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6月22日在重庆举行,由重庆市逻辑学会主办,西南大学政治公共管理学院、逻辑智能研究中心承办。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主要有来自日本的陶吉(SatoshiTojo)、萨诺(KatsuhikoSano),新西兰的斯里曼(JeremySeligman)和挪威的艾高腾(Thomasǎtgotnes),以及西南大学何向东教授、郭美云副教授、马明辉副教授等。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基本命题逻辑的延伸、基于代理(agent)通信信道的动态认知逻辑、关于不确定性推理的自由选择、关于证据决策的困境等。

  • 标签: 命题逻辑 国际研讨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 语言 动态认知逻辑
  • 简介:<正>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谈心学自然联想到中国文化的前途。但这个题目很大,限于篇幅,只讲述一个提要。一、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大陆流行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书,均把陆(象山)王(阳明)哲学称为“心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辞海、辞源也都把“心学”等同于“陆王哲学”。这虽只是一种称名,但也是一种理解和概括,原来颇为不妥。因为心学本不专属于陆王,正像气学不专属于王充、张载一样。陆象山说:“圣人之学,心学也。”(《象山全集·叙》)他这样说,决不是为了故意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人 决定作用 思维方式 思维偏向 社会行为
  • 简介:漳浦县黄道周纪念馆中的天方盘和黄道周《易象正》中的天方图大同小异,本文细致分析比较了二者结构的区别和相似,对其方圆数度关系作出考释。天方图是黄道周易学体系的重要基石,在其易学著述中,很多易、历、律的象数关系,都要根据天方图来说明。方以智一家三代对黄道周的天方图都很欣赏,黄道周的天方思想实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 标签: 天方图 天方盘 方圆 易象数
  • 简介:<正>任一社会都是有机的整体,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中国当前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由此推动的社会发展,必然要求文化方面的相应进步。因此,哲学这一社会发展的目的理念文化进步的基本价值观念的提供者,在中国历史转折的这一关键时期,责无旁贷地应当承担起自己的重负。中国哲学重建的必然性,正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形成一种呼声。

  • 标签: 科学主义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本体论 西方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 简介:市场化、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是法治评估生成的重要土壤.在一国同一政治框架范围内,法治更多地表现为同质化特征.因此,一国范围内的法治评估尤其是地方法治评估并无太多意义.只有在不同政治框架下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法治评估才更能凸显其价值.法治评估更多是晚近时期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法治评价活动.由于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中国的法治评估缺乏内在生成性,更多具有外部“嵌入式”特点和中国特色,面临着评估机构、评估对象、社会转型期法治评估等一系列困惑.在现有发展阶段,中国不宜过多关注法治评估.应当全面深化改革,从而为法治评估创造适宜的生成土壤.

  • 标签: 法治评估 地方法治评估 专项法治评估 困惑 改革
  • 简介:隐喻理解的重要机制是“范畴推理”,它兼顾隐喻理解的台前和幕后,其指导原则是寻求关联。稳定性概念是人们进行范畴归纳、运用结合策略等幕后推理过程的基础。词汇激活的稳定性概念由存在模型和行为模型构成,而它们分别又由基本认知模型和第二层级认知模型构成。范畴推理是在台前认知基础上,运用范畴归纳和结合策略来确定未知事物特征的幕后推理过程。在范畴归纳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采用多范畴和单范畴两种不同的策略。隐喻理解倾向使用单范畴策略。人们首先使用范畴层面知识进行推理,当单纯依靠范畴层面知识不能完成推理的情况下,将借助结合策略,运用已有的范畴或概念的特征来说明目标概念的特征。

  • 标签: 推理过程 隐喻理解 认知模型 认知基础 事物特征 稳定性
  • 简介:《大易集说》刘大钧主编,巴蜀书社2003年6月第一版。全书60万字,380页。2001年10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易

  • 标签: 书架周易 史新论 周易经传
  • 简介: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本次论坛以“全面深化改革哲学理论创新”为主题,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就三中全会以后如何以问题意识为先导寻找哲学创新改革发展的结合点;如何进一步深入开拓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为改革发展服务;如何塑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价值观并加强西方文明的交流对话;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以进一步协调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关系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7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哲学创新 发展论坛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 发展研究中心
  • 简介:本文在挖掘道书文献新史料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数学史上的天元术道教关系进行辨析,从一个侧面分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影响。作者认为:天元术产生的直接渊源是道教“天元”思想,李冶的天元术不仅直接渊源于道教洞渊九容之说,而且从科学思想方法上分析,其“立天元一”的代数表达思想得益于道教三元并列的思维模式。

  • 标签: 天元术 道教 中国传统数学
  • 简介:古代对宇宙及生命的哲学认识,首推道家.从探索生命本源出发,把先秦道家在思维方式、宇宙观的万物生成论、精气神、养生观等方面的思想成功地渗透到中医学这门基本成熟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中,构建了富有道家思想特点的生命哲学.

