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

曾路平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中医院湖南湘潭418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行常规药物与康复治疗,联合组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BI指数≥75分患者的占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组相比,治疗后2周、4周时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4周时BI评分≥75分患者的占比明显高于康复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急性发作;肢体功能;针灸;康复治疗

急性缺血中风是内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本病发病率、残障率以及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如何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遏制残损发展是临床治疗缺血中风患者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入组对象均为首次发病,符合中西医关于缺血中风诊断标准[1],NIHSS评分≥4分但低于18分;发病时间<3d。排除标准:①TIA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脑出血患者;②精神疾病、妊娠/哺乳期女性;③肝肾造血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栓塞。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3.4±11.2)岁;NIHSS评分(13.47±3.65)分;既往病史:22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血脂异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康复组(单号)、联合组(双号)各例,两组年龄、性别、NIHSS评分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开展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康复治疗,结合功能障碍表现实施针对性训练,主要锻炼项目包括早期体位变换、良肢位保持、床上四肢关节被动训练、翻身、移动、卧-坐-立位的转换、步态以及上下楼梯、日常生活能力练习等等,每疗程为15d,共计2个疗程。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针刺治疗(病情稳定后48h内开展),取患肢腧穴为主穴,如百会、四神聪、极泉、尺泽、内关。足三里、解溪以及太冲等等,肩关节半脱位者配穴为肩髎透极泉;足下垂者透刺胫前肌;口舌歪斜采用下关透地仓法;大小便失禁配穴为关元、肾俞、太溪和三阴交;舌强语蹇者廉泉透舌根;五指不伸者合谷透后溪;神识不清者配穴为人中、合谷与太冲。上肢伸侧与下肢屈侧针刺均为泻法,上肢屈侧和下肢伸侧均为补法。针刺得气后虚补实泻,每次取主穴一组和相应配穴,2次/d,每疗程为15d,共计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75分患者的占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不同时点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组相比,治疗后2周、4周时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3讨论

针灸是中医学体系中重要而独特的一种疗法,在中风偏瘫中医临床治疗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表明,中医所取肢体穴位大部分分布于神经集中部位、关节肌腱以及肌肉丰隆部位。通过针灸可为机体提供良性的外周刺激,神经反射环路中各部分神经元兴奋性得到调整和调节,大脑皮层功能重组以及功能代偿得以实现,最终促使运动模式复常[2]。值得强调的是,中医针灸讲求辨证论治,从整体上改善人体机能,这是针灸区别于药物治疗或现代医学技术的优势。诸多研究发现,针灸可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对缺血病灶脑组织能量代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可抑制自由基损伤以及缺血病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脑组织自我修复能力[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周、4周时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更优,BI评分≥患者的占比更高,与康复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洋,宗涛.针灸、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阻络型脑卒中后偏瘫43例[J].环球中医药,2017,10(2):231-234.

[2]崔韶阳,许明珠,郑盛惠等.靳三针配合镜像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7):550-551.

[3]栗晓东,黄彬,关玲等.循经针灸同步运动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研究[J].陕西中医,2017,38(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