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对比其耐药及变迁状况。结果:ICU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其占比和耐药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在后续的ICU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之中,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充分地结合病菌的耐药情况,进行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

  • 标签: ICU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方法:从 2019年 5月开始进行研究对象选择,到 2020年 5月结束,收集 72例糖尿病足患者,对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且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的情况。结果: 95例患者共分离培养 401例病原菌,其中 234例革兰氏阳性菌, 138例革兰氏阴性菌,和 29例真菌,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阴性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主要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且耐药情况也较为严重,对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足 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问题,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感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分析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常规组检出29例患者发生了MDRO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2.72%,研究组检出6例患者发生了MDRO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91%。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18%,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8%。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ICU的控制MDRO感染的护理工作中,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MDRO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摘 要:目 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学评价及耐药进行分析。方 法:筛选我院在一年之间抽取的120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液共360份进行研究,进行涂片镜检、罗氏固体培养、BACT/ALERT3D60液体培养及Genexpert分子检测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胺化疗方案在医疗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在耐多药结核病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6月,所选择的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通过信封法完成在本院接受诊治耐多药结核病病患样本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样本86例,根据其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利奈唑胺组,传统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常规化疗干预方案,利奈唑胺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利奈唑胺化疗方案。完成两组病患化疗数据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利奈唑胺组病患的病情诊治效果,病情好转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两组病患化疗数据指标差异性显著。结论:利奈唑胺化疗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耐多药结核病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疗质量,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病患生活指标的提升具有显著干预效果,建议在耐多药结核病化疗工作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化疗 耐多药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胺化疗方案在医疗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在耐多药结核病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6月,所选择的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通过信封法完成在本院接受诊治耐多药结核病病患样本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样本86例,根据其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利奈唑胺组,传统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常规化疗干预方案,利奈唑胺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利奈唑胺化疗方案。完成两组病患化疗数据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利奈唑胺组病患的病情诊治效果,病情好转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两组病患化疗数据指标差异性显著。结论:利奈唑胺化疗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耐多药结核病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疗质量,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病患生活指标的提升具有显著干预效果,建议在耐多药结核病化疗工作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化疗 耐多药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黄芩、薄荷、苦参、连翘及蒲公英五种中药的颗粒剂与水煎剂对几种耐药菌株的抑制效果。方法:分别选取五种抑菌中药(黄芩、薄荷、苦参、连翘及蒲公英)的颗粒剂与水煎剂,采用血平板分离处理后获取五种耐药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通过中药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药物抑菌圈直径,并对比不同剂型之间的抑菌情况。结果:本次所选5种中药药物水煎剂及颗粒剂均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黄芩、连翘和薄荷的水煎剂及颗粒剂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黄芩水煎剂和颗粒剂可抑制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统计学分析表明,五种中药水煎剂和颗粒剂对耐药菌株的抑制效果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次所选五种中药制剂均可抑制耐药菌株,不同剂型之间的抑菌效果相近。

  • 标签: 耐药菌株 抑菌中药 颗粒剂 水煎剂 抑菌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开展抗菌会诊和药学监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92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抗菌会诊和药学监护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P

  • 标签: 临床药师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抗菌会诊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自 2017年 6月开始用信息化设置多重耐药菌预警信息,预防控制流程、手机 APP私人订制,实施持续改进等一系列在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措施。结果 信息化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后,感染控制措施的各项执行率较精准管理前有明显好转 (P<0.05),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下降 (1.33%降至 1.11%)。 结论 通过信息支撑下多部门精准管理多重耐药菌,有效地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较好的预防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交叉传播,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暴发。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信息化 精准管理 感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