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对RA87例、其他自身免疫病65例和健康人50例进行抗-CCP抗体检测,并把抗-CCP抗体检测结果和类风湿因子(RF)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7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56.3%(49/87),其他自身免疫病的阳性率为4.6%(4/87)。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为56.3%,特异性为95.4%。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比RF高,但敏感性比RF低。结论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被视为诊断RA新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

  • 标签: 关节炎 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自身免疫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双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并为其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清抗MOG抗体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阳性的18例患者(双抗体阳性组),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血清抗MOG抗体单阳性的20例患者(抗MOG组)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单阳性的20例患者(抗NMDAR组)进行组间比较。收集并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检查结果及预后差异。结果3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抗体阳性组患者的症状通过聚类分析分为两类症状群,分别与抗MOG组和抗NMDAR组聚类分析后得到的症状群相对应,通过对应分析再次验证亦然。双抗体阳性组与抗MOG组相比,癫痫发作(8/18比3/20,P=0.016)、精神行为异常(8/18比0/20,P=0.001)、视力障碍(8/18比17/20,P=0.016)、构音障碍/吞咽障碍(8/18比1/20,P=0.007)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抗体阳性组与抗NMDAR组相比,精神行为异常(8/18比19/20,P=0.001)、共济失调(12/18比1/20,P<0.001)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合并率、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合并率、抗核抗体合并率、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氯化物、葡萄糖水平、寡克隆区带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应用Bonferroni校正进行多组间两两比较,以P<0.01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抗体阳性组与抗NMDAR组相比,头颅磁共振成像有无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8比8/20,P<0.001)。双抗体阳性组、抗MOG组和抗NMDAR组患者治疗前初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2±0.96)分、(2.75±0.97)分和(3.95±0.76)分,F=10.004,P<0.001],治疗后6个月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2±1.44)分、(0.40±0.75)分和(1.20±1.24)分,F=3.153,P=0.051];疾病复发率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8、14/20和5/20,P=0.017)。结论抗MOG抗体和抗NMDAR抗体可以同时存在,出现临床表型的重叠,为一种新的综合征——MOG抗体病合并抗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MNOS)。MNOS患者病情多重于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患者,但MNOS、MOGAD、抗NMDAR脑炎患者均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建议对MNOS和MOGAD患者早期应用二线免疫治疗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体 重叠综合征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双重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低钠血症及意识障碍,血清抗LGI1抗体阳性,抗NMDAR抗体阳性,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联用治疗后症状好转,复查抗体转为阴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多重抗体
  • 简介: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奶牛一次免疫牛五号病灭活苗后抗体的消长规律,以探讨最佳免疫时机,使奶牛维持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1999~2000年,作者在广州某奶牛场随机抽取了五号病灭活苗免疫后部分成母牛、培育牛和未免疫犊牛不同时期的血并分离血清,检测抗体效价后加以统计分析。

  • 标签: 血清抗体效价 五号病 免疫期 免疫奶 成母牛 免疫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中和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中和抗体,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2.0对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检测来自155个COVID-19病例的420份血清样本,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样本。采样时间为发病第0~221天。发病第1周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为1∶13,第2周为1∶31;个别病例发病第15天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仍表现为<1∶4;发病第6~32周血清中和抗体GMT均超过1∶52(13×4)。以1∶64作为血清中和抗体保护水平分界点,急性期病例(0~14 d,0~2 w)、痊愈病例(36~63 d,6~9 w)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183~210 d,27~30 w)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56%、82.31%和86.52%。统计分析显示,除第1、2周以外,各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χ2=9.270,P=0.931)。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在性别、年龄、职业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普通型和轻型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仅与疾病进程具有统计学关联;中和抗体在感染后第3周整体上可达到保护性水平,并维持至发病后第30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中和抗体 保护率