  • 标签: 道家思想 先秦 宇宙观 生命哲学 生成论 本源
  • 简介: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实验技术的精细化,意志自由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重视,认可意志自由的现实存在的哲学家持质疑态度的神经科学家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对立。立足于这一背景,从对李贝特实验的解析出发,我们试图批驳将包括自主决断等复杂的精神活动在内的人的所有行为均可还原为大脑的物理化学反应机制的“神经过程决定论”及“生物主义的还原论”;基于“精神活动依赖于生理学意义上的物质基础,但并不等同于这一物质基础”以及“行为的原因不同于行为的理由”等鲜明理据,有力地论证人的意志自由、人的自主决断之客观真实的存在,并揭示这种开放性的决断并非取决于因果先定的大脑活动,而是具有不受自然界因果必然性支配的特征。

  • 标签: 神经科学 意志自由 因果必然性 实验技术 精神活动 物质基础
  • 简介:思孟五行乐有密切的关系。《史记·乐书》不仅保留了思孟五行,而且以汉代五行图式,凸显“聖”德的地位。“聖”居中,含容“仁义礼智”,君位,宫音,土德,具有包容、为主、统合、生生的意蕴。《荀子》、《中庸》,特别是《孟子》《孟子字义疏证》中有不少关于“聪明聖智”“天德之知”的材料。戴震的发挥,深得思孟五行的个中三昧。“聪明”相联的“皇智”是一种“神明”、“天德”,是对“天道”的体悟或神契,是体验、接近超越层的“天德之知”。切不可从知识论的视域,特别是主客对待的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思孟五行。思孟五行是具有终极信仰的、以天道观为背景的“天人聖智五行观”,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形上学的思想,其枢纽是“聖智”。

  • 标签: “五行” “聖”德 天道观 道德形上学 汉代 思孟
  • 简介:“乘物以游心”的庄子在乱世以自由逍遥的精神追求探究人生意义,执着的行魂史铁生处盛世思接远古,以个体的自由精神彰显生命本色。前者的自由精神是在时代之匣里对必然人生命运的结果性追求,后者的自由精神是于个体的偶然命运之殇里传递过程的美好。二者穿越时空对自由精神的多向度诉求使得人类的普世价值历久弥新。

  • 标签: 自由精神 个体之殇
  • 简介: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帮助.

  • 标签: 帛书《周易》 楚竹书《周易》 今本《周易》 今文经 古文经 熹平石经
  • 简介:灯仪是道教仪式之中的重要品类。它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民俗学渊源和思想基础。就理论角度来说,道教之灯仪乃以传统易学为结构框架。本文选择了道教灯仪中的几种要代表性的形式进行考察。作者通过文本的解读历史追索,认为此类灯仪不仅贯穿着易学的象数法门,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易学义理观念。

  • 标签: 道教 灯仪 易学 象数
  • 简介:12月17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主题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代中国发展”。来自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以及全国党校系统的5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发展论坛 社会 哲学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中国发展
  • 简介:常逻辑公式是不含命题变元的逻辑公式,运用它们可以定义结构类。反过来,某些结构类却不能以常逻辑公式集定义。模态逻辑中一阶可定义的框架类可被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框架类对满射互模拟象、不相交并封闭,并且其补类对超滤扩张封闭。有穷传递框架类相对可由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对满射互模拟象和不相交并封闭。这两条定理中后一条可推广至直觉主义逻辑。

  • 标签: 模态逻辑 定义 公式 充分必要条件 直觉主义逻辑 封闭
  • 简介:各级地方官作为维护治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治安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两汉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以豪强大姓为主、对社会治安严重破坏的地方恶势力;二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诸多灾民、流民;三是官逼民反,以农民为代表的社会下层反抗势力.针对这些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问题,许多齐鲁籍官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留下大量施政范例,在社会治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两汉 齐鲁人 地方治安
  • 简介:我们如果无法说明心灵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就不能为知识成立的条件提供合法性依据,由此在心灵如何认知知识如何构成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可以回溯到笛卡尔哲学传统中,其实质问题是要去说明思想世界如何联系、知识世界之间的关系如何确证。分析哲学在语言世界的二分中曲折地表现出心灵知识之间的张力。经验主义主张,经验是知识前提,要求反思经验在知识条件中各种角色的合法性。该问题源自心灵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接纳经验的问题。哲学家们愿意在科学主义、自然主义的先验哲学层面上追问心灵的属性,并为知识构成的经验基础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 标签: 经验知识 自然主义 心灵 外部世界 哲学传统 实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