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间叶源性肿瘤,既往认为其对放疗不敏感,故放疗在GIST应用极少。目前有研究表明,GIST并非普遍抗拒放疗,且3级及以上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给予适当剂量照射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局部控制率。作为目前晚期GIST非手术治疗首选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ERK信号传导通路和RAD51蛋白过度表达,减弱DNA损伤修复,从而增加放射敏感性。放疗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综合应用可能增加临床获益。本文就目前放疗在GIST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放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背景与目的:Homer1是一种与凋亡有关系信号分子,其在人脑胶质瘤组织表达及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Homer1在人脑胶质瘤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化方法、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omer1蛋白在3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和SHG-44)、6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5例正常人脑组织表达水平。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G-44和U87细胞Homer1a染色呈强阳性,在U251细胞弱阳性染色,肿瘤细胞阳性染色都呈颗粒状分布于胞核、胞浆、胞膜及突起结构。3株细胞系Homer1b/c染色呈阴性;Homer1a蛋白在人脑胶质瘤及正常人脑组织阳性率及免疫反应评分(IRS)分别为61.8%、4.35±3.99和1.2%、0.09±0.35(P均〈0.01);Homer1a蛋白阳性率和IRS与脑胶质瘤Ⅰ~Ⅳ级病理级别间呈"U"型关系,其中Ⅰ和Ⅱ、Ⅲ级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Ⅳ和Ⅱ、Ⅲ级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Ⅰ和Ⅳ级、Ⅱ和Ⅲ级间差异显著(P〈0.05),良、恶性脑胶质瘤之间Homer1a蛋白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Homer1b/c在人脑胶质瘤标本不表达。(2)Homer1a蛋白及其mRNA在SHG-44和U87细胞中高表达,在U251细胞中低表达。Homer1b/c蛋白及其mRNA在3株细胞系均无表达;Homer1a蛋白表达水平与Homer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结果,mRNA表达情况和蛋白表达情况一致。结论:Homer1a蛋白和mRNA在人脑胶质瘤中有表达,并与脑胶质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Homer1b/c不参与人脑胶质瘤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胶质瘤 Homer1基因 肿瘤发生 免疫反应评分 病理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ROS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332例肺腺癌组织和55例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ROS1蛋白表达,分析ROS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关系。结果ROS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32)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1蛋白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肺腺癌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烟史及TNM分期有关(P〈0.05),ROS1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和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复发率分别为30%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S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低表达,ROS1对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和复发转移有一定影响,检测肺腺癌患者ROS1蛋白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肿瘤 ROS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表皮生长因子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措施。方法运用气管导管替代传统肛管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9例,对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吻合口瘘病例,气管导管一次性持续保留时间最长14天,最短5天,平均8.8天。气管导管堵塞1人次。完全阻断并转流肠内容物6例,有效阻断和转流肠内容物3例。9例患者痊愈,未再行手术治疗。吻合口瘘发生至瘘口愈合时间平均10天。结论气管导管比传统肛管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更有效果。

  • 标签: 气管导管 直肠癌 吻合口瘘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皮肌炎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皮肌炎患者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PET/CT发现恶性肿瘤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8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皮肌炎 肿瘤筛查 18F-FDG 间质性肺病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一系列实验证实,骨形成发生蛋白4(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4,BMP41在体内外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但其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MP4在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BMPd表达量: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检测在多药耐药细胞株和正常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内BMP4表达量:通过在多药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BMP4.检测BMP4逆转多药耐药可能性:通过检测高表达BMP4后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初步筛选出BMPd调节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可能机制。结果:在胶质母细胞瘤内,BMP4表达量降低:多药耐药细胞株构建成功.且与对照组相比,多药耐药细胞株BMP4表达量明显降低,高表达BMP4可以逆转多药耐药:高表达BMP4后,多药耐药相关基因,BCL-2和GDNF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BMP4可以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BCL-2和GDNF表达.

