临床指标.种植体植入前取骨用于组织学和显微CT检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77mm(颊腭向)和4.6mm(近远中向)。垂直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109mm。减影技术测量表明牙槽嵴顶高度平均降低2.1mm(07~43mm)。显微CT和组织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拔牙窝在术后12周有矿化良好的组织形成.平均新生骨比例为45.87%±12.35%。研究未发现胶原膜有矿化现象。本研究结果证实:拔牙后进行引导骨再生术,术后12周有足够的新骨形成.牙槽嵴尺寸未发生明显改变。屏障膜无矿化现象。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临床观测 CT检查 拔牙窝 组织学 术后
  • 简介:2012年4月14日,陕西省首届口腔颌面放射大会&牙科锥形束CT研讨会在西安万年饭店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联合举办,来自陕西省各地区的口腔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80余人参加会议。陕西省口腔医学会秘书长、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与综合临床科陈永进主任致开幕词,大会由放射科主任陈金武主持。

  • 标签: 第四军医大学 放射科医生 口腔医学院 口腔颌面 锥形束CT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