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激动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矫治。结果患者覆合覆盖基本正常,磨牙达到中性关系,面型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病例选择,矫治器的精确制作,患者的合作是矫治安氏Ⅱ错牙合类畸形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肌激动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及止血治疗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22例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3例,死亡2例。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术中显露好、失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快速、疗效满意,是比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显微手术 基底节 高血压 脑出血 小骨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方法我们选择46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有呼吸衰竭患者,将46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用呼吸机间断给予100%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用鼻导管高浓度吸氧(45%)加常规治疗,观察血气结果,CO-Hb变化,并观察患者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PH、PaCO2、PaO2、HR、R均有明显改善,治疗一周后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为816%,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呼吸衰竭,迅速纠正患者缺氧,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体内血氧浓度,促进CO-Hb解离,有利于氧的运输和利用,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呼吸机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氧和指数 CO-Hb 呼吸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4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的患儿分为4组,分别用四种药物降温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特点。结论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降温方法,对及时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 降温法 儿童 发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仰卧位经皮肾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21例。结果本组一针穿刺成功19例,另2例经两针穿刺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单通道取石11例,双通道取石10例。全部患者肾盂及主要肾盏结石均被击碎及取出,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B超引导下,采用斜仰卧位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肾结石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该方法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可以作为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

  • 标签: 经皮肾输尿管镜 钬激光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结核手术时机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5月手术治疗肠结核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分别采用右半结肠或回盲部切除术、右半结肠及部分横结肠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治愈15例,死亡1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术中正确判断手术方式,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肠结核 外科手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X线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对脊柱侧凸图像进行分析,调查大庆市部分地区中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情况,确定脊柱侧凸的程度及分析中学生脊柱侧凸的常见原因。方法利用全脊柱拼接功能的后处理工作站对192例中学生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影像进行拼接处理后作测量并打印图像。结果经拼接处理后的全脊柱正位、侧位均能将颈、胸、腰、骶椎完整拼接,显示在1张14×17的激光片上,。其中男生18例,女生174例。X线摄片Cobb角〈10患病率为1.33%(3/192),X线摄片Cobb角≥10患病率98.67%(189/192)。对其中3例Cobb角>40°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论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后测量上的误差。通过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可以早发现、早诊断中学生脊柱侧凸的程度,对分析中学生脊柱侧凸的常见原因及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

  • 标签: X线摄影术 中学生 全脊柱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针对护患关系的紧张性并对其不和谐因素及采取的改善措施进行阐述,包括社会、护士自身、患者、医院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和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环境,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加强医院管理等方面做出的改善措施,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护患关系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肩难产病例,并随机抽取阴道分娩30例为对照组。结果在阴道分娩7233例中,其中发生肩难产15例,肩难发生率0.21%,肩难产组合对照组孕妇的腹围、宫高、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难产是产科少见并发症,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风险性高。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肩难产 并发症 高危因素 巨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异常对产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463例妊娠合并脐带异常分娩者,并与同期相同条件下妊娠分娩者600例进行对照。结果脐带异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比同期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脐带异常对分娩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结论脐带异常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新生儿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脐带异常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53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1],其中I型1例,Ⅱ型48例,Ⅲ型47例,Ⅳ型32例,V型16例,Ⅵ型9例。手术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塌陷缺损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探讨临床分型、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53例,平均随访17个月(6~28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04例,良29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86.9%。结论外科手术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术中骨折尽可能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中尽可能保护和修复软组织结构、术后正确的关节功能锻炼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骨折 胫骨平台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性负荷试验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500例平板运动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能够顺利完成试验,因各种心律失常需终止运动的较少见。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实用、无创、安全的检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部创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临床120例腕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要点,归纳总结。结果腕部创伤40-70岁年龄段为高发期,男多于女,单纯软组织损伤15例(25%),骨折最常见的是肱骨踝上骨折。结论不同年龄时期的腕部解剖学特点决定了腕部创伤的特殊性。

  • 标签: 影像 腕关节 柯雷氏骨折 骨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8例宫角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在B超指引下行清宫术,其中2例刮出绒毛组织,1例术后血β-HCG明显下降至正常,另1例血β-HCG大幅下降后缓慢下降,给予甲氨喋呤75mg肌肉注射,血β-HCG逐渐下降至正常。2例清宫术未见绒毛组织,术后给予甲氨喋呤75mg肌肉注射,血β-HCG逐渐下降至正常。1例患者开腹探查行宫角切开妊娠物取出术,1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宫角开窗术,取出妊娠物,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绒毛组织。1例复查B超提示为宫内妊娠,患者继续妊娠。1例宫角妊娠未予特殊治疗,自然流产。结论动态监测血β-HCG及B超检查,根据宫角妊娠患者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为患者选择损伤最小、预后最好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宫角妊娠 诊断 误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剖宫产切口感染2890产妇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无剖宫术后感染的130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术后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剖宫产发生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6%,单因素分析有16个与术后感染有关,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5个主要的危险因素BMI高、伴有生殖道感染、阴检次数多、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结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控制体重指数、治疗原发感染病、阴检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缩短手术时间等来预防和减少术后感染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医院合同制员工的增加,我科的人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种雇佣关系正式在编员工,培训选留员工,合同制员工和内聘员工并存。,这种多人事关系的人才结构逐现其问题。本文通过对我科人才结构的分析,了解我科现有人才结构的现状,分析其利弊,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确定合理的人才战略,以更好的优化我科的人才结构,从而促进我检验科长足稳定的发展。

  • 标签: 检验科 人才结构 人才战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论述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28例产后出血之原因。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在娩出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达到400ml以上,或者在胎儿娩出后24小内出血达到了500ml以上的出血量。结果经分析,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而宫缩乏力则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胎盘因素居次。结论应当强化孕前宣传教育与孕期管理,恰当外理异常产程,随时严格掌握剖宫产当中的指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就能有效预防与降低产后出血机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胸腰椎结核分别采用单纯病灶清除33例;一期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49例;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17例;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后路内固定41例,术后随访对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分别评估。结果随防2~3.5年(平均2.4年),所有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未植骨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植骨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8°,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31°,瘫痪患者术后一年Frankel分级明显提高;108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脊柱结核治疗必须遵循局部与系统兼顾的原则,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与之相应的治疗方式,疗效满意。

  • 标签: 脊柱结核 外科治疗 内固定 病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