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00例T2DM患者(T2DM组)、400例高血清铁蛋白非糖尿病(non-diabetesmellitus,NDM组)患者和400名健康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胰岛素、血清铁蛋白和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空腹胰岛素指标在T2DM组与NDM组、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铁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在T2DM组、NDM组及健康对照组两两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当T2DM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292.5mg/L时,其诊断T2D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2%和91.6%,曲线下面积为0.82,血清铁蛋白与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相比,显示出与疾病间更好的风险关系。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与T2DM的高风险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清铁蛋白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4月母乳喂养儿湿疹与母亲饮食关系。方法调查分析我院收治的135例0~4月母乳喂养儿湿疹与母亲饮食情况,比较不同敏感食物湿疹发生率,观察患儿母亲回避敏感食物4周后患儿湿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35例湿疹患儿93例为母亲食用敏感食物后出现湿疹,敏感食物主要为鸡蛋、牛奶、带鱼、海虾、辣椒和大豆,其中鸡蛋为引起湿疹的主要敏感食物,与其他食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母亲回避敏感食物4周后,患儿湿疹痊愈15例(16.13%)、症状显著改善76例(81.72%)、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2.15%)、总有效率为97.85%。结论母亲饮食习惯与纯母乳喂养儿湿疹发生密切相关,指导哺乳母亲回避敏感食物对预防婴幼儿湿疹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母乳喂养 婴幼儿 湿疹 敏感食物
  • 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模式,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并筛选出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0例,采集临床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大小、Enneking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有无肺转移及术后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应用PCR、RT-PCR及限制性内切酶(AluI)酶切等方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的印迹状态,分析H19基因印迹丢失及其与骨肉瘤各临床病理因素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H19基因印迹丢失率在骨肉瘤组织中为41.67%,瘤近旁组织中为16.67%,瘤远旁组织中为8.33%。Kappa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不同组织中H19基因印迹丢失的发生频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H19基因的印迹丢失与骨肉瘤患者Ennecking分期、肺转移灶的存在与否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和病理分型无关(P>0.05)。(3)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H19基因印迹丢失、肿瘤分期、病理学分类及转移灶的存在与否和骨肉瘤患者预后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H19基因印迹丢失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印迹状态的改变,对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新靶点。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骨肉瘤 预后 H19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变化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互关系。方法招募55脑卒中患者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变化并使用NIHSS评分表来评价其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NIHSS评分高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要明显高于NIHSS评分低组(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表达可以作为监测脑卒中神经损伤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调节性T细胞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大肠癌癌组织及27例癌旁正常组织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与大肠癌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49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与大肠癌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结论β-catenin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大肠癌 &beta -cateni
  • 简介: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有着共同的经验哲学的思想基础.两者都需要通过剥离混杂因素来获得反事实.定量地进行因果推断存在随机化和非随机化的两大传统.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通过随机化获得反事实.非随机化的传统则是通过因果推断模型去探讨并检验经验研究中的因果关联.由于随机对照研究在中医药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中并不是完全适用,所以观察性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模型值得借鉴.主要介绍工具变量、断点回归设计和倾向评分方法.

  • 标签: 观察性研究 因果推断 中医药干预 断点回归设计 工具变量 倾向评分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及其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在院就诊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45例男性患者进行夜间呼吸睡眠监测,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病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两组对象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甘油三酯水平、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吸烟情况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SAS的患病率(78.8%)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重度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脉造影 睡眠呼吸监测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排名第一的肿瘤,全球每年接近100万新发病例,占所有女性肿瘤发病率的20%。同时,乳腺癌也是女性死亡率排名第一的肿瘤,全球每年死亡近37.5万人,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乳腺癌发病率是东南亚国家的5倍以上。饮食作为一种影响周期最长、差别最大的因素,可能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东亚国家大豆异黄酮的每日摄入量在20~50mg,而西方国家少于1mg[2]。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越来越重视。本文将从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合成、相关的临床试验、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及对结论的解释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乳腺肿瘤 异黄酮类 黄豆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T-钙黏蛋白表达分为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分析T-钙黏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Rank法检测乳腺癌中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对乳腺癌5年生存率以及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中,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有无绝经、有无家族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及临床分期Ⅲ期比例(65.2%、37.5%、23.2%)高于T-钙黏蛋白阳性组(41.1%、13.1%、6.0%),χ2=15.62、22.70、17.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钙黏蛋白阴性患者较T-钙黏蛋白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低(LogRank=13.629,P<0.01;LogRank=22.36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钙黏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点有相关性,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患者预后差。

