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顺铂是神经肿瘤化疗常用药物之一,耐药是疗效不佳原因之一。遗传学改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利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筛选胶质瘤细胞中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我们先前采用顺铂剂量梯度爬升诱导的对顺铂高度耐药的U251/CP2细胞(IC50为76.5μg/mL)和亲代细胞U251细胞(IC50为1.2μg/ml)筛选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用来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基因(CFHR1)和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3基因(CFHR3)在U251细胞中至少各自缺失了一个拷贝,在U251/CP2细胞中完全缺失。IL-7基因在U251/CP2细胞中的拷贝数为U251细胞的2~3倍。结论:CFHR1、CFHR3和IL-7基因可能与胶质瘤对顺铂耐药有关。

  • 标签: 脑肿瘤 胶质瘤 顺铂 耐药 芯片-基因组杂交
  • 简介:目的探讨耐药相关蛋白在人脑恶性胶质瘤的表达规律,评价其对临床化疗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未经治疗的脑胶质瘤6种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包括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胸苷酸合成酶(TS)。结果TS在所有病例中均不表达;P-gP仅表达于正常脑组织及肿瘤周边区域的毛细血管;MGMT、GST-π、ToPoⅡ以及MRP均表达于肿瘤细胞,阳性例数(率)分别为53例(54.6%)、97例(100%)、42例(43.2%)和31例(31.9%);Ⅲ、Ⅳ级肿瘤MR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而MGMT及ToPoⅡ表达阳性率则较低(P〈0.05),GST-π和P-gP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无关。结论①脑胶质瘤细胞表达多种耐药相关蛋白,其原发性耐药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P-gP介导的多药耐药(MDR)机制在胶质瘤细胞原发性耐药中作用不大,但可能与血脑屏障、血肿瘤屏障的形成有关;③耐药相关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存在明显异质性,常规联合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状况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 标签: 胶质瘤 原发性耐药 多药耐药 化疗 人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2012年5月因便血伴CEA升高在当地医院就诊,肠镜及CT发现距肛门8cm直肠肿块,遂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中未见转移,术后病理示:中高分化腺癌,侵及全层达浆膜外,断端(-),肠系膜淋巴结(1/17)见癌转移,术后分期T4aN1aM0,ⅢB期。

  • 标签: 直肠肿瘤 肝转移 化疗 耐药
  • 简介:背景与目的:ABCG2是ATP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ABC)家族中G2成员,具有编码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cancerresistanceprotein,BCRP)功能,在肿瘤研究中又可作为SP细胞标志蛋白来筛选肿瘤干细胞,本研究旨在逆转其耐药作用。方法:尼卡地平(NCDP)、尼莫司汀(AGNU)分别和联合作用于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体外细胞系和裸小鼠脑移植瘤。体外实验:用MTr比色法检测药物作用后GBM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体内实验:观察荷瘤裸小鼠的生存期及移植瘤病理。结果:体外实验中,AC-NU+NCDP组对肿瘤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都显著高于ACNU组(P〈0.01)。体内实验中,ACNU+NCDP组的生存期比ACNU组明显延长(P〈O.01)。结论: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表达率增加的ABCG2耐药基因功能因被NCDP抑制后增强了ACNU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促进凋亡和延长荷瘤鼠生存期的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SP细胞 ABCG2基因 实验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羟考酮替换盐酸吗啡减轻癌症病人对阿片类药物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以1.5∶1作为各组病人吗啡向羟考酮转换的基础比率,用数字分级评分(NRS)、卡氏行为状态量表评分(KP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作为转换前后镇痛效果、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组盐酸吗啡与羟考酮的平均转换比率随着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转换比值与吗啡的的剂量呈一次线性拟合趋势(F=0.003、P=0.954),大剂量吗啡组比小剂量吗啡组替换后羟考酮的需要量更小。结论应用羟考酮替换大剂量盐酸吗啡止痛是一种减轻阿片类药物耐药的新途径。

  • 标签: 吗啡 羟考酮 耐药 替换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等系列化疗药敏或耐药的关系及可行性。方法采用MTT法分别进行体外药敏或耐药试验,检测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新鲜肿瘤组织标本的癌细胞和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粒细胞对10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结果除HCPT(羟基喜树碱)外,癌细胞对其它9种化疗药物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抑制率;癌细胞、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对前5个由高到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大致相同,癌细胞分别与白细胞、淋巴细胞及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抑制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0.05)。结论对无法取得组织标本确定药敏结果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药敏或耐药试验的检测是可行的,并能为临床扩大优化个体治疗方案提供实用而有参考价值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肝癌 化学治疗 药敏试验
  • 简介: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化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肿瘤化疗耐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在肿瘤增殖、凋亡、耐药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lncRNA与结直肠癌耐药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lncRNA在结直肠癌耐药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耐药
  • 简介:奥希替尼作为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药(TKI)的代表,对于治疗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耐药后出现EGFR-T790M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显著,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与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相同,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其耐药机制复杂,主要包括C797S突变、多种旁路途径激活、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等。本文将对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奥希替尼 耐药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
  • 简介:目的:寻找和鉴定对顺铂耐药胃癌细胞的异常甲基化基因。方法:我们拟胃癌细胞和耐药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DNA甲基化芯片,对比分析两种细胞DNA甲基化表达谱差异,结合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验证获得的异常甲基化基因。结果:利用DNA甲基化谱芯片对胃癌细胞和耐药细胞两个细胞系的基因组DNA甲基化谱进行分析,发现1095个甲基化差异位点;并筛选出36个高甲基化,14个低甲基化修饰基因。然后通过MS-PCR方法对这50个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在细胞水平上又进行了验证分析,最终筛选出与甲基化谱芯片结果一致的14种基因,包括11种高甲基化和3种低甲基化修饰基因。结论:胃癌癌细胞发生顺铂耐药时,细胞基因组存在广泛的DNA甲基化修饰改变。

