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分子动力方法对Mg7Zn3合金快速凝固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玻璃转变过程局域结构与动力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以Mg原子为中心的FK多面体和以Zn原子为中心的二十面体局域结构,对Mg7Zn3金属玻璃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Mg(Zn)原子的扩散系数在熔点附近开始偏离Arrhenius关系,而满足幂指数规律。根据均方位移、非相干中间散射函数和非Gauss函数等时间相关函数,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β驰豫越来越显著,α弛豫时间以VFT指数规律迅速增加;而且半径较小的Zn原子比Mg原子呈现较快的弛豫动力行为。另外,部分短程有序局域原子结构具有较慢的动力行为,对β驰豫中笼子效应起主导作用;并随着其数目的大量出现,体系扩散系数开始偏离Arrhenius关系,玻璃形成过程微观结构转变温度TgStr与动力转变温度Tc非常接近。

  • 标签: Mg7Zn3合金 玻璃转变 动力学 结构弛豫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简介:通过讨论网络型耦合复动力系统的同步动力问题,给出了该系统同步流形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得到了网络型耦合复动力系统局部同步和全局同步的充分条件。所得的结果可以应用到由一个典型的复洛伦兹系统构成的网络耦合复动力系统,数值仿真表明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耦合复动力系统 复杂网络 同步动力学 复洛伦兹系统
  • 简介: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是评估农药环境安全性的基础,农药的降解动力通常以一级动力模型描述。现有的环境暴露模型也均需要输入一级动力模型的农药在土壤中50%消失时间(DT50)。但有时一级动力模型不适用于描述农药在环境中,特别是土壤中的降解。因此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使用非一级动力模型计算DT50的导则。介绍了欧美降解动力评估方法,并用多组降解数据比较了2种评估方法的区别。

  • 标签: 农药 降解动力学 非一级动力学模型 评估方法
  • 简介:《药物动力》是药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研究药物体内动力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力过程,通过建立药物动力教学模型,找出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测求有关药物动力参数,应用药物动力参数设计给药方案,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使用药个体化、合理化,并达到最有效的治疗作用,为开展临床药学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 标签: 药物动力学 数学模型 给药合理化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液体化学反应动力与机理,涉及反应速率、反应路径和反应机理等方面。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方法,探索了液相反应的动力过程以及相关机理,揭示了反应物转化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和优化液体化学反应过程,为相关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 标签: 液体化学反应 动力学 机理 反应速率
  • 简介:摘要我国尿动力发展是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缩影。随着尿动力测定工作普及和新技术的出现,需要建立和推广尿动力质控标准以及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尿动力质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取决于对典型值范围的认识、典型信号模式的识别以及对技术标准的执行,质控必须贯穿于尿动力实时测定及回顾性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尿动力人才培养必须坚持高级专业培训和普及性小型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我国尿动力测定质量。

  • 标签: 尿动力学 质量控制 中国
  • 简介:黑米花色苷在酸性水溶液和10%乙醇溶液中的热降解性质。通过考察黑米花色苷含量在4℃、25℃、80℃和100℃下随时间的变化,通过计算得到黑米花色苷在两种溶液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降解速率k、半衰期t(1/2)、温度系数Q(10)、活化能Ea。结果表明:黑米花色苷在pH3去离子水和10%乙醇溶液中的热降解规律符合动力一级反应规律,其热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黑米花色苷在pH3去离子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优于10%乙醇溶液。

  • 标签: 黑米 花色苷 热降解动力学
  • 简介:鉴于生物群体在空间中展现出的大规模集群运动已经成为集群行为研究的一大热点,从集群运动的唯像描述到动力机制的逻辑线索展开综述.唯像描述部分中主要介绍“一致性序参量”、“集群对称破缺”、“集群规模分布”和“空间关联”等集群运动的唯像特征.它们大都具有定量的实证基础,有些还体现出一定的定量普适性(适用于多物种).在动力机制部分分别介绍“吸引与排斥”、“对齐规则”、“相互作用范围”、“个体异质性”和“相互作用的线性叠加”等微观规则,重点总结了基于轨迹追踪的机制推断成果.还特别着重区分实证与假设.通过这样的逻辑梳理,既描绘出“集群运动”这一新兴领域在不长的时间里积累的丰硕成果,又清晰地系统展现出我们在追求集群运动普适律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多远,以及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

  • 标签: 集群运动 唯像理论 动力学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分析、探索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方法选择我院的男性健康体检者20名,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要求其分别口服20mg洛赛克肠溶胶囊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采用高效液相法对两药品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采用3P87软件自动处理所有药物浓度数据后,根据结果可判断奥美拉唑与口服一级吸收一房室开放模型相符合,药代参数主要有V/F(c)=(38.37±18.87)L,CL/F(s)=(18.56±8.24)L/h,AUC=(3397.87±2206.32)nmol/L?h,Cmax=(1156±589)nmol/L,Tmax=(1.93±0.22)h,T1/2=(1.67±1.04)h。结论奥美拉唑与洛赛克具有生物等效性。

  • 标签: 奥美拉唑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分析
  • 简介:采用经典的分子动力方法研究室温下机械应变对单层黑磷纳米带在不同方向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应变通过改变声子态密度和平均自由程从而影响纳米带热导率.施加在扶手椅型方向上的应变使得声子态密度的峰值略微降低,而平均自由程显著增加,导致纳米带的热导率在应变的作用下显著提高.在锯齿型方向上,应变作用使得态密度峰值增强而自由程却略微下降,导致纳米带热导率增加相对缓慢.该发现不仅探究了机械应变与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能够可靠地估计黑磷声子平均自由程的方法.

