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会思潮是审美文化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是为社会审美思潮。社会思潮分为两种,一种建基于社会感性(社会心理)之上,另一种建基于社会理性(思想体系)之上。相比于后者,前者在空间上传播广远,在时间上却持续短暂。审美文化也分为两种,狭义的审美文化强调感性显现中隐含的理性规范,广义的审美文化强调文化中的感性欢娱。狭义的审美文化主要通过社会理性传播,形成建基于思想体系之上的社会审美思潮,广义的审美文化主要通过社会感性流行,形成建基于社会心理之上的社会审美思潮。社会审美思潮的发展规律主要是由点到面、循环往复、偶然多变。把握了社会审美思潮的发展,也就把握了时代精神的脉搏。

  • 标签: 社会思潮 审美文化 社会审美思潮
  • 简介:赵磊下楼去买二锅头,回来的时候发现钥匙被反锁在屋内。钥匙还有一把,但是在女友手里。现在摆在赵磊眼前有两条路,一是给女友打电话,让她下班之后赶回来。二是一脚把门踹开。两条路说来轻松,实际抉择起来十分艰难。先说踹门吧,赵磊出门时没锁防盗门,他只是下楼买瓶酒,没必要锁门。再者,没有钥匙也无法锁门。所以只要把手伸进纱窗上的一个破洞,轻轻用手一扣,防盗门就开了。挡在眼前

  • 标签: 两条路 一只手 给你 大雨滂沱 团团围住 需要修理
  • 简介:  2002年9月30日,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之际,日本作家代表团辻井乔、黑井千次、秋山骏、高井有一、坂上弘、稻叶真弓、财部鸟子、松本侑子一行八人访问了北京之后来到上海.笔者应中国作协陈喜儒先生之邀,参加了日本作家代表团与上海作家王安忆、叶辛、赵长天、赵丽宏、王小鹰、俞天白、陈丹燕、孙甘露、马原、周佩红等人的座谈.  ……

  • 标签: 文学社会 日本文学
  • 简介: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社会建设全过程,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社会治理、社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系统发力,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全面开展社会建设。

  • 标签: 人民  推进    社会建设
  • 简介:摘要西方社会学从产生到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异彩纷呈,是长期以来各理论学派呕心沥血的思想结晶,其理论构建有着充分的理论基石。近代以来社会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在中国兴起,就与西方社会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中国的社会学思想自古就存在,但中国社会学准确的诞生时间却是在近代,而且从本质上说来,中国社会学是一种舶来品。从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直到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重建,这个过程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比较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在进一步了解西方与中国社会学的基础上,认识到本土社会学发展的局限性,能够将西方社会学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进行本土化,构建由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西方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历史背景 本土化
  • 简介:科学社会主义要辩证否定的不是别的,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历史唯物的现实。真正的社会主义是要对资本主义进行历史唯物和唯物辩证式的继承与扬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社会主义才与一切空想社会主义、伪社会主义相区别开来。因此,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需以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为前提;要有效地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对中国具体国情有正确的把握。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的本质 唯物辩证 空想社会主义
  • 简介: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树立了榜样。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实践
  • 简介:摘要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涵盖极广,不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国家、社会、其他组织包括个人的发展均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教材”,其思想火花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同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的所有力量,灵活运用古今中外的学术理论并能与时俱进加以创新改进,而并非探讨毛泽东思想就能一劳永逸,包揽全局,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却是任何理论专著都不能取代的。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和谐社会 现实意义 解决矛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6
  • 简介:自百年前“中国问题”发生以来,汉语思想就没有能摆脱它的纠缠,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汉语思想把握“中国问题”的知识学工具以及心理动力是不同的。当今汉语学界鱼贯而出的“社会科学本土化”论、“后现代——后殖民话语”、“国学新潮”、“制度创新”论等等,无不显出就“中国问题”旧问题的新提法或旧提法的新表达。这表明,汉语思想在“中国问题”上飘浮了一百年,仍在如何使这一问题转化为何种理论形态上游离不定。在我看来,这是由于一种可称之为“现代士大夫精神”的心理动力情结的缠碍。何谓“中国问题”?简扼地说,它指晚清

  • 标签: 中国问题 社会理论 士大夫精神 心理动力 汉语 知识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20
  • 简介:  中国社会学当然应该立足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社会和人民,今天的中国社会学应该向这个社会动脉开掘,中国社会学就是从中国人生活中获得自己生命的

  • 标签: 中国社会学 底层视角 社会学底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7
  • 简介:因而便产生出基于人在处境中进行自我确证和表达的社会观念或主义,无主义社会,只要是基于个人的内在的需要而认同和膺服的主义和信念

  • 标签: 中国特色 特色社会 社会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3
  • 简介:而批判的社会理论则认为,它既不同于实证的社会理论也不同于批判的社会理论,实证的、阐释的和批判的——社会理论的三种模式一 

  • 标签: 理论模式 社会理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简介:首先我们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批判理论?显然,批判理论包含了对其他理论的批评,但它不止于此。批判理论部分地是通过批判其他理论来批判现存的社会关系。所以批判理论不只是关于思想的,它也是关于世界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关于社会现实的。

  • 标签: 批判理论 齐泽克 阿尔都塞 法兰克福学派 一个问题 黑格尔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6
  • 简介:十年知青生活是人生宝贵经历46年前,我19岁,从上海到贵州农村插队。虽然去之前我做了各种思想准备,但到了那里,还是觉得自己准备不足——艰苦的条件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在贵州农村插队一共10年7个月,从最开始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结束我都经历了。那十年的蹉跎岁月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这10年7个月是我人生一段宝贵的经历,我的作品如《孽债》《蹉跎岁月》等都与这段经历有关。

  • 标签: 贵州农村 知青生活 这一代人 合资工厂 十年 无根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