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Q:旅游世界A:NicolasBerlingieriQ:尼科拉斯·贝尔林吉埃先生,很高兴认识您,可否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A:好的。我于1947年出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市。1967年,加入了阿根廷摄影俱乐部、1974年担任该俱乐部主席。1975年,加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摄影俱乐部,并于1999年在国际摄联和美国摄影学会的指导下,成功组织了全球第一场数码摄影大赛。

  • 标签: 尼科 超现实主义 拉斯 国际摄联 造型手法 批量生产
  • 简介:包拯(999—1062),北宋大臣,庐州合肥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那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动人故事,长期以来广泛流传于神州大地,成为各种传统戏曲及现代影视剧的主题,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最近,黄山书社出版了杨国宜教授的《包拯集校注》一书,不仅有助于学者们继续深入研

  • 标签: 广泛 故事 清官 民间 校注 大地
  • 简介:<正>蒋礼鸿教授,字云从,当代著名训诂学家、敦煌语学家、汉语词汇学家,在古籍整理与辞书编纂方面亦有突出贡献,成绩卓著.1916年他出生于浙江嘉兴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幼始知学,少年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杭州之江文理学院国文系受业于夏瞿禅、钟钟山、徐益修诸师,而深得诸师治学三昧.在之江他沈潛经史子集,兼攻旧体诗词,夏瞿禅师曾评论:考据词章不妨兼治,锲而不舍,可到陈兰甫,

  • 标签: 学术特点 辞书编纂 语源 词义 《通释》 校释
  • 简介:2000年6月2日下午2:30~4:30,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教授为我系师生作精彩演讲,题目是<系统论与历史学>;二院108大门洞开,听众甚至站满了走廊,自始至终,无一人离席。许倬云教授,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6年获台大文科研究所硕士学位,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ofChiacago)人文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学成归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台湾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64~1970年,升任台大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67年起,升任史语所研究员。1970年,再度赴美,开始了长达30年的国际教学生涯。1970~

  • 标签: 台湾大学 芝加哥大学 教学生涯 科学博士学位 大学历史系 硕士学位
  • 简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知识精英,还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这一骄人业绩的取得与西南联大教授治校是分不开的。教授治校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教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是学生入学与毕业的主要决定者;教授是塑造良好校风的中坚力量,与学生们形成了独特的师生关系;教授是校园组织和高校管理的主导者,教学与管理双肩挑;教授授课自由、管理严格,是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授们凭借良好影响力,为学校搭建了沟通政府和影响社会的桥梁。重新梳理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举措,对于当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联大 教授治校 具体举措
  • 简介:忙碌而卓越的一生结束了,突然的辞世将拉古·维拉教授从其家人、朋友、同事、学生以及崇拜者中间带走了。只有他已出版的著作的完整目录、在组织研究领域的巨大成就、未来的研究计划以及由这位逝去的学者所鼓励、鞭策、指导的其他人的著作目录才能使人意识到这一无法弥补的损失的沉重。拉古·维拉教授既是一位印度精神遗产的伟大鉴赏家与印度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又是国际印度文化学会的创建者及这个独一无二的学术团体的领导者与带头人。印度文化并不仅限于其现在与以前的疆域之内。像所有伟大的文化一样,它几乎传遍了整个大陆,并且成为勃兴于其上的诸如西藏与蒙古等地方文化的基础。在这一点上,笔者想起了另一位伟大的印度学家与佛教学家,笔

  • 标签: 蒙古学 印度文化 蒙古佛教 蒙古人 《丹珠尔》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简介:<正>孙常叙(又名晓野)教授是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汉语词汇学家,在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也有显著成就.祖籍河北省,1908年生于吉林市一个小职员家庭.自幼好学,高小时始读《说文解字》;初中时,与同学作《金石小集》,又在学《说文古籀补》基础上试作《石鼓文简释》.1926年至1929年夏,在吉林省第一师范学校后期师范文科读书.当时高晋生(亨)到校任教,孙常叙从他学《文字学》和先秦诸子,并得以读到《高邮王氏四种》和王国

  • 标签: 教授治学 《楚辞·九歌》 古汉语 书写形式 文字学 东皇太一
  • 简介:2000年4月5日,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的桑梓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里,迎来了一位安徽籍女院士,她是前来参加原中科大副校长钱临照院士的铜像揭幕仪式的.活动结束后,我走过去和她交谈,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和她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

  • 标签: 副校长 校园 铜像 诺贝尔物理奖 科学 院士
  • 简介:张萌:陈老师,您好,我是张萌,目前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受《南方文物》编辑部委托,对您做一次采访,主要涉及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还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公众关系等问题。

  • 标签: 与时俱进 访谈录 考古学理论 西学 教授 陈淳
  • 简介:德先生(DenisTwitchett,1925--2006)的《中国中古时期的印刷与出版》(PrintingandPublishinginMedievalChina)本是1977年为英国印刷学会(TheWynkyn-deWordeSociety)作的一次演讲,后于1983年出版成书。

  • 标签: 中古时期 出版 印刷 中国
  • 简介:在当今书坛,权军先生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著名老书法家,是中国书协老一代的顾问.他早年参加革命,长期做党务工作,曾任中央组织部党委办公室主任.他喜爱书画,不论做什么工作,写写、画画始终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后来走上专业.

