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受体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参与到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对萁代谢和功能研究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研究不仅能阐明一些疾病病理生理机制,还有助于新药研发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方向。

  • 标签: 内源性大麻素 大麻素受体 FAAH MAGL
  • 简介:缺血预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心肌保护措施.尤其在限制缺血后心肌细胞坏死发生以及保护心脏功能方面有非常突出作用。缺血预处理是一种多因子,多途径生物学过程,涉及体内一系列复杂发生机制。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心肌保护 机制
  • 简介:麻醉安全近几年倍受医患双方重视,本文从影响麻醉安全因素,外科医生配合对保证麻醉安全重要性及如何争取外科医生配合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麻醉安全与外科医生配合关系。

  • 标签: 麻醉 安全 外科医生 配合 关系 病人因素
  • 简介:本文介绍循证医学概念、类型、发展过程及其与传统医学区别,探讨了循证医学在麻醉质量控制中应用可行性,提出了一套明确麻醉质量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

  • 标签: 循证医学 麻醉 质量控制 可行性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血浆β-内啡肽(β-EP)影响。方法:43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于诱导后,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恒速静注芬太尼,直到手术完毕后停用。43例按不同芬太尼剂量分为3组:A组2.5μg/(kg·h),n=15;B组5μg/(kg·h),n-15,C组7.5μg/(kg·h),n=13。分别于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后70min、术终4个时点各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组β--EP于手术70min及术终有显著性升高(P<0.05)。与诱导前比较,B组β-EP于手术70min有显著性升高(P<0.05);术终有所回落,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β-EP于手术70min及术终无显著性变化。三组β-EP于插管后均较诱导前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芬太尼7.5μg/(kg·h)组血浆β-E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提示能有效阻抑机体态激反应;芬太尼5μg/(kg·h)组术中β-EP水平升高,提示未能完全阻抑较强手术刺激所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但对一般性刺激引起应激反应仍产生阻抑作用;2.5μg/(kg·h)组β-EP水平变化显著,提示不能有效阻抑机体应激反应。

  • 标签: 芬太尼 静脉麻醉 血浆 Β-内啡肽 上腹部手术 微量输液泵
  • 简介:瑞芬太尼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特点,能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血浆中快速代谢,可应用手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脏功能下降患者.同其他阿片类相比较具有围术期心脏保护功能。用瑞芬太尼进行镇痛及镇静治疗,可实现早期复苏,早期脱离呼吸机及早期拔管目标,为避免由长期机械通气所引发并发症提供有效支持。

  • 标签: 瑞芬太尼.心肌保护
  • 简介:目前,多种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这些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导致临床医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一些疑惑,通过运用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对多种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异同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皮气钱切开微创技术。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技术 方法论
  • 简介:SARS正在全球蔓延。我国缺乏必要紧急公共卫生事件预案,一些医务人员缺乏应对该疾病正确观念,尤其不幸是我们还缺乏必要设备和设施,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潜在疫情扩大危险。海外,新加坡SARS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陈笃生医院(TTSH)被指定为装置新加坡全国SARS中心,该院ICU承担管理SARS主要任务。卢熹作为TTSHSICU主任,是医院SARS行政管理和临床管理主要规划者和执行者之一。他们在管理SARS过程中,ICU内员工大范围感染过程,随后不得不采取“完备预防措施”后,员工感染率降为零并保持为零。他们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应我要求,卢熹将他们经验电邮给我,我将其译为中文,以资国内正在面对或者可能将要SARS医生、护士和医院管理者借鉴。向全球所有在医疗行政部门以及临床和实验室为管理、研究和治疗SARS的人士致敬。

  • 标签: 新加坡 ICU管理 SARS 非典型肺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氯胺酮作为NI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其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大量临床观察证明小剂量氯胺酮不但可以产生良好镇痛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其副作用。

  • 标签: 小剂量 氯胺酮 术后镇痛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