  • 标签: 胃癌 DNA甲基化 顺铂 耐药
  • 简介:目的研究小分子干扰RNA(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i)对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TNC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TNC基因在紫杉醇耐药中的功能.方法用脂质体转染剂LipofectamineTM2000将针对TNC基因特异性合成的siRNA转染SKOV3/TAX30细胞,分别在转染后24、48、72h收集细胞,检测各组细胞TNCmRNA和TNC蛋白的表达水平.siRNA转染SKOV3/TAX3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对紫杉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WesternBlot检测SKOV3/TAX30及SKOV3/TAX300两种耐药细胞Wn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β-catenin及下游CyclinD、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siRNA转染SKOV3/TAX30细胞24、48、72h后,TNCmRNA和TNC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SKOV3/TAX30细胞对紫杉醇药物的IC50下降.TNC表达升高的耐药细胞中,Wn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β-catenin及下游CyclinD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结论针对TNC基因特异性合成的siRNA可激发RNAi介导的TNC沉默,并且逆转了紫杉醇化疗耐药,TNC表达上调与紫杉醇耐药相关,TNC可能通过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化疗耐药.

  • 标签: siRNA 卵巢癌 耐药 TENASCIN-C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一系列实验证实,骨形成发生蛋白4(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4,BMP41在体内外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其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MP4在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BMPd的表达量: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检测在多药耐药细胞株和正常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内BMP4的表达量:通过在多药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BMP4.检测BMP4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性:通过检测高表达BMP4后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初步筛选出BMPd调节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结果:在胶质母细胞瘤内,BMP4表达量降低:多药耐药细胞株构建成功.且与对照组相比,多药耐药细胞株的BMP4表达量明显降低,高表达BMP4可以逆转多药耐药:高表达BMP4后,多药耐药相关的基因中,BCL-2和GDNF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BMP4可以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BCL-2和GDNF的表达.

  • 标签: 骨形成发生蛋白4(BMP4) 多药耐药 B cell LYMPHOMA lewkmia-2(BCL-2)
  • 简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一些生长因子(如EGFR、IGF1-R)转导作用增强,以及曲妥珠单抗与Her-2的亲和力下降,一些患者会对曲妥珠单抗的抗Her-2治疗产生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研究显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即使在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并与化疗药物联合或更换靶向药物或采用双靶向治疗,仍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 标签: HER-2 晚期乳腺癌 耐药
  • 简介:随着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乳腺癌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何治疗该类药物化疗后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吉西他滨(GEM,健择)不论单药或联合用药对乳腺癌都有较高的疗效,另有报道健择对紫杉醇耐药的乳腺癌有一定效果,为此自2000年3月以来,我们应用健择联合顺铂(DDP)治疗既往经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后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24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转移性乳腺癌 化疗 吉西他滨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caveolin-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Hs578T/Dox)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中转染caveolin-1基因,构建高表达caveolin-1蛋白的细胞系(Hs578T/Dox—cav),WesternBlot方法证实转染成功。MTT法绘制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比较生长速度的差别;将两种细胞接种于软琼脂中,比较转染前后集落形成的区别,接种于裸鼠体内,比较成瘤情况。结果:转染caveolin-1后Hs578T耐药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P〈0.01),集落形成明显增多(P〈0.01),裸鼠成瘤率明显增加(P〈0.01)。x结论:caveolin-1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的生长和增殖。

  • 标签: 肿瘤 CAVEOLIN-1 增殖 生长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细胞黏附分子L1(celladhesionmoleculeL1,L1CAM)是一种跨膜黏附蛋白,在神经系统发育及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L1CAM表达,并探讨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针对L1CAM的小干扰RNA(siLl)和阴性对照siRNAfsiCon)转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胶质瘤U251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siCon的胶质瘤U251细胞)、实验组f转染siLl的胶质瘤U251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U251细胞中L1CAM、MRPl、pAKT及pERK1/2等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实验检测L1CAM对顺铂(cisplatin)和P13K/AKT抑制剂LY294002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抑制LICAM表达对U251细胞系中AKT磷酸化情况的影响。结果:实验组L1CAM、pAKT.pERKl/2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但实验组多药耐药蛋白MRPl表达量以及Bcl-2cdBax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实验组顺铂和LY294002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提示抑制LICAM表达后细胞对顺铂和LY294002的敏感性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内AKT磷酸化信号明显降低。结论:RNAi抑制L1CAM表达能增强顺铂和LY294002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P13K/AKT和MAPK信号激活.一定程度上可逆转胶质瘤细胞的多药耐药