  • 标签: 骨形成发生蛋白4(BMP4) 多药耐药 B cell LYMPHOMA lewkmia-2(BCL-2)
  • 简介:目的探讨原钙粘蛋白(PCDH10)在胃癌组织表达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关系。方法分别选取术后胃癌组织标本9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45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PCDH10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胃癌组织PCDH10阳性表达率,探讨PCDH10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胃癌组织PCDH10阳性表达率为32.2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PCDH10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胃癌组织PCDH10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H10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为62.1%,高于PCDH10阴性表达患者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DH10在胃癌组织相对表达量较低,并且与肿瘤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远期预后有关。

  • 标签: 原钙粘蛋白 胃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输血量相关因素及输血量对预后影响。方法从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接受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术胃癌患者1518例,依术输血量(ml)由低至高分为5组(A~E),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治疗方式对输血量影响,以及输血量对预后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Bor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分化程度间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1994年~2010年,以5年为间隔,输血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腹膜种植、肝转移、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根治或姑息切除)、根治程度、胃切除方式、联合脏器切除率、淋巴结阳性数显著相关(P<0.01)。姑息性切除患者平均输血量为(506.1±517.8)ml,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患者(359.0±498.3)ml(P<0.01)。联合脏器切除患者平均输血量为(607.3±669.4)ml,显著高于无联合脏器切除患者(275.7±369.8)ml(P<0.01)。A~E组患者位生存期分别为76.4、38.0、31.0、22.3、10.3个月,生存期随输血量增多显著下降(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远处转移、Bo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根治手术、术输血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输血量与肿瘤TNM分期及手术方式、根治程度、手术时间相关,输血量为影响预后独立因素。减少术输血有益于根治术胃癌患者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输血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模型SIRT3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SIRT3蛋白在小鼠乳腺肿瘤组织及乳腺癌细胞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3mRNA在小鼠乳腺肿瘤组织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IRT3在乳腺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17.17±2.08)%]明显低于正常组织[(33.3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SIRT3在乳腺癌细胞相对表达量(0.220±0.173)明显低于正常细胞(0.850±0.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IRT3mRNA在乳腺肿瘤组织表达水平(0.520±0.069)明显低于正常组织(0.886±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乳腺肿瘤组织和乳腺癌细胞SIRT3表达下调,SIRT3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起关键作用。