  • 简介:目的观察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在1次妊娠及大于或等于2次妊娠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法对320例血型为O型孕妇(其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在其孕16~38周作不规则抗体筛查和IgG抗A(B)效价的测定。结果大于或等于2次妊娠比1次妊娠的孕妇血清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增高明显。结论在产前对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特别是对大于或等于2次妊娠的孕妇及时做IgG抗体效价测定,对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ABO血型不合 产前血型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在炎症性肠病(IBD)患儿中的阳性率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确诊的199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克罗恩病(CD)患儿10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90例。回顾性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pANCA、ASCA、PAB、GAB检测结果。以疾病诊断作为标准,分别计算4种抗体单独及联合诊断UC和C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ANCA在UC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D组(32.22%比18.35%,P<0.05);ASCA在CD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UC组(27.52%比10.00%,P<0.05);PAB及GAB阳性率在CD组和U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D患儿中ASCA诊断灵敏度为27.52%,特异度为90.00%;ASCA+/GAB-、pANCA-/ASCA+和ASCA+/PAB-对CD诊断灵敏度分别为26.61%、22.94%和22.02%,特异度分别为90.00%、95.55%和92.22%。UC患儿中pANCA诊断灵敏度为32.22%,特异度为81.65%,pANCA+/GAB-、pANCA+/ASCA-和pANCA+/PAB-对UC诊断灵敏度分别为31.11%、28.89%和25.56%,特异度分别为81.65%、86.23%和83.49%。其他抗体及组合对CD和UC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低。结论pANCA在UC患者中检测阳性率较高;ASCA在CD患者中检测阳性率较高;各抗体单项及组合对CD和UC鉴别诊断的敏感度较低,特异度较高。

  • 标签: 儿童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抗体,抗酿酒酵母 抗体,抗胰腺腺泡 抗体,抗小肠杯状细胞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局部或全身肌肉无力为主要症状。对其主要的辅助检测有血清学、药理学和电生理检测。自身抗体是指导重症肌无力诊断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因此该文就重症肌无力的主要自身抗体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抗体以及其他有关抗体的检测结果的新进展在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意义进行概述,以助于疾病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儿童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献血员血清中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选最近一年内无偿献血的人员212例进行研究,针对这212例献血员的血清中的抗体MP—lgM和MP—IgG进行检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为ELISA法,反复多次检测,每次检测过后,都需要将测定的结果设定为两组,一组为阳性质控,一组为阴性对照组,在具体的测定操作中,要注意依照试剂盒中的说明书进行有效的检测操作。对比检测的结果,得出检测的意义。结果212例献血员血清中,MP—IgM和MP—IgG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2.1%和35.8%,MP—IgM和MP—IgG同时检出阳性率是11.8%,MP的感染率与不同ABO血型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献血员在献血之前进行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能够有效的防止带有病原体的血液进入到输血者的体内,从而防止输血者出现感染,这是目前输血工作者急需注意的工作。但是针对献血者是否要进行常规支原体的检测,也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献血员 血清 肺炎支原体抗体 检测 意义
  • 简介:以硝酸纤维膜为固相载体,以猪瘟病毒为抗原,确定了Dot—PPA—ELISA检测猪瘟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试验表明,猪瘟兔化弱毒经仔猪睾丸原代细胞培养纯化,以0.05mol/LpH9.5CBS缓冲液稀释至浓度为0.98~1.15mg/mL制备诊检抗原膜片;采用4%蛋清蛋白0.05mol/LpH9.5CBS封闭;检测反应稀释液应用0.01MPPBST(含0.1%PEG、0.05Tween-20),酶结合物工作浓度以1:30,底物选取4-氯1-萘酚等为检测猪瘟血清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重复试验证明了其检测稳定性好。交叉试验、阻断试验证明了其特异性强.