  • 标签: RNA干扰 细胞黏附分子L1 SIRNA 胶质瘤 U251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216(miR-216)是否影响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对吉西他滨耐药。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BxPC-3和非耐药株CFPAC-1中的miR-216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法将miR-216模拟物(mimics组)及抑制剂(inhibitor组)分别转染BxPC-3细胞,以进行脂质体转染的BxPC-3细胞为对照组,采用QPCR检测转染48h后各组miR-216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转染24、48、72h后各组吸光值以评价增殖率,采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转染48h后的细胞凋亡率,CCK-8法检测各组对吉西他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miRBase预测miR-216的靶基因,利用cytoscape3.5.1及其插件CluGO将其进行GeneOncology(GO)功能注释。结果BxPC-3细胞中miR-216表达量为3.010±0.901,高于CFPAC-1细胞的1.049±0.074(P〈0.05);对照组、mimics组和inhibitor组的miR-216表达量依次为1.130±0.145、4.843±0.782和0.256±0.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imics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升高而凋亡率降低,inhibitor组的增殖水平降低而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imics组和inhibitor组的IC(50)值为(2.134±0.591)μg/ml、(4.518±0.862)μg/ml和(0.481±0.073)μg/ml,BxPC-3细胞转染inhibitor后对吉西他滨的耐药降低,转染mimics后对吉西他滨的耐药增强(P〈0.05)。miR-216的预测靶基因共有138个,GO功能主要富集于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迁移过程。结论miR-216在胰腺癌耐药细胞株中表达上调且可以诱导胰腺癌细胞增殖,暗示其可以发挥类似促癌基因的作用且参与吉西他滨耐药过程,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新型生物治疗的靶点。

  • 标签: 胰腺癌 微小RNA-216 吉西他滨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GN方案)治疗紫杉醇耐药的老年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Ⅲ期和Ⅳ期NSCLC老年患者经过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3周期以上无效,改为接受GN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250mg/m^2,静脉滴入,d1、d8;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入,d1、d8,21~28d为1周期。所有病例均接受3周期以上治疗,按照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32例紫杉醇耐药的Ⅲ期和Ⅳ期老年患者经本方案化疗3~6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38.9%和21.4%,总有效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1年生存率为44.4%和14.3%,总的1年生存率为31.3%。毒副反应主要为Ⅱ-Ⅳ度的骨髓抑制和Ⅰ-Ⅱ度的?肖化道反应。结论: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GN方案)对紫杉醇耐药的进展期NSCLC老年患者有效,患者耐受性好,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胃癌耐奥沙利铂(L-OHP)细胞株BGC823/L-OHP的增殖抑制、逆转耐药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PC(0、0.5、1.5、3、6、12、24、48、64、86μmol/L)处理BGC823/L-OHP细胞的增殖率,并检测不同浓度PPC(1、5、10μmol/L)联合不同浓度L-OHP(1、5、10、20、30、40μg/ml)处理BGC823细胞和BGC823/L-OHP细胞48h的增殖抑制率,检测L-OH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逆转耐药作用,同时选取IC50最小时PPC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oll样受体-4(TLR-4)、Nanog和ABC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5~48μmol/LPPC能促进BGC823/L-OHP细胞增殖,64、86μmol/LPPC可抑制BGC823/L-OHP细胞增殖。经PPC处理,L-OHP作用48h的IC50由28.54μg/ml下降至6.63μg/ml,逆转倍数为4.31。5μmol/LPPC能显著增加L-OHP对BGC823/L-OHP细胞的敏感性,选取该浓度用于后续实验。与BGC823组比较,BGC823/L-OHP组中ABCF2、TLR-4和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经5μmol/LPPC处理后,BGC823/L-OHP组中ABCF2、TLR-4和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PPC联合L-OHP能够增加BGC823/L-OHP细胞株对L-OHP的敏感性,抑制细胞生长,从而逆转耐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TLR-4、Nanog和ABCF2表达来发挥逆转耐药的作用。

  • 标签: 胃癌 BGC823/L-OHP细胞 奥沙利铂(L-OHP)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 逆转耐药
  • 简介:目的:观察耐药细胞株LS-174T核中YB-1的活性改变及其对P-gp和PCNA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YB-1在肿瘤顺铂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顺铂药物浓度递增法、间歇性作用的体外诱导法建立人结肠癌的多重耐药细胞系LS-174T;用EMSA检测耐药肿瘤细胞核中转录因子YB-1活性的改变,半定量RT-PCR检测P-gp和PCNA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耐药细胞株核中YB-1的活性明显增加,且P-gpmRNA和PCNA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非耐药细胞株明显增高(P〈0.01)。结论:顺铂耐药细胞株细胞核内YB-1活性增高促进了P-gp和PCNA转录表达水平,它们可能共同参与顺铂导致DNA损伤的修复,在肿瘤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Y-Box结合蛋白1 人结肠癌 获得性顺铂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