  • 标签: 乳腺肿瘤 钙黏着糖蛋白类 预后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0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同期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CysC水平,超声测定CIM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CysC与C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2±0.21)mg/L比(0.85±0.20)mg/L、(0.91±0.16)mm比(0.65±0.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总的人群还是在高血压组或对照组,CysC均与CIMT呈正相关(r=0.412,0.443,0.315,P<0.01).结论血清CysC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程度相关,提示CysC有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 标签: 高血压 胱抑素C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脑血管药物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同性别与年龄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使用脑血管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28例(64.00%),女性72例(36.00%),年龄≥60岁患者117例(58.50%),<60岁患者83例(41.50%),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男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较大,其中50~59岁,60~69岁两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药物可导致不良反应较多,且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具有较大关系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健康体检外科检查时间与受检者年龄的关系,限定外科医生工作时间内外科检查女性人数,以减轻外科医生的工作量和保证外科检查的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名外科医生分别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一定数量的就诊女性进行规范的外科体检,记录各个年龄阶段女性行外科检查所用的总时间平均数,计算各年龄阶段平均每分钟体检人数,估算外科医生每小时应检查的女性人数。结果平均检查时间为25~34岁组总时间为90分钟,即3.6分/人;35~44岁组总时间为95分钟,即3.8分/人;45~54岁组总时间为97.5分钟,即3.9分/人;55~64岁组总时间为102.5分钟,即4.1分/人;65~74岁组总时间为105分钟,即4.2分/人。结论每小时外科医生接诊女性行外科体检的人数在15~16人为宜,因受检者年龄未知,应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适当地调节。

  • 标签: 女性体检 外科检查 检查时间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探讨两者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以我院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98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抽血,对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TG、TC、LDL-C及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及ApoAl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均表现为异常,这两项指标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脂 血液流变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波在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服用哌甲酯制剂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改善情况,探讨哌甲酯治疗的疗效与P300之间的关系。方法47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次日清晨服用哌甲酯2h后、治疗后8周次日清晨服用哌甲酯2h后对患者进行P300检测。结果根据患儿家长的反馈及康纳量表的结果,将患儿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P300结果示2周后P2、N2及P3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无明显改变。8周后P2及P3的潜伏期缩短(P<0.05),N1的波幅升高(P<0.05)。无效组P300结果示2周及8周服药后各波群的潜伏期与波幅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P300的潜伏期的变化与患儿服药后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ADHD的客观指标之一,也可作为评价ADHD疗效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哌甲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02-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TEN抑癌基因与间质性肺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医院呼吸内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51人及健康体检人群55人,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PTENⅣS4基因多态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TENⅣS4与间质性肺病发病的关系。结果1.、PTENⅣS4基因突变型(+/+)频率为11.6%、显著高于对照组(+/+)频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对照组间PTENⅣS4野生型(-/-)、杂合型(-/+)、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PTENⅣS4突变型(+/+)为间质性肺病的保护因素(OR>1,P<0.05);4.PTENⅣS4野生型(-/-)、杂合型(-/+)与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无关(P>0.05)结论PTENⅣS4基因突变型(+/+)可能降低间质性肺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PTEN 间质性肺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武汉市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两所综合性大学118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072份。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之间,适应不良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38);情绪适应和躯体适应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1=-3.19,P,=0.001;t2=-2.28,P2=0.023);行为适应维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t:2.92,P=0.00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中,家庭环境因素对适应不良的发生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女生中,父母经常打架是适应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OR=4.44,95%CI.1.77—9.13),经常主动向家人谈心里话是其保护因素(OR=0.41,95%Cl:0.19~0.90)。结论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大学新生在不同适应维度发生的状况不同。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应针对不同性别适应不良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 标签: 适应障碍 家庭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P波间期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1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随访(14.0±5.5)个月,其中72例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维持组),28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均较窦律维持组明显延长[最大P波间期:(138±16)mm比(126±14)mm,P波离散度:(58±21)mm比(49±1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标准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所测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可预测术后复发.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P波间期 P波离散度
  • 简介: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8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均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糖、肾功能、血清胱抑酶C。结果高血压中肾功能改变者49例,高血压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胱抑酶C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清胱抑酶C能够早期判断高血压肾脏损害。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血压 肾损害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与癌胚抗原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结肠癌患者中36例有邻近淋巴结转移,40例未见淋巴结转移。正常组与结肠癌组比较P<0.01。正常组假阳性率为20%,结肠癌组假阴性率为15%。结论监测CEA水平对结肠癌术后指导治疗作用显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结肠癌的关键。

  • 标签: 癌胚抗原 结肠癌根治术 预后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同时对NAFL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测定NAFLD患者(观察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个临床及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ALT、AST、SBP、DB、BMI、WHRFP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FLD病变程度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