  • 标签: SIRT3 乳腺癌 免疫组化 蛋白质印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表达,并对hepcidin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和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80例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外周血,分别检测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使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血清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表达量分别为(61.93±19.98)μg/L、(5.56±1.17)ng/L、(96.68±12.35)g/L、(9.85±1.09)μmol/L和329.42(299.70~459.06)μg/L;健康对照组相对应表达量分别为(21.35±7.38)μg/L、(2.52±1.28)ng/L、(140.07±7.71)g/L、(19.95±4.25)μmol/L和95.72(76.56~131.42)μg/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血液病男性贫血患者hepcidin、IL-6和Hb表达量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中度贫血患者hepcidin、IL-6和铁蛋白表达量均高于轻度贫血患者,Hb和血清铁表达量低于轻度贫血患者(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pcidin与Hb、血清铁含量呈负相关,与IL-6、铁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高表达,并与贫血程度相关,提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贫血 铁调素 白细胞介素6 铁蛋白
  • 简介:目的食管癌腔内近距离放疗(ILBT)是将放射源放在食管腔内进行放射治疗一种方法,它可以作为表浅性食管癌或复发性食管癌主要治疗方法,但更多是将其作为局限性中晚期食管癌外照射后追加剂量照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肿瘤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对病变长度小于5cm或肿瘤局限于肌层患者疗效更为明显.只要降低单次剂量、控制总剂量,腔内近距离放疗早期反应可以耐受,后期并发症也可得到控制.外照射结合ILBT可以提高肿瘤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早期反应中等,患者可以耐受,但增加了后期重度并发症.应避免化疗和ILBT同时进行.过高照射剂量不一定能提高局限期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反而明显地增加了放射损伤,最好办法是术前进行一定剂量和疗程放疗和化疗,如果外照射40~50Gy后食管病灶消退或基本消退患者可考虑继续外照射或ILBT,而食管病灶消退不明显患者,则应尽量争取手术治疗,然而,此方案是否是最佳方法有待临床试验验证.总之,大多数情况下,ILBT不能成为食管癌治疗主要方法,但可以为有效补充手段.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疗法 腔内近距离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Rho/ROCK信号通路可能扮演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RhoA、RhoB、ROCK-1及ROCK-2蛋白表达,评估Rho/ROCK信号通路RhoA、RhoB、ROCK-1及ROCK-2蛋白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及临床特征关系。结果(1)RhoA蛋白在瘤旁脑组织表达阳性率为0,在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和80%,高表达率分别为10.0%和66.7%;高级别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均高于瘤旁脑组织和低级别组(P〈0.05);RhoA表达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2)RhoA蛋白表达在〉40岁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40岁组,两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hoA在右大脑半球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左大脑半球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RhoA蛋白表达阳性率和高表达率与性别及肿瘤长径无关(P〉0.05);(5)RhoB、ROCK-1及ROCK-2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结论Rho/ROCK信号通路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作用可能与RhoA/ROCK1,2及RhoB/ROCK1,2通路关系不大;RhoA在了解星形细胞瘤发生、进展和寻找治疗新靶点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RHO/ROCK信号通路 星形细胞瘤
  • 简介:替莫唑胺是口服烷化剂抗肿瘤药,不良反应轻微,自应用于恶性胶质瘤以来,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时间。目前临床上关于替莫唑胺使用方案多种多样,尤其在复发恶性胶质瘤挽救化疗,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采用合理剂量?是否联合其它药物?怎样克服耐药、提高化疗敏感性?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应用替莫唑胺在恶性胶质瘤化疗进展,以供临床实践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替莫唑胺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胃移植瘤与正常胃组织表达差异,探讨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移植瘤模型(n=12),以正常大鼠为对照(n=4),均在同等SPF级条件下饲养。16天后处死大鼠,取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饲养大鼠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各组组织CD34、FAPα、α-SM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CD34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Pα和α-SMA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之间FAPα和α-SMA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FAPα与α-SMA在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组织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纤维母细胞 CD34 FAPα Α-SMA 移植瘤
  • 简介:目的评价头皮直线形切口骨窗开颅术在脑转移瘤手术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应用头皮直线形切口骨窗开颅术治疗32例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2例脑转移瘤均获得全切,无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0~3.0h,术后5~7d切口拆线;术后未发生局部头皮坏死或积液等并发症,顺利接受和完成了术后放化疗。术后生存5~48个月,平均12个月。结论头皮直线形切口骨窗开颅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心理负担轻等优点,是脑转移瘤手术切口理想选择。

  • 标签: 脑转移瘤 直线切口 骨窗开颅术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结直肠癌术后静脉化疗患者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应用针对性健康教育路径,将120例结直肠癌术后需进行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依从性和完成化疗信心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98%(59/60)患者完成全程化疗,对照组仅71%(43/60)患者完成全程化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88.3%患者有信心完成化疗,对照组仅68.3%患者有信心完成化疗(P=0.008)。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和完成化疗信心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疗健康教育路径应用能有效引导患者认识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从思想上接受化疗,能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化疗所带来伤害,坚定完成化疗信心。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结直肠癌 术后化疗
  • 简介:趋化因子是细胞因子样小分子蛋白超家族,通过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引导细胞迁移。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受体CXCR4(chemokineCXC4receptor)与肿瘤转移相关.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乳腺癌组织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CXCR4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胃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21例胃溃疡组织、30例不同时期胃癌组织MCM5表达。结果MCM5高表达于胃癌细胞核,胃癌组织MCM5表达率为63.3%(19/30),胃溃疡组织MCM5表达率4.7%(1/2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胃癌患者MCM5表达明显高于Ⅱ-Ⅲ期表达(P〉0.05),Ⅱ-Ⅲ期表达明显高于Ⅰ期(P〈0.01)。结论MCM5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新胃癌增殖标志物。

  • 标签: 胃癌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包膜外肿瘤摘除术在腮腺沃辛瘤治疗应用。方法对我院近lO年收治24例沃辛瘤13例病人采用包膜外摘除术,并进行随访。结果采用包膜外摘除术治疗腮腺沃辛瘤,手术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无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在腮腺沃辛瘤治疗,包膜外肿瘤摘除术是可行

  • 标签: 腮腺沃辛瘤 治疗中 肿瘤摘除术 包膜 面部凹陷畸形 手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