  • 标签: 分子动力学 单层黑磷 应变 热导率 声子态密度 平均自由程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甘草浸膏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建立了甘草浸膏体内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含量。结果所用分析方法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可用于甘草次酸的体内药代动力研究;数据用DAS10药动学软件拟和,大鼠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结论甘草浸膏灌胃给药代谢、消除较慢(T1/2>3d),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较长。

  • 标签: 甘草浸膏 大鼠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研究了乳酸直接缩聚制备聚乳酸的反应动力,结果表明:在常压和无催化剂条件下,当温度达到124℃时,乳酸单体开始缩聚,在反应程度为14.15%-62.75%的范围内缩聚反应符合3级反应,其动力方程式为-d[COOH]/dt=1.057×10^-5[COOH]^3。还计算了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并根据ARRHENNIS公式求得反应活化能E=4.34kJ·mol^-1。最后,比较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的数均分子量与时间的关系。

  • 标签: 聚乳酸 直接缩聚 动力学 反应平衡常数
  • 简介:以管道的弹性支撑刚度为设计变量对输液管道结构进行动力优化设计,以达到改善整个管道结构动力特性的目的。仿真算例表明,建立的输液管道动力分析模型及计算程序是正确的,且通过优化管道的弹性支撑刚度可以改善整个管道结构的动力特性,这对飞机燃油管道结构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管道 流固耦合 振动 优化设计
  • 简介:摘要构造成矿学研究,是把构造活动与成矿物质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地球动力、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及其他基础学科为基础,将构造活动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和成矿作用融合为一个统一的热动力构造——物理化学系统的综合研究。

  • 标签: 构造成矿规律 构造成矿动力机制 构造成矿学
  • 简介:以单壁纳米碳管为例,建立了其分子动力模型,并对(5,5)和(10,10)扶手椅型纳米碳管与刚性壁的正碰撞过程和简谐纵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用弹性杆模型来研究纳米碳管的动力问题.研究表明,弹性杆模型可以描述单壁扶手椅型纳米碳管与刚性壁高速碰撞的动力行为;对于纵波传播中的色散描述,则需在弹性杆模型中计入纳米碳管微结构引起的非局部弹性效应.

  • 标签: 纳米碳管 冲击 色散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简介:考虑振幅效应的Kuramoto模型,当振子之间存在耗散耦合和非线性频率吸引时,系统展示了丰富的动力行为.数值分析了最近邻耦合系统的同步动力行为,相同步和耗散耦合与非线性频率吸引之间的关系,非线性频率吸引对于多于2个振子的系统的同步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动力学 同步 Kuramoto模型 耗散耦合 非线性频率吸引
  • 简介:主要介绍了传染病、谣言与计算机病毒、社会标签、网络通信以及社会群体等的社会动力研究概况,阐述了复杂网络、系统动力、人工社会以及ACP(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行执行)等社会动力研究中常用的4类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动力在公共安全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状况,并强调了现有社会动力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 标签: 社会动力学 网络信息 复杂网络 系统动力学 人工社会
  • 简介:南里海盆地是三叠纪以来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以及多个小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有多个小板块拼贴到欧亚古陆边缘,使古特提斯洋关闭。到侏罗-白垩纪,在庞蒂得斯(Pontides)、外高加索和伊朗板块以南的这一新的陆缘上发生了北倾的俯冲作用。这个俯冲带的海沟拉张(trench-pulling)效应引起了裂谷作用,产生了大高加索-原型南里海的弧后盆地,其宽度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初达到了最大值。在始新世,小高加索、萨南达季(Sanandaj)-锡尔詹(Sirjan)和莫克兰(Makran)等板块被缝合到外高加索-塔莱什(Talesh)-南里海-卢特(Lut)板块体系之上。俯冲带则跳跃至西徐亚(Scythian)-图兰(Turan)板块边缘。南里海在渐新世-新近纪经历了重新组合。南里海微陆块(SCM)的向北移动导致了SCM和厄尔布尔士(Alborz)板块之间的裂谷作用。南里海盆地的西南部发生了重新开启,而其西北部的规模则逐渐缩小。在渐新世-早中新世,在南里海盆地沉积了迈科普(Maikop)组烃源岩。印度和卢特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中亚地区的变形,并产生了北西-南东向的扭断层体系。侏罗-白垩纪弧后体系消亡洋壳的残余部分以及第三纪的消亡洋壳,都被锁定在邻近的大陆板块和造山带之间。在上新世-第四纪堆积的厚层磨拉石型沉积物不但提供了储集岩,还为烃源岩的埋藏和成熟创造了条件。

  • 标签: 地球动力学演化 海盆地 侏罗-白垩纪 欧亚板块 印度板块 裂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