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急诊护理流程的指导下展开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结果:研究组的两项时间均要比常规护理组短,而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要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差异对比度小,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能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效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干预价值。方法:从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抽选54例患者,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急诊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情况与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接收时间更早、分诊评估及静脉给药更快,且患者生命体征更早稳定、住院时间更短、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有效缩短了患者抢救所需时间、提升了抢救效率,从而有效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改善后期治疗效果,且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急诊科室抢救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诊抢救 流程优化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 通过优化首台择期手术开台流程,利用PDCA循环法进行优化方案实施,精细化管理整个手术前期流程,不断完善首台择期手术准点开泰旅,提升手术室效率,提高医护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调研2021年上半年度择期手术开展情况,分析导致择期手术开展不顺畅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分析2021年上半年手麻系统手术记录数据,并与手术室沟通,从数据显示,首台择期手术开台时间平均为09:04,准时率为53.33%,整体手术室效率为21.31%。从术前准备重要时间节点和时间段分析,手术医生入间时间晚,患者入间时间晚,患者入间后至麻醉开始时间时间段长。延迟原因主要为手术医生晨交班及查房;术前准备不充分;患者转运动线长。2021年7月医院根据调查及分析发现问题,展开优化整改。对比实施优化方案前后,首台择期手术开台时间在9:00前比例逐步提高,2021年8月较2021年上半年情况手术室效率有较大提升。结论 医院成立专项质控专员,根据实际情况,修订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建立持续改进管理指标,形成标准化SOP;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术前、术中、术后动态监管;制定配套的奖惩制度,加强临床医生及手术室医护人员运行效率的认知及自身责任感的提升;采用PDCA循环法,精细化管理,利用管理工具鱼骨图进行根因分析,发现问题根本,有效进行干预措施,医院对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台实施管理是有效的。

  • 标签: 首台择期手术 PDCA循环法 鱼骨图 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高脂血症后选取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对疗效水平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采取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的8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医院科室的分组标准,将80例划分为每组40例的小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20mg的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40mg的辛伐他汀药物治疗,2组共治疗8周,对治疗期间的疗效水平、血脂数值、用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等指标值展开统计学数值计算。结果: 观察组在高剂量辛伐他汀药物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水平占比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开展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后,再测结果得出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分别在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含量比值差异并不显著(P>0.05);分别在治疗后,组间肝功能测得结果均有所改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于科室采取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前,测得炎症因子水平值较高,且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均采取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水平有所降低,观察组呈更低水平(P

  • 标签: 辛伐他汀 高脂血症 不同剂量 治疗效果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效率。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外科手术 患者恢复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高脂血症后选取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对疗效水平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采取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的8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医院科室的分组标准,将80例划分为每组40例的小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20mg的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40mg的辛伐他汀药物治疗,2组共治疗8周,对治疗期间的疗效水平、血脂数值、用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等指标值展开统计学数值计算。结果: 观察组在高剂量辛伐他汀药物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水平占比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开展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后,再测结果得出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分别在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含量比值差异并不显著(P>0.05);分别在治疗后,组间肝功能测得结果均有所改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于科室采取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前,测得炎症因子水平值较高,且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均采取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水平有所降低,观察组呈更低水平(P

  • 标签: 辛伐他汀 高脂血症 不同剂量 治疗效果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ICU患者进行效率沟通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效率沟通与心理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患者进行效率沟通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效率沟通和心理护理 心理状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问题导向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体检,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率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 随机的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进入我们医院有体检需求的75例的检查者(未对体检进行问题导向护理)来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进入我们医院有体检需求的75例的检查者(对体检进行问题导向护理)来作为观察组,对体检实施了问题导向护理之后体检的护理效率和影响进行评估。  结果 在对体检实施了问题导向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的综合评分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问题导向护理 体检护理质量 体检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阿托品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共24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阿托品和奥美拉唑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保证治疗的安全,并且可以快速地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阿托品 急性胃炎 临床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的效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这一时间段到本院内科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计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检查护理,实验组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对比两组检查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情况、疼痛VAS评分和预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急性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应用无缝隙对接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且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的预后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无缝隙对接护理的临床效果突出,符合人性化发展的需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检查过程的疼痛,提高检查的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缝隙对接 护理 消化内科 内镜检查 效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低剂量CT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方法: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以我院接收的腹部CT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腹部CT扫描检查,观察组采用腹部低剂量CT技术检查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是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对病人无伤害、影像准确性高等优点,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上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低剂量C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探测方法,它旨在减少对人体的发射性伤害。因此,我们通过对本院病人进行病例分析,探索其检出率,以便进一步讨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说明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实施腹部低剂量CT技术进行诊断检查,不但不会降低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也不受明显影响,辐射剂量较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低剂量腹部CT 诊断效果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在开展药学实验教学时,分别从增强实验项目认知,预习实验操作;强化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考核评价与实验自测等方面,探讨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际应用。结果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药学实验教学中,能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使学生获得并牢固掌握更多新知。结论在药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化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药学知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学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
  • 简介:为探讨重度冻伤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对兔足重度冻伤后T和B淋巴细胞转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重度冻伤后12h淋巴细胞转化比值明显下降,24~48h处于较低水平,72h有所回升;之后又下降,冻伤后1周明显低于对照值,1~2周水平较低,3~4周回升。结论:冻伤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均有影响,但前者功能受抑程度强于后者。

  • 标签: 冻伤 淋巴细胞转化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期中EG5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BCR/ABLmRNA二者在正常人骨髓与外周血中的表达相关性,对CML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EG5mRNA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取62例慢粒病人外周血样本为本次研究对象,取8名健康志愿者骨髓以及外周血样本为参照,分别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其中的BCR/ABLmRNA和EG5mRNA的表达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检测发现,健康外周血中未发现EG5表达,而健康骨髓样本中则检测发现EG5存在低丰度表达;在CML辅助诊断中EG5具有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依次为84.8%(28/33)、89.6%(26/29);在CML诊断中BCR/ABLmRNA的特异性与敏感度则依次为90.9%(30/33)、96.5%(28/29),BCR/ABL与EG5在CML中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结论在慢粒疾病进展中,BCR/ABL与EG5二者表达情况基本趋于一致,对BCR/ABL与EG5进行动态观察和联合检测可辅助并支持CML临床诊断,同时还可作为CML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项评估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方法,建立新的适合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从传统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方法中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其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改革策略,旨在为高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高校药学专业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高校专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属性,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解剖技巧,同时还需要正确借助解剖实验对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论证。基于此,本文析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特殊属性,以期能为实现高效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人体解剖 生理学实验 特殊属性
  • 简介:目的:为临床预防急性肺损伤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及油酸模型组(作为对照);水蛭预防组,注油酸前24h,12h,1h水蛭0.5g/kg灌胃;水蛭丹参预防组,注油酸前24h,12h,1h水蛭丹参合剂1.0g/kg灌胃。以上各组均在注油酸后4小时采血测SOD、LPO、TXB2、6-keto-PGF1α,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客观地评价药物的预防效果。结果:水蛭预防组及水蛭丹参预防组较油酸模型组SOD、6-keto-PGF1α明显增高(P<0.01.P<0.05),LPO、TXB2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提示水蛭丹参能改善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的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及肺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为中药预防急性肺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水蛭 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