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556400)摘要输精管结扎术是我国长效避孕绝育措施之一。虽然手术简便易行,但若不引起重视常会引起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对受术对象术前采取心理咨询,以解除他们恐惧心理,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手术能主动配合医生,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短,术后无并发症;而未经术前咨询者很害怕手术,对手术不易接受,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输精管结扎术 术前心理反应 心理咨询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61-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老年肠癌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深度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轻度麻醉)与实验组(37例深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后2h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老年肠癌手术患者给予深度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

  • 标签: 轻度麻醉 深度麻醉 肠癌 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4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在40例患者中,累及皮肤系统损害20例,消化系统损害8例,神经系统损害6例,循环系统损害6例。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克洛等,分别为14例、10例、10例与6例。所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都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无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 皮肤系统损害 消化系统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为育龄妇女知情选择宫内节育器和优质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410例行宫内节育器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410例女性,其中28例(6.83%)带器妊娠;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感染、白带异常、宫内节育器下移及月经异常等。结论应根据个体化差异选择合适的节育器,并定期监测以提高避孕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避孕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在当地流行期间.保定市教委对保定市的中小学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性措施.措施之一就是让学生停课放假并封闭学校。封校时让家住市区的学生回家自行隔离,而对家住外地的驻校学生则未取就地隔离的方式,继续留在学校内,由学校进行封闭性的管理.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学生受到疫情的传

  • 标签: 学生 学校 高中生 教委 中小学 封闭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部吸脂术在美容中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面部吸脂术的90例患者,观察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面部吸脂术,满意度为9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其中1例是因为面部运动过度,出现了部分淤青,1例是发生了血肿。结论面部吸脂术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面部轮廓,具有紧致皮肤以及瘦脸的功效,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面部吸脂术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凝+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88例ANVUGI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凝+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NVUGIB患者给予联合治疗,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且无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凝酶 奥美拉唑 急性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100例接受阿替普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正常患者20例(22.22%)轻-中度神经功能障碍患者65例(72.22%),重度-完全神经功能缺失5例(5.56%);治疗有效率为94.44%。治疗后90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应用阿替普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辅用有效集束化护理,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消化内科在2016年11月—2017年7月所手指的30例FD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数据对比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仅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较低,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潘立酮 复方消化酶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MP-2在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宫颈癌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进行比较,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48例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16例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中MMP-2的表达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MP-2在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4.58%、37.50%、31.25%,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P=0.012)、宫颈癌与宫颈良性病变组织(P=0.031)间的MMP-2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之间的MMP-2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MMP-2在不同临床分(P=0.001)及淋巴结转移(P=0.002)中的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患者的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率无差异(P>0.05)。结论MM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良性病变组织MMP-2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晚,其肿瘤组织中MMP-2的表达率越高。伴淋巴结转移宫颈癌MMP-2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MMP-2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无关。

  • 标签: 宫颈癌,机制金属蛋白酶-2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肌及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100例从2013年1月—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的血清中心肌和胱抑素C水平等进行检测,并与10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上物质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中心肌与脑钠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胱抑素C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此外,ST段抬高型患者与非抬高型患者间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及胱抑素C水平均出现了显著变化,由此可见,将心肌和胱抑素C水平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是可行的。

  • 标签: 心肌酶 胱抑素C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胆碱酯(CHE)、白蛋白(ALB)和胆固醇(CHO)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运用AU5811生化分析仪对80例肝硬化患者与100例健康患者血清中CHE、ALB和CHO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HE、ALB和CH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增大,CHE、ALB水平逐渐降低。在肝功能分级中CHE、ALB和CHO水平C级最低。结论CHE、ALB和CHO提示肝脏的损害程度,作为肝硬化患者疾病的评价和分级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胆碱酯酶 胆固醇 白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所有辛伐他汀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处方进行分析,筛选出发生不良反应的处方,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共有1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类型有肌无力、肝损害以及多尿等,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神经肌肉系统、皮肤系统和肝肾系统中。110例不良反应处方中,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5例,其中与大环内脂共用发生不良反应27例(60.00%)。结论辛伐他汀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较高,临床上要根据用药人群、用药时间、剂量和药物配伍谨慎使用,科学合理用药,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 标签: 辛伐他汀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此次研究方式为回顾性分析,从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经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抽取78例到此讨论中,统计所有病例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形式、使用药物种类、给药方式等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男性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比女性患者多,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为30岁~49岁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年龄段病人多,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不良反应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口服给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静脉给药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品时,容易出现各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好发于中年人群及男性,造成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因素较多,临床治疗时应密切关注病人不良反应,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来控制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 药物 临床表现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头孢类抗生素可导致不良反应,研究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因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探究中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以及肾损伤、中枢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是83.33%(40/48)、58.33%(28/48)、58.33%(28/48);本组探究中引发不良反应的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种类是8种,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头孢曲松,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也是头孢曲松。结论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且较为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尤其是头孢曲松药物,因此,临床治疗期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时需要确保合理使用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的具体疗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发生局部反应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新鲜土豆片外敷,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温水湿热敷,随后可观察患者组织红肿热痛的消退情况。结果在治疗疗效观察中,观察组治疗后1d、3d、7d红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6.7%及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53.3%及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具有独特、安全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土豆 外敷 预防接种 局部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终关怀科所有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入院时进行心理反应调查,通过合适的心理干预手段,适时了解心理反应变化,从而找到适合社区机构临终关怀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的方法,使他们顺利地度过非常时期。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入住我中心临终关怀科病房的所有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100名。在入院当天进行首次评估,填写调查表。分析患者家属心理反应的现状,了解其心理需求,立即进行合适的沟通、交流,第2天再次进行调查表填写。入院时结果为对照组,进行心理干预后随访结果为干预组,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入院时基本均有焦虑及抑郁心理;明确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的入院需求,可以确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心理干预后,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焦虑及抑郁心理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后,他们对患者安然离世均能接受,生死两相安。

  • 标签: 社区机构 临终关怀 家属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