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的影响,通过护理干预改善餐前胰岛素注射不及时的行为,提高注射及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餐前胰岛素注射不及时查检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由活动前的64.5%上升至89%。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低的现状,是一种有效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的方法。

  • 标签: 品管圈 餐前胰岛素注射 及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减少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率”作为活动的主题,按QCC活动的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①有形成果急诊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率由改善前35.7%降至改善后16.7%,②无形成果每个圈员在凝聚力、和谐度、沟通技巧、QCC手法、发挥个人潜力、责任与荣誉感、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性等均得到正向成长。结论通过QCC手法能减少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同时能提高圈员的团队协助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急诊危重病人 转运管理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可造成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能力的损害,为了解恢复期患者ADL能力损害情况反规律,以便有效地指导这类病人的ADL康复训练,本文选取了恢复早期30例,中后期30例,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ADL能力损害程度早期组大于中后期组(P<0.05),但在ADL10项活动中,除床椅转移和行走两项损害早期组大于中后组(P<0.05)外,余八项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还发现,不论哪一组其洗澡、整洁修饰、上下楼梯、上厕所反穿衣等五项活动多为中重度损害,进食、行走、床椅转移两项多为中度损害,大小便控制基本无改变。提示从恢复早期开始就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ADL训练,并加强对以上五项损害较严重的ADL的训练,以尽早及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ADL评价 Brathel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带规范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QCC流程进行查检,解析,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活动前后新生儿腕带佩带规范率、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后品管圈进步率为23.29%,目标达成率为106.2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及护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腕带佩戴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活动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血氧分压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ICU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呼吸衰竭康复运动,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呼吸及肺功能。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呼吸情况以及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活动干预有利于改善血氧分压和肺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活动 ICU 呼吸衰竭 血氧分压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加强护士对有关文件的学习,更新服务理念,提高认识;改革排班模式,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和谐患关系;定期考察,建立奖罚制度创建独特服务特色等措施,在心血管病区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结果患者级家属对护士的工作及病区环境等的满意度比实施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6.8%的护士赞成这种责任制护理模式。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仅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而且还能提高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

  • 标签: 心血管病区 优质护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床上活动对经皮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PRB)后患者腰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于我院行经皮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后的7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为其中一组仅提供术后常规的活动方法,纳入对照组。为另一组患者实施早期床上活动,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活动方式对患者术后腰背疼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24h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由腰背疼痛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对经皮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可有效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背疼痛及相关并发症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 床上活动 经皮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 腰背 疼痛 影响
  • 简介:摘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新生儿沐浴时吐奶的效果。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降低新生儿沐浴时的吐奶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新生儿沐浴时吐奶的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采取的措施不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经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新生儿沐浴时的吐奶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新生儿沐浴 吐奶率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内差,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严格按照QCC的方法步骤对门诊药房的发药流程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及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我院门诊药房发药内差降低了59%。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明显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内差,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药房 发药内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住院造口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实施步骤对科内造口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住院期间造口患者,其家属自理造口袋能力缺陷原因,制定对策并一一落实。结果开展品管圈后住院造口患者中,出院前家属独立佩戴造口袋率由40%上升至90%,目标达成率为124%,进步率为125%,圈员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提高圈员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造口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造口患者 患者家属 独立佩戴造口袋 品管圈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我院呼吸内科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仅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将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病人优质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10人组建的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拟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状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前病理标本不合格率为2.14%,活动后不合格率为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病理标本处理时间、核对时间均较活动前缩短;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手术室病理标本质量控制中,可提高病理标本管理质量、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病理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减少巡回护士出手术间次数整改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手术室进行200台手术,将其中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减少巡回护士出手术间次数整改”为研究主题,观察比较品管圈应用前后巡回护士在位率及平均进出手术间次数,并分析原因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干预前在位率52.5%、平均进出手术间(11.3±2.7)次,干预后在位率80.0%、平均进出手术间(6.1±1.4)次,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手术间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巡回护士出手术间次数,提高手术整体质量。

  • 标签: 巡回护士 出手术间次数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中低值耗材的浪费率。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手术中低值耗材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寻找真因、设定目标值及衡量指标、拟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并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手术中低值耗材的浪费率由10.24%降至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手术低值耗材的浪费率,有效控制了手术成本。

  • 标签: 品管圈 低值耗材 浪费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把关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较活动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 标签: 住院患者 静脉留置针 品管圈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RPE)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骨性111类反合的疗效,探讨治疗骨性111类反合的有效方法。方法40名骨性111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对照组20名患者单纯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7周反合症状改善,对照组平均20周反合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前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111类错合,能够尽快改善反合症状,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疗程缩短,是临床高效矫治骨性111类错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前牵引器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骨性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的有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从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掌握率由67.33%提高到95.33%,患者对疼痛控制认识的正确率由66.57%提高到90.29%,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率由60%提高到9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骨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的有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疼痛管理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产科在2015年1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采取经阴道顺产分娩的初产妇126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采取经阴道顺产分娩的初产妇129例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会阴侧切情况进行评估,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中88例(69.84%)产妇行会阴侧切术,观察组中74例(57.36%)产妇行会阴侧切术。比较后,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院产科的会阴侧切率,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提高了产房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会阴侧切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危重患儿交接班漏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对主题展开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确认活动效果等。结果危重患儿交接班漏交率由改善前的32%降至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交接班的漏交率,保证患儿安全,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患方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患儿 交接班漏交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品管圈活动和非品管圈活动,观察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情况。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住院病人大小便送检率由70%提升到87.5%。结论对住院患者使用品管圈活动后明显提高大小便标本的送检率。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 大小便 送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