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的变更研究是针对拟进行的增加原料药的生产地点变化所开展的研究验证工作,通过对变更前后原料药性质,特别是关键理化性质(如晶型等)的对比,及所制备的制剂特性开展研究验证工作。从而证明变更原料药产地后制剂稳定性未降低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联合托吡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儿科门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中规定的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即两药联合组、头痛宁组和托吡组,记录并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B组、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66.67%、63.33%,A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及C组。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托吡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头痛宁胶囊 托吡酯片 偏头痛 疗效
  • 简介:摘要依托咪在全麻诱导中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而平稳,对呼吸循环干扰小,蓄积不显著等特点,在短小手术、麻醉诱导中广泛应用。依托咪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痛、静脉炎、溶血和肌阵挛。随着依托咪脂肪乳剂的应用,注射痛明显减轻⑴,但其肌阵挛的发生率还较高,影响其在临床的应用。有国外杂志报道,在5-10岁患儿中,依托咪诱导肌阵挛的发生率最高达50%-80%。为此我们通过预注芬太尼观察对依托咪全麻诱导时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其所致肌阵挛的影响。

  • 标签: 芬太尼 依托咪酯 全麻诱导 肌阵挛
  • 简介:摘要目的评述神经节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把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辅助治疗,两组以2周作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节苷酯 急性脑梗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吗替麦考酚在治疗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21例经肾活检证实为狼疮性肾炎的患者经同意接受使用MMF联合强的松进行诱导治,并在诱导治疗(24周)结束后继续维持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4周时9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48周时12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在维持治疗期间,无狼疮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复发。有5例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有2例患者肝酶增加,1例呼吸道感染,1例药物相关性血白细胞减少,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吗替麦考酚用在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吗替麦考酚酯 狼疮性肾炎 强的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采用替诺福韦为主要治疗药物,关注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进行治疗,观察组用替诺福韦,分析治疗成效。结果从治疗结果上看,首先对比了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情况,在CD4+、CD8+以及比值分析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上,也以观察组表现程度更好。结论采用替诺福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沙坦片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片组和奥美沙坦片组,各50例,比较两组降压幅度、动态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奥美沙坦片组较氯沙坦片组降压幅度显著(P<0.01);两组8周后24h动态血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片可实现有效、平稳、安全降压,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

  • 标签: 奥美沙坦酯片 氯沙坦片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广谱抗癫痫药托吡治疗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癫痫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添加托吡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托吡单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均优于比常规组,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癫痫患者广谱抗癫痫药托吡治疗,既有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也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对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有较大帮助,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托吡酯 癫痫 单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盐酸考酮缓释片与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度癌痛的效果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017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中度癌痛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分1组和2组,1组患者采用盐酸考酮缓释片进行治疗,2组患者采用盐酸吗啡缓释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用药治疗之后的1小时,1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了98%,2组患者治疗效果为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方面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前治疗中度癌痛的过程中,采用盐酸考酮缓释片以及盐酸吗啡缓释片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普及。

  • 标签: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盐酸吗啡缓释片 中度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两种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克拉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9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B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HP转阴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HP转阴率为86.67%,B组转阴率为66.67%,A组治疗后HP转阴率显著高于B组(х2=5.031,P<0.05);A组总有效率为95.56%,B组总有效率80.00%,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х2=5.075,P<0.05)。结论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对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均较满意,相较而言,雷贝拉唑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HP的转阴率及临床疗效更好。

  • 标签: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胺依照目标剂量靶控输注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手术后意识(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手术老年病人40例,年龄65~85岁,体重(42~60kg),身高(152~165cm),ASAⅡ~Ⅲ级,随机分2组(n=20)生理盐水输注组(0组)和间胺输注组(OG组),两组均监测MAP/HR/ECG/Spo2,分别评估麻醉中,术后72小时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改变。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两组老年病人术后72小时认知功能。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术后48小时内(O组)有3例(15%)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但术后72小时恢复。而(OG组)术后72小时内没有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者。结论间胺目标剂量靶控输注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手术后意识(认知功能)起积极保护作用。

