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成人护理大专人体解剖学教学,除了应遵循基本教学原则之外,还应从理论上加强学员对医学基础知识再认识,及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进一步提高学员,实践技能,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本学科新进展、新成就激发学员探索新知识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人医学教育还应根据教育内容、实验内容选择适当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手段,使之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近几年成人大专解剖学经验和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收了良好效果。

  • 标签: 人体解剖学教学 成人护理大专 教学探讨 医学基础知识 成人医学教育 教学原则
  • 简介:目的了解股骨形态学特征,对于股骨损伤后治疗与康复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也可以为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本文测量了250例(男性109,女性141)在成都地区收集到成人股骨各个部位径线、扭转角和颈干角,并计算出与股骨形态相关指数.结果(1)男性股骨各径线均大于女性.(2)男、女性股骨各径线指标绝大多数均无明显侧别差异.(3)男女性股骨均为扁形和正形居多.(4)男、女股骨扭转角均为正值,无性别差异,其中,男性有侧别差异(p<0.05)均为左侧大于右侧.(5)男、女股骨颈干角无性别差异,但均有明显侧别差异(p<0.01).

  • 标签: 股骨 形态学特征 临床意义 解剖学
  • 简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成功培育,以及成体干细胞不断被成功培育成机体其它细胞类型报导,引起了当今世界各界强烈关注.我们将有可能利用干细胞所具有的潜力去治疗遗传性或目前无法治疗疾病,如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和心脏病等.但在使用这些方法作治疗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和掌握调节干细胞保持为干细胞或引导其特殊分化途径调控机制及体外培养一些影响因素.

  • 标签: 干细胞 调控机制 体外培养 影响因素 研究
  • 简介:膝关节后外侧结构(posterolateralstucture,PLS)具有复杂解剖关系以及重要膝关节静态和动态稳定作用.该结构损伤导致严重膝关节功能障碍,包括胫骨外旋不稳和关节软骨退变[1~4],单纯膝关节后外侧损伤并不常见,而是常常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5~7],且由于对PLS认识不足,因而在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同时常常漏诊PLS损伤,以致于交叉韧带重建归于失败[8~10].正是由于PLS复杂解剖学特性和重要临床联系,大量研究工作投入到对PLS研究当中.

  • 标签: 膝关节功能障碍 后外侧结构 应用解剖学 膝关节后外侧损伤 后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软骨退变
  • 简介:目的研究内耳道及穿行结构显微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神经外科及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60侧)成人颅底骨性标本、15例(30侧)成人颅底湿标本内耳道及穿行结构进行观测;选用15名健康志愿者,在Picker5000螺旋CT机和GE—signal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机上,对两侧耳部同时进行扫描。CT原始扫描图像在VoxelQ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MRI原始扫描图像行内耳道最大密度投影(MIP),多角度旋转重建图像对内耳道及穿行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83.3%呈椭圆形,内耳门与颈静脉孔平均距离分别为7.45mm,双侧数据间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②小脑下前动脉袢出现率为93.3%,共28侧,18侧与内耳门关系密切(60.0%),其中8侧突入内耳道内(26.7%),10侧位于内耳门处(33.7%);另10侧动脉袢远离内耳门,与内耳门无关(30.0%)。③螺旋CTMPR重建能在不同切面显示内耳道及面神经管垂直段等结构,显示率为i00%;SSD重建能清晰显示岩斜区重要骨性结构,如内耳门、前庭导水管外口等。④MIP三维重建能满意显示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结论显微解剖与影像重建相结合,可增加耳颞部疾病诊断信息,提高了疾病诊断率,对手术方案设计、医学教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内耳道 螺旋CT MPR SSD MIP 解剖学
  • 简介:所谓双语教学,通常是指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与学,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和思考、研究目的教学方法。因此双语教学应用,在学科学习与研究上以及语言思维方式上有着全新目标。

  • 标签: 双语教学 七年制医学生 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教与学 语言
  • 简介:下丘脑弓状核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刘广益,方一心,曾志源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泸州646000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成都610041弓状核(arcuatenucleus,ARC)是下丘脑重要核团之一,结构复杂,联系广泛。近年来,众多...

  • 标签: 下丘脑 弓状核 形态结构 生理学
  • 简介:Sweet’s综合征(Sweet’s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一种与免疫因素相关伴有全身症状少见皮肤病。临床分为经典型(特发型)、肿瘤相关型及药物诱导型三种类型,其中肿瘤相关型与急性白血病最常见,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SS国内已有10例报道,但均尚未见报道同时合并肝脾肺多系统受累且有过敏性紫癜样皮损病例,现报道1例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 标签: 文献复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MDS 少见皮肤病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正常人体学是一门医学形态、实验基础学科。内容涉及生命化学、细胞、组织、器官及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作用等。其中,实验教学比例较大,约占教学总时数三分之一。因此,上好实验课,至关重要。笔者试从实验教学“度”与“导”技巧做些探讨。

