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有的肝脏功能测定项目中,多选择肝细胞破坏后所释放出的以及对胆汁代谢有关的一些项目,对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方面的试验重视不够。胆碱脂(chE)由真胆碱脂(AchE)和拟胆碱脂(PchE)两部分组成,二者均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酸。血清中的chE以来源于肝脏的PchE为主,而来源于神经细胞和新生红细胞的AchE含量甚微。

  • 标签: 胆碱脂酶 酶测定 诊疗价值 肝病 血清 肝脏合成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检测胆碱酯(Ch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肝炎活动型患者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比,检测患者胆碱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炎活动型组检测ChE为4728.5±854.6U/L、肝硬化组为1838.3±375.9U/L,正常组为9638.3±839.8U/L,任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碱酯活力可以反映出肝脏合成功能,而且可由此准确得知肝脏病理受损程度,肝脏纤维化的加重,胆碱酯活力进一步降低,与疾病程度成正比,说明测定胆碱酯活力对了解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肝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可以把检测胆碱酯活力作为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

  • 标签: 肝脏疾病 胆碱酯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对质控品和血清盘的平行检测,评估四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的各项性能情况。方法  采用四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同时检测HBsAg质控品(浓度为0.2IU/mL)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盘,将实验室近三次室间质评HBsAg有反应样本再次用四种试剂进行比对。结果 1)检测血清盘的结果中四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准确率均较高,但在检测样本编号为40,参考浓度为:0.5IU/ML时,试剂三未检出。2)试剂一的批内精密度CV为7.70%-7.71%,批间精密度CV为10.32%-12.21%;试剂二的批内精密度CV为5.52%-5.56%,批间精密度CV为11.76%-11.78%;试剂三的批内精密度CV为5.05%-5.08%,批间精密度CV为18.90%-18.92%;试剂四的批内精密度CV为8.99%-9.02%,批间精密度CV为14.42%-16.42%。3)试剂二和试剂三是实验室用的试剂,较上报结果无较大差异,试剂一和试剂四在阳性较强的样本中没有太大区别,阳性偏弱的结果相对比较低。结论 试剂二各方面性能指标稳定,其他试剂需加强验证 。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性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检验中心肌谱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2021年9月-2022年9月,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2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对象,另取本院门诊收治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两组入选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肌谱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包括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乳酸脱氢、羟丁酸脱氢。结果:研究组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乳酸脱氢、羟丁酸脱氢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检验中心积极开展心肌谱检测利于反映心肌受损情况,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心肌酶谱 急诊检验中心 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GSP)逆转胆囊癌先天性耐药细胞株GBC-SD耐药的作用,寻找高效低毒的耐药逆转剂.方法:选择GBC-SD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各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RT-PCR测定MDR1mRNA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P-gp蛋白和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变化.结果:①无毒(3μg/ml)和低毒(6μg/ml)剂量浓度的GSP处理后各化疗药物的IC50值均明显降低(P<0.05),能明显逆转GBC-SD的多药耐药性;②无毒(3μg/ml)和低毒(6μg/ml)剂量浓度的GSP能下调GBC-SD细胞MDR1mRNA表达(P<0.05);③无毒(3μg/ml)和低毒(6μg/ml)剂量浓度的GSP能下调GBC-SD细胞P-gp蛋白表达(P<0.05);④GSP增加GBC-SD细胞内ADM药物浓度(P<0.05).结论:GSP能部分逆转先天性耐药细胞株GBC-SD多药耐药性,作用机制为下调GBC-SD细胞MDR1mRNA及P-gp蛋白表达.

  • 标签: 葡萄籽多酚 多药耐药性 P糖蛋白类 胆囊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用药过程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300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结果对所选的300例患儿进行分析,其中1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7例曾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史,12例存在皮肤不良反应,例如皮疹、荨麻疹等,1例有肝功能损害,2例出现腹泻呕吐症状,1例肾脏受到损伤。结论儿科患儿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抗菌药物的应用,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降低儿科出现不良药物反应的几率。

  • 标签: 儿科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1-01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牙周炎(chronicperiodontitis,CP)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作为一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采集牙周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标本,检测CRP浓度。结果我们的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外周血液中CR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CRP的水平高低与牙周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严重,CRP的浓度越高。结论牙周炎患者外周血液中存在高水平CRP,且其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因此,监测牙周炎患者外周血液CRP水平,可为判断牙周炎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新的指标。

  • 标签: 牙周炎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与危害,从而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化与合理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儿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资料。结果5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在1个月--1岁之间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然而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不断减少。在儿科用药中有六类药物可引起患儿不良反应。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85.5%患儿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途径。结论上述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应规范儿科用药,完善用药控制体系,注重检测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儿科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预后。因此,应激反应的大小可作为评价手术优劣的重要指标。自1987年腹腔镜手术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彻底改变了外科的传统手术模式,其一系列优点被认为与微创有关。由于腹腔镜手术环境的改变和应激反应调节的复杂性,腹腔镜手术与应激反应的关系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腹腔镜手术与应激反应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日立7020型生化分析仪应按照防尘、防沙、调节室温的要求使用,2002~2006年通过与反应槽壁上的透镜以及灯泡使用的比较,我们对光度计吸光度值检测过程中反应槽后部的透镜被灰尘污染的程度及对质控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透镜 灯泡 反应槽 灰尘污染
  • 简介: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具有强大的抗感染和抗肿瘤等功能[1-2]。脾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切脾术和保脾术2个阶段。切脾术是脾脏外科发展的初级阶段,保睥术是脾脏外科发展的成熟阶段。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脾损伤实施保脾术已被外科医师所共识,血液病实施保脾术仅被外科医师所尝试,对门静脉高压巨脾“切”与“保”一直存存争议[3]。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炎症细胞 门静脉高压
  • 作者: 龙晓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第7期
  • 机构:龙晓斌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医院四川甘孜州626000【摘要】目的探讨短期高原反应的护理保健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8例进藏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24例行护理保健措施,将其与对照组24例未行护理保健措施的进藏人员出现的高原反应、心理健康程度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两组进藏人员均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失眠以及血压升降等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出现的反应明显较少,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进藏人员情绪波动、过度紧张、恐惧等心理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进藏人员出现的短期高原反应采取护理保健措施价值显著,可改善高原反应,增强心理健康程度;值得采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