  • 标签: 间羟胺 药物 髋关节 手术 意识 认知功能 输注泵 持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考酮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104例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4组,每组26例,Ⅰ组在气管插管前采用盐酸考酮5mg,Ⅱ组在气管插管前及术后均予以盐酸考酮注射液2.5mg,Ⅲ组在术后予以盐酸考酮注射液5mg,Ⅳ组在气管拔管后予以盐酸考酮注射液5mg,观察4组记录术后0、1、4、8、12h静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24h总镇痛效果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Ⅰ、Ⅱ、Ⅲ组患者在术后0、1、4h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Ⅳ组(P<0.05);Ⅰ、Ⅱ、Ⅲ组患者在24h镇痛效果评分均高于Ⅳ组(P<0.05);Ⅳ组患者2例追加曲马多,1例出现恶心呕吐,其余患者均未追加镇痛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气管插管前和术后分次使用盐酸考酮注射液对全麻单侧甲状腺切除术后镇痛具有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 镇痛 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啶联合盐酸考酮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盐酸考酮组(A组,30例)及盐酸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组(B组,30例)。分别在术后给予盐酸考酮+托烷司琼及盐酸考酮+托烷司琼+右美托咪啶进行患者自控镇痛,记录术后各时间点的镇痛、镇静评分,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眩晕、躁动、呼吸抑制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镇痛治疗满意度评价。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镇痛评分降低(p<0.05),镇静评分增加(p<0.05);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与盐酸考酮联合应用术后镇痛符合多模式镇痛趋势,可适度镇静,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盐酸羟考酮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常反复发作,本文观察氯喹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均明显下降(P<0.05,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深部热疗联合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转移癌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考酮缓释片,观察组为肿瘤深部热疗联合考酮缓释片,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肿瘤深部热疗联合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的应用效果显著,减轻了疼痛,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肿瘤深部热疗 羟考酮缓释片 骨转移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胃镜检查前均以1μg/kg的芬太尼静注,5min后A组以1%的泊酚静注,B组以0.8%泊酚+0.4%利多卡因混合液静注,在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胃镜检查,术中根据体动和表情追加泊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1)、后(T2),胃镜检查中(T3)、检查后(T4)的MAP、HR、RR、SpO2及静脉注射痛、术中泊酚用量、胃镜检查时间和停药至苏醒时间。结果与T1比较,T2时A组MAP、HR明显降低(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A组比较,B组静脉注射痛显著减少(p<0.01),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5),停药至苏醒时间显著减短(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中,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可减少静脉注射痛及泊酚用量,维持循环稳定,加快术后苏醒。

  • 标签: 利多卡因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18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普通胃镜检查,观察组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胃镜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查过程中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有所上升,都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1.34±0.23)、检查时间(6.21±1.82)min、不良反应3.33%)低与对照组的(4.23±1.33)、(10.54±2.56)min、40.00%;耐受性良好95.56%高于对照组的48.89%(P<0.05)。结论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胃镜检查,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但需要注意进行麻醉风险评估,严格掌控适应证,给予相应麻醉管理,以有效控制麻醉风险事件发生。

  • 标签: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胃镜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的异酚在胃肠手术静脉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胃肠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国产异酚静脉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进口异酚静脉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药量及并发症,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及对血流动力学和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时间、药量及并发症方面都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血流动力学和氧饱和度的影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产异酚麻醉诱导迅速,药物无肝、肾功能损害,能够有效控制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的上升,与进口异酚比较无明显差异,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 标签: 国产异丙酚 麻醉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戊酸镁合并小剂量利培酮与单一大剂量利培酮治疗躁狂发作(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为期6周的治疗。一组为戊酸镁合并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另一组为单一利培酮治疗(对照组)。以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躁狂量表(BP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定患者的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六周末。两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戊酸镁合并小剂量利培酮组疗效优于单一大剂量利培酮组,而不良反应无明显特异性。结论戊酸镁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大剂量利培酮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躁狂发作 丙戊酸镁 利培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