  • 标签: 实验教学 正常人体学 授课 医学形态 基础学科 生命化学
  • 简介: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表达和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105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BP1在脊髓定位变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BP1mRNA和蛋白在脊髓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BP1在正常脊髓后角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和胞核中表达,在脊髓损伤后与sham组相比PEBP1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此外,实时定量PCR显示PEBP1mRNA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2h,1d,3d,7d,14d和28d表达量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PEBP1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7d,14d和28d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PEB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在脊髓后角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脊髓损伤后PEBP1可能参与调控神经胶质细胞存活和凋亡,进一步影响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PEBP1
  • 简介: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科学,是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是一门典型形态科学。学习解剖学主要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剖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验证和巩固所学书本知识,获取感性认识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所在。故实验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实验课前认真准备,实验课精讲勤教,实验课后认真总结和考核。实施课前、课、课后“三步”教学法,是提高解剖实验课教学效果好方法。下面是笔者从事二十多年解剖实验教学实践一点体会:

  • 标签: 实验教学质量 《解剖学》 解剖实验课 人体形态结构 形态科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曾被认为是废物脂肪组织正成为国外生物学上新研究热点。近年来,在脂肪组织中发现一新成体干细胞: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adipose-derivedadultstromalcells,ADAScells),因其具有易获取,易扩增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而倍受关注。

  • 标签: 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干细胞 脂肪组织 生物学 多向分化
  • 简介:取16-28周24例布依族人胎副睾及输精管,HE,PAS染色,示16周副睾上皮呈假复层柱状,胞质含较多粗大PAS阳性颗粒,游离面有纤毛,上皮基膜呈PAS阳性反应,随着胎龄增加,管腔增大,上皮变高,28周副睾管腔平整,上皮外有环行平滑肌,睾丸输出管呈明显不规则形,16周时输精管上皮呈单层柱状,肌层不明显,19周上皮已呈假复层柱状,未见纤毛,随着胎龄增加纤毛出现,环行肌层次增加后纵行肌出现,上皮基膜,纤毛呈PAS阳性反应,为研究人胎生长发育,提供形态学基础。

  • 标签: 人胎 副睾 输精管 组织学
  • 简介:纵隔内间隙及其相关结构断面解剖学研究许仕全重庆医科大学重庆630046纵隔间隙为纵隔内大血管、脏器与纵隔胸膜之间筋膜间隙,其间主要有脂肪和淋巴结。由于肺与纵隔内多种病变,包括肿瘤、囊肿及肿大淋巴结等均可改变纵隔外形,使其间隙变窄或消失,故对...

  • 标签: 纵隔内间隙 相关结构 断面解剖
  • 简介:目的研究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感染预防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5.3~2016.4月间我院ICU收治5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该阶段科室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4.1~2015.2月ICU收治50例患者,纳入普通组,该阶段科室仅实施一般护理措施。观察两年度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普通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8%,干预组为8%,干预组感染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8%,干预组为96%,干预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为ICU科室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肯定。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感染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解剖学是医学重要基础课,属于形态学科,理论和实验比例达1:1,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于应届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4~16岁之间,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 标签: 指导性自学 课后巩固率 解剖学 教学方法
  • 简介:1神经科学关于学习和记忆基本原理研究根据经典Hebb原理,学习和记忆是以同时活跃神经元之间突触修饰能力为基础。唐亚平等利用基因技术,通过增强神经元之间依赖NMDA(N-Methyl—D-Aspartate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R2B)突触性结合能力,诱导和维持长时程增强(LTP)效应,可以明显提高受试动物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发现NR2B功能(活化)可恢复性对记忆巩固和维持具有决定作用。

  • 标签: 记忆能力 学习 N-甲基-D-天冬氨酸 应激 结合能力 长时程增强
  • 简介: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科学,而实地解剖学是让学生在自己解剖过程中学习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实地解剖学教学对象主要是临床医学生,他们以后将走向医生岗位,直接面对病人。由于这种特殊性,面对实地解剖学课程,学生对临床知识也更高关注,希望从解剖学课程了解相关临床知识。因此,在实地解剖学教学过程,讲到相应结构器官时,应结合临床一些案例分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正常形态结构学习,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他们临床经验更有较大帮助。

  • 标签: 解剖学教学 临床应用 临床医学生 解剖学课程 形态结构 学习兴趣
  • 简介:内皮细胞是一个非造血细胞,却表达和/或产生大多数已知造血受体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和受体生物学作用仍不十分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求内皮细胞自然产生IL-6及其生物学功能。试图阐明IL-6在造血调控作用,在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基础上,收集原代培养内皮细胞1-9天培养上清液,离心,-20℃保存备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上清液IL-6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在未知任何刺激因素条件下,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测及IL-6(735.3801±883.53pg/ml),随着内皮细胞培养天数增加,IL-6释放量也随之增加,在第6天时接近释放峰值IL-6(2808.61pg/ml),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自然分泌IL-6功能,IL-6对各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均起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内皮细胞支持各系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内皮细胞 IL-6 脐静脉 造血干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