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占脑血管病的12%~22%,临床上约15%的病人行全脑血管造影甚至重复造影并未发现出血原因,部分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主要发生在中脑周围,定义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nonaneurysmalsubarachnoidhenorrhage,PNSH)。本文回顾性分析18例PNSH的临床资料。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脑 脑池 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 脑血管造影
  • 作者: 郝亚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    摘  要:目的  探究创伤性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创伤性颈椎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77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信息等数据进行统计后,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探究手术治疗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得到改善,多数患者恢复较好,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骨不连和感染状况,其总体发生率为3(3.90%),其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创伤性颈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来对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分析,能够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且还应注意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状况,以获得患者最优的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荨麻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按照临床表现进行分期,急性期患者50例,慢性期患者50例,同时纳入我院体检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受试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水平,对患者及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荨麻疹的急性期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慢性期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7与白细胞介素-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荨麻疹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水平表达增高,且急性期表达水平要高于慢性期,提示两者参与了荨麻疹急性发作的病理过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25 表达特点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特点。方法:综合1985年--1995年国内主要医学杂志发表的有关PNH临床报告共计670例,与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总结的232例相对照,再与国外发表的相关资料比较。结果:进一步明确我国PNH的临床特点;男性多于女性,首发症状以贫血居首位,合并严重血管栓塞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脑栓塞及肢体静脉栓塞比腹部血管栓塞多见,死亡原因以感染居首位。PNH患者生存期可很长,可以临床自然缓解,转为恶性血液病的机率很低。结论:从临床看,本病基本属于慢性良性疾病,合并症和死亡原因与欧美国家病例有所不同。

  • 标签: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临床特点 脑栓塞 肢体静脉栓塞 腹部血管栓塞
  • 简介:目的研究和探讨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这一疾病在中医角度上的临床特征和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形。方法在本院2018年2月2号到2019年2月2号这段时期内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8例,分析他们的临床中医信息,并据这些信息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再借助SPSS22.0统计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分析。结果有效的数据一共有102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对于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而言,寒这一证候要素是对其产生影响最多的要素,除此之外,热和风、还有气虚和痰饮也是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证候要素1。其次,肺部是这一疾病最主要的作用部位,紧接着就是肾和脑。而其病性症素一共有六种组合的可能性,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两症素的相互组合,而三、四症素的组合频率差不多,单一和五症素的出现情况最为少见。如果按照证候虚实情况的多少排列,我们可以得到虚实夹杂多于单纯虚症,而单纯虚症有多于单纯实证的结果。结论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疾病主要的病灶一般都在肺部,而脏腑的失调一般都是以肾为中心,除此之外还涉及脑部,最后,引起其发病的主要证候要素,有寒和热以及痰饮等因素1。

  • 标签: 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 中医 证候要素 临床特点 寒热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群体特点、降压药选用情况。方法:选取社区2018年5月到2020年5月收治的10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探究该群体高血压分期情况、血压控制、合并症情况、降压药类型与使用情况。结果:病情分期以一期和二期为主,分期相对较为靠前;合并症以高脂血症、肥胖症、脑血管为主;使用两种以上联合降压药数量最多,其次为一种,三种及以上最少。药物类型以钙拮抗剂为主。结论:当前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工作不断开展,老年高血压控制日益规范,危险因素基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降压药应用较为合理。

  • 标签: 社区门诊 老年高血压 降压药选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将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纳入术后感染组,未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208例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4.33%。术后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对比,术后感染组的年龄大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病因、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术后留置管引流等情况,均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更好寻找策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枢神经 感染
  • 简介:摘要:冠心病位于人类死亡原因之首,虽然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血运重建治疗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并不能通过这些治疗理想的控制病情。这些患者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降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因患者自身血管解剖学和非解剖学原因不能从PCI或CABG获益,属于难治性冠心病,成为了现代医学的难题。因此多种替代治疗方法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如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原位冠状静脉动脉化、增强型体外反搏、基因和细胞技术、脊髓刺激法等,但这些方法可行性和安全性上尚未得到肯定,且有些方法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良或形成新的技术,并转换以往的视角,开拓现代植物药学、运动心脏康复等尚未普及的领域。本文拟阐述对难治性冠心病的认识,总结定义和特点,对现有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并思考本病的治疗方向。

  • 标签: 冠心病 难治性冠心病 理论创新 述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特点以及相关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0例为单纯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的30例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对比两组的血清指标以及CT影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P显示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ADA、CEA以及LDH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CT影像学中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两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ADA、CEA、LDH指标以及CT影像进行分析,且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 临床特点
  • 简介:传统的临床药学教学以课堂为授课地点,并以老师向学生的单向教育以及正面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容易与学生有效沟通。本文介绍的“应用正反面录像教材”的互动式临床药学教学方法,实行问题式、讨论式教学,以感冒的药物治疗为例,以药店为场景,用教学录像模拟药师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观看后指出其中错误,再由老师做出相应点评,最后观看规范的药学服务教学录像。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提高其处理实际药学服务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教学方法 临床药学 感冒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射频热凝固治疗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其诊治特点,以更好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射频治疗机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4577例进行治疗,观察术中、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感染、穿孔、宫腔粘连综合征、宫颈管狭窄、瘢痕形成等。结果近期并发症以疼痛、出血最常见,多发生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与子宫肌瘤的治疗时及治疗后,穿孔为最严重的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以宫颈管狭窄最常见、宫腔粘连少见。结论射频是一种新技术,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应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子宫良性病变 宫颈病变 射频
  • 简介:本文结合图书馆工作实践,探讨了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转变及信息服务特点,并对信息服务注重知识化,个性化和不断拓展信息服务范围等提出自己的见解.

  • 标签: 图书馆 网络化 服务理念 服务方式
  • 简介:目的:对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在抗癌过程中所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因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导致的45例严重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调查用药情况、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对原患疾病的影响、治疗措施及相应的治疗与转归。结果: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9例患者为联合用药,其中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3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1例,多西他赛联合卡铂2例,紫杉醇联合卡铂3例。多西他赛组和紫杉醇组的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和肠毒性居多;其中多西他赛组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低于紫杉醇组(P〈0.05),过敏性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高于紫杉醇组(P〈0.05)。使用多西他赛的21例患者中,因不良反应导致化疗周期延长者8例;使用紫杉醇的24例患者中,7例因不良反应导致化疗周期延长,两种药物对原发疾病的影响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经停药、吸氧、抗过敏、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多西他赛组14例好转,7例痊愈;紫杉醇组16例好转,8例痊愈。两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组和紫杉醇组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用药时需加强监测力度,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多西他赛 紫杉醇 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