  • 标签: 猪瘟 抗体Dot—PPA—ELISA 最佳条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狼疮肾炎活动性、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40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血清AnuA水平,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他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nu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AnuA水平为(110.23±80.48)ku/L,较对照组的(10.45±8.20)ku几明显升高(P〈0.05);40例狼疮肾炎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23例,Ⅴ型5例。经KmskM.Wallis秩和检验显示,各病理类型间血清An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Ⅳ型血清Anu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血清AnuA水平与SLEDAI、尿蛋白定量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r=0.462、0.521、0.394,P〈0.05),与补体C。、C。水平呈负相关性(r=-0.403、-0.48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nuA水平为(32.45±18.31)ku几,较治疗前[(110.23±80.48)kU/L]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AnuA水平不仅与狼疮肾炎活动性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脏病变程度,检测血清AnuA水平可以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狼疮肾炎 治疗 抗核小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四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高效、简便、特异梅毒感染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TP-胶体金试条4种方法对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TRUST、TP-ELISA、TP-胶体金试条、TPPA敏感性分别为65%、96.7%、93.3%和98.3%,特异性分别为86.7%、95%、98、3%和100%.结论TRUST法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差;TP纸条敏感性不如TP-ELISA及TPPA,但高于TRUST;TPPA在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是目前公认的梅毒确证实验.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UST TP&mdash ELIsA TPPA TP-胶体金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索了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经-20 ℃冻存后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并探索比较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gelatin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通过ELISA法和(或)CMIA法初筛阳性标本483例血清标本,再用TPPA法检测。根据ELISA法检测的S/CO值将患者标本分别分为四组:A组(S/CO≥10),B组(10>S/CO≥5),C组(5>S/CO≥1),D组(S/CO<1,但TPPA为阳性)。结果A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比99%,P>0.05);B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84%比97.84%,P>0.05);C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1%比92.22%,P>0.05);D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88.89%,P<0.05),并且D组ELISA、CMIA、TRUST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0%、88.89%、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血清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8%比96.03%,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10%比99.57%,P>0.05);而检测的冻存前标本ELISA法结果和CMIA法结果的敏感性分别为96.10%、99.57%,均高于TRUST敏感性(4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冷冻对ELISA检测梅毒为阳性的标本无影响,而对ELISA检测梅毒为假阴性的标本有一定影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时应关注ELISA、CMIA和TRUST检测方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标本,使用多方法联合检测可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血清 -20 ℃冻存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并为临床提供HDN的诊断和防治的依据。方法对358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包括孕妇ABO正反定型和Rh(D)定型;IgG抗A(B)抗体效价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和效价测定。对其中分娩的105例新生儿进行HDN确定试验包括患儿ABO和Rh(D)定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及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孕妇358例中ABO血型不合者352例(98.2%),Rh(D)不合者9例(2.4%),ABO和Rh(D)同时不合者2例(0.6%)。352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IgG抗-A(B)效价≥64(定为阳性)者145例(41.3%),其中O型例49(33.7%);A型例8(5.3%);B型例3(2.3%);O型孕妇与A、B型孕妇抗体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58例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共10例(2.8%),经特异性鉴定均为Rh系统IgG抗体,效价8~256。2.新生儿105例共确认HDN29例(27.6%)。其中ABO-HDN26例(24.7%),Rh-HDN3例(2.8%);孕妇IgG抗-A(B)效价,低值组(≤64)与中值组(128~256)、高值组(≥512)ABO-HDN发病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Rh-HDN由抗-D(含抗-DC、抗-DE)引起1例(33.3%),抗-E(含抗-cE)引起1例(33.3%),抗-c引起1例(33.3%)。结论与A、B型孕妇比较,O型孕妇更易引起ABO-HDN,且ABO-HDN发病率随其母亲体内IgG抗体效价的升高而升高;Rh系统不规则抗体极易引起Rh-HDN,且与孕妇输血史和(或)不良妊娠史有关。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直接抗体试验 抗体释放试验 游离抗体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IgG-ACA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94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水平,(IgM-ACA和IgG-ACA).结果94例MG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gM-ACA均为阴性;94例MG患者中30例IgG-ACA阳性(30/94,31.9%),40例健康对照者中仅2例阳性(2/40,5%),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IgG-ACA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型均无关(P>0.05),而与胸腺病理密切相关(P<0.01).30例胸腺瘤患者中,14例阳性(14/30,46.7%),64例不伴胸腺瘤的MG患者中,16例阳性(16/64,25%),二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gG-ACA阳性患者中,1/3滴度较高(至少为正常值的2倍).结论通过对IgG-ACA的测定,不仅对MG是否合并胸腺瘤起初步筛选作用,而且是MG患者并发凝血机制方面异常的一个警惕性标志.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血清 抗心磷脂抗体 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O型血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进行分析,为ABO-HDN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85例O型血型孕妇(丈夫血型为A、B、AB型)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法,动态监测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结果285例O型血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大于64者有119例,异常检出率为41.75%。不同妊娠次数O型血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孕期动态检测丈夫非O型的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可为ABO-HDN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ABO血型 IgG抗A(B)抗体效价 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