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后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0例行胃肠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护理,对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胃肠手术患者来说在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术后护理干预 胃肠手术 早期胃肠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行常规药物与康复治疗,联合组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BI指数≥75分患者的占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组相比,治疗后2周、4周时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4周时BI评分≥75分患者的占比明显高于康复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急性发作 肢体功能 针灸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对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痛风患者22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8例足踝部疼痛,63例手部疼痛,56例膝关节处疼痛,分别对这三组痛风患者进行双源CT扫描,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作为痛风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图片进行分析详细记录三组的扫描结果,对其所有数据及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8例双侧足部及踝关节疼痛患者中,确诊96例,双源CT诊断的准确度为95.37%,特异度75.00%,灵敏度97.92%;63例双侧手部及腕关节疼痛患者中,确诊痛风50例,双源CT诊断的准确度为88.89%,特异度61.54%,灵敏度96.00%;在56例膝关节处疼痛的患者中,确诊46例,双源CT诊断的准确度为89.28%,特异度80.00%,灵敏度91.30%。结论双源CT作为现在临床上一种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对提高痛风的诊断率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源CT 痛风性关节炎 早期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进行胃癌根治术的5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胃动力和胃肠功能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8.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对胃癌根治术胃癌患者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胃功能能力,降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活动干预 胃癌根治术 胃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指标水平。方法以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分别接受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术前和术后3d分别检测并对比肺功能指标,统计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后3d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显著降低(P<0.05),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3d微创组上述指标与传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0.00%)远低于传统组(10.87%)(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实施胸腔镜下手术相较于开放性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较轻,且能够控制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胸腔镜 食管癌 开放性手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AMI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1~2017.2我院收治的86例AMIA患者分析治疗效果,在发病后12h内给予静脉溶栓及其他常规治疗。结果本组86例的总有效率为91.86%,治疗后E/A、EF、CO、SOD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静脉溶栓可改善AMIA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早期 心肌梗塞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前列地尔,评估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两组患者FPG、2hPG、Scr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FPG、2hPG、Scr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24h尿微量蛋白检测值均有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用药后24h尿微量蛋白检测值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症状,不会引起血糖异常波动,安全性较高,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前列地尔 缬沙坦 血糖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患儿早期临床表现。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为21例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观察组为21例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患儿,对两组患儿的病情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等血常规都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消化系统病变发生率为38.10%,对照组消化系统病变发生率为61.91%,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42.86%,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如果出现体温身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并伴有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则极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需要尽早加强防治。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早期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脑瘫痉挛型内翻马蹄足畸形极大影响步行时稳定性及其日常生活质量,寻找有效地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近七年来脑瘫的临床治疗及科研,对脑瘫患者内翻马蹄足畸形术后康复的治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些方法在临床上皆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脑瘫 痉挛 马蹄足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X线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我院分院影像科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6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应用CT、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及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结果X线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周边可以见轻度骨质硬化;CT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出现囊性变,并且可见硬化,关节间隙较好;CT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高于X线,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 X线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自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117例,其中康复组62例,对照组55例。康复组患者术后按照设计的8天循序渐进的方案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按上述方案序贯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宣教。手术后1、2、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有无术侧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结果经过康复锻炼,在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电极脱位、伤口延迟愈合、囊袋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起搏器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降低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

  • 标签: 永久起搏器植入 康复锻炼 肩部疼痛 关节受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联合干预对亚临床甲减孕妇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2日至2018年7月22日期间我院亚临床甲减100例孕妇(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孕妇进行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的50例孕妇进行早期联合干预。结果观察组MDI评分(91.63±4.37)分、PDI评分(94.15±4.19)分、孕期并发症率(8.00%)、围生儿不良结局率(6.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亚临床甲减孕妇实施早期联合干预效果明显。

  • 标签: 早期联合干预 亚临床甲减 孕妇 母儿结局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救治情况。方法2013年2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开放性损伤27例作为对照组,闭合性损伤27例作为观察组,全部患者均行早期救治,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创伤评分、死亡率、治愈率和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创伤评分而言,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死亡率、治愈率分别为11.11%、44.44%,与对照组14.81%、48.15%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临床特点鲜明,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治疗方案,注重早期救治,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穿透性胸腹联合创伤 临床特点早期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脑出血患者62例,采用GUSS量表对术后早期吞咽障碍进行筛查,并采取康复护理对策,开展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最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选62例患者中,49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79.03%。49例吞咽障碍患者经康复护理后,痊愈21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95.92%。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3±10.5)d,且均未发生严重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利用GUSS量表及时筛查并发现,进而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 标签: 脑出血 术后早期 吞咽障碍 筛查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病患腹胀的护理中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病患7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人,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病患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腹胀发生率。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研究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病患腹胀的护理中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减少病患腹胀的发生,有着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的推实行。

  • 标签: 腰椎压缩性骨折 腹胀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我院中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100例,根据使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肢体运动功能与实验组相比,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在急性脑栓塞性脑梗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急性脑栓塞性脑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我院严格按照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进行保健的50例婴幼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一阶段我院未严格按照正确的儿童保健方式进行保健的50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婴幼儿出生20个月的疾病发生状况、智力发育情况及心理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的疾病发生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54.00%,观察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采用正确的儿童保健方法对婴幼儿早期发育进行保健,能够降低婴幼儿的疾病发生率并提高婴幼儿的智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婴幼儿的成长,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正确 儿童保健 婴幼儿早期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创伤性颅脑损伤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护理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各自34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中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腹胀、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过程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治疗中的并发症,提升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营养价值。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8例临床情况。方法收集8例早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通过头颅CT确诊6例,利用腰穿确诊2例。其中,治疗过程中因病情迅速恶化、死亡、放弃等3例。患者均为早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患者1例,严重脑积水1例。结论医务人员应对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头痛及持续性颈项疼痛患者应高度重视,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全面分析,及时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果断采取措施,从而降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率。

  • 标签: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