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氯氮平以及阿立哌唑治疗出现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S发病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各项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16周的MS发病率分别为2.94%、8.82%,均低于对照组23.53%、44.12%,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8周、16周TG、FPG、BMI以及腰围等各项代谢指标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和治疗前也有差异,但是观察组治疗后8周、16周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出现MS的风险更低,因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氯氮平 阿立哌唑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利培酮和奥氮平对高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一段时间内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病量表(BPRS)得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高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 标签: 利培酮 奥氮平 高龄老年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9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患者的SSPI评分、GQOLI-74心理健康因子评分以及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SP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行为治疗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9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立派唑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5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分别有2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38.4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的治疗能够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氮平 阿立哌唑 首发精神分裂症
  • 简介: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利培酮组(43例)和阿立哌唑组(49例)。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临床疗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认知功能。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1.8%,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8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培酮组PANSS评分中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分评分分别为(11.2±4.2)、(12.7±4.8)、(24.2±9.5)、(48.1±13.1)分,阿立哌唑组为(11.0±3.8)、(12.3±5.1)、(23.7±7.7)、(47.0±14.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MMSE评分与PSP评分分别为(23.9±3.7)、(64.7±8.2)分,阿立哌唑组分别为(26.1±2.8)、(75.4±7.6)分,治疗后两组MMSE与PSP评分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立哌唑组MMSE与PSP评分明显高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药物,临床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的精神疾病,通过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因治疗起效慢、服药时间长、药物不良反应多等问题的存在,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还比较差,病情的反复发作更是影响着治疗效果。近些年来,随着家庭系统化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范围的扩大,临床发现它在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查率和服药依存性上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家庭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内容展开分析,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效果展开了探讨。

  • 标签: 家庭系统化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依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