  • 标签: 丹青绘 书法家权希军 人生访
  • 简介:应辽宁省蒙古族经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朝阳籍老乡扎拉嘎先生于2000年9月15日、17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和省城作了两场尹湛纳学术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尹湛纳的生平业绩及其在蒙古文学史上的贡献,弘扬了民族文化。在1700名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认为这是一次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

  • 标签: 学术报告 扎拉嘎 辽宁 尹湛纳希 生平业绩 蒙古文学
  • 简介:这些年,走过了大大小小的高岭深谷,淌过了长长短短的急涧浅流。路上很多的人和事,己如风中云烟,忘了,散了。但若有人忽然问起,何处最美?心底总会跳出一个名字——藏东南。那一排排云中的雪岭,一层层斑斓的霜林,一片片流彩的湖光,以及那些小小的烟村,马背上悠悠的牧歌……

  • 标签: 藏东南 秋天 迷失
  • 简介: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一七开具了二百三十二味中药的名称,这些名称大多是宋代汉语西北方言的西夏音译,其中有近半数迄今未得确解。本文指出这些药名是直接从北宋《嘉佑本草》的某个续增本拣选而来的,续增本的成书时间大约在1061年之后下久.文章据存世的《政和证类本草》重新核定了《天盛律令》的中药译名,纠正了通行汉译本里的误译七十余条。

  • 标签: 西夏 法典 中药 本草
  • 简介:我叫小白,是一个民谣歌手,也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老家在安徽,但少小离乡,我对她的记忆越来越模糊,我想沿着祖辈父辈的足迹,寻找我自己。Day1:合肥-黄山孤独李鸿章:李鸿章故居第一站是李鸿章故居,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和曾国藩一样都是以文人的身份而成为运筹帷幄、决胜千的统兵元帅。

  • 标签: 徽州 白露 李鸿章 曾国藩 故居 元帅
  • 简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金秋时节,处处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大地就是一首诗,富有意象,让人着迷。行走祖国北方的山野湖边,秋高气爽让我们平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豪迈,浓墨重彩又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与天地美感,令我们的“诗情”也随着那白鹤直上“碧霄”,让我们吟诵秋之“绝唱”,去追寻古诗营造的绝美意境!

  • 标签: 古诗 秋天 诗情 祖国 吟诵
  • 简介:我认识可尊敬的陈万先生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因为他是先父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也是我一向仰慕和私淑的老师。20世纪60年代我来故宫工作后,更得到老人家言传身教的亲自指导与随侍左右的窑址考察。他在我们陶瓷考古工作者的心目中,是我国陶瓷考古工作的开拓者,

  • 标签: 陈万里 纪念 陶瓷考古 50年代 志同道合 60年代
  • 简介:群生长寝寐,非言不能晓。所以古圣哲,忧怀常在抱。覆载无私心,朗照天地表。寄园钱夫子,当世之末造。烽火遍九州,哀鸿满泽沼。壁立于横流,发愤于孤岛。其仁何广大,其心何皎皎。立言行教化,奋身拯悬倒。尊德道问学,正气赖以保。桑海植兰蕙,覆阶无蓬草。绛帐纳俊才,丈室弦歌绕。门人多翘楚,声华入云霄。二谢程王郑,并世领风骚。书画印兼善,马公天之骄。熔古出新境,刀笔起高标。性灵见素缣,古色信手调。雄才惊老宿,绝艺入逍遥。我师天遗翁,嗜学如闻韶。夫子识遇早,干莫气嫖姚。胸中常有诗,挥翰若奔潮。大美流芳在,红羊劫未销。避寇离故土,桂海曾联镳。百年风雨过,轶事说前朝。先贤今已远,大雅日沦漂。仰止安有极,长路正迢迢。

  • 标签: 长句 万里 道问学
  • 简介:如今的论坛的“酒”是如何酿制的呢?组办方酿成此“酒”需要花多少钱?参与者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壶小酒呢?

  • 标签: “酒” 论坛 参与者
  • 简介:一窗外,寒风阵阵,雪花飞舞;窗内,画家走笔,春意浓浓。2016年1月21日,农历腊月十二,年味越来越浓。我们一行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新添堡村,这里被誉为大通农民画"创作基地"。一番热情的寒暄之后,笔者便从画家们的农民画作品中分拣出年味十足的几幅代表作。灶膛,炉火正旺。

  • 标签: 农民画 新添堡 雪花飞舞 桥头镇 庆丰收 朱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