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一、材料与方法1.抗菌材料及菌株:纳米晶体银离子敷料(商品名:爱银康、Acticoat)为英国施乐辉有限公司产品,批号66000791。实验用菌株由我院检验科提供,为分离自烧伤病房的多重耐药病原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铜绿假单胞菌(PAE)、大肠杆菌(ECO)、肺炎克雷伯菌(KPN)各1株。

  • 标签: 纳米晶体 多重耐药 体外抗菌活性 银离子 病原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内源性活性氧(ROS)在此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制备AOPP-HSA模型,原代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水平,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HPYCs中TGF-β1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结果AOPP-HSA能显著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同时增加细胞内ROS的生成,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P〈0.01),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N-乙酰半胱胺酸预处理细胞,可明显地降低细胞内ROS的生成量,同时显著地抑制AOPP-HSA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其中维生素E(50μmol/L)组和NAC(10mmol/L)组抑制更加显著。结论体外制备的AOPP可显著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部分可能通过内源性ROS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此过程,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N-乙酰半胱胺酸可显著降低细胞ROS的生成量和显著抑制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此研究揭示抗氧化剂在防治腹膜纤维化发生过程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人腹膜间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腹膜透析
  • 简介:目的通过微弧氧化-硅烷偶联不同浓度抗菌肽KSL对钛片表面进行成骨细胞相容性检测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抗菌性检测,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方法超声微弧氧化-碱处理-硅烷膜层为对照组(A组),载抗菌肽KSL0.25mg/ml(B组)、KSL0.50mg/ml(C组)、KSL0.75mg/ml(D组)为实验组。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特征,CCK-8检测不同时间段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ALP检测不同时间段碱性磷酸酶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的活死菌比例数。结果CCK-8和ALP的检测结果显示四组材料表面的增殖、黏附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顺序为D组〉C组〉B组〉A组,四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有效杀菌浓度下抗菌肽KSL浓度越高抗菌效果越好。结论抗菌肽KSL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

  • 标签: 超声微弧氧化 抗菌肽KSL 成骨细胞 牙龈卟啉单胞菌
  • 简介:目的了解钙离子对人永生化KC株HaCaT细胞整合素β1启动子活性、蛋白表达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HaCaT细胞(12孔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8孔.分别用pGL3启动子(阳性对照组)、pGL3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及pGL3-1756bp(全长启动子组)、pGL3-1442bp(远端启动子组)、pGL3-261bp(近端启动子组)报告质粒转染HaCaT细胞,转染分别在含0.00、0.03、0.09、0.30、0.80、1.20mmol/L钙离子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进行(每组每种浓度3孔).24h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2)取本室构建的稳定转染小干扰RNA-整合素β1载体(简称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常规培养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6部分,用前述6种浓度钙离子处理,每种浓度3个样本.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3)于6孔板中培养正常HaCaT细胞和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每种细胞18孔.按常规进行划痕处理后,用含前述6种浓度钙离子的培养液(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每种浓度3孔细胞)培养12h.观察并检测细胞迁移率.(4)对各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全长启动子组细胞在钙离子浓度由0.00mmol/L升至0.09、0.30mmol/L时,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由0.16±0.09升至0.39±0.09、0.35±0.05(t值分别为3.143、3.140,P值均小于0.05);当钙离子浓度升至0.80、1.20mmol/L时,荧光素酶活性下降.远端启动子组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随钙离子浓度变化的趋势与全长启动子组相似,但在0.09、0.30mmol/L时,该酶活性分别为0.56±0.32和0.64±0.06,明显高于全长启动子组(t值分别为0.887、6.122,P值均小于0.05).各种浓度钙离子对近端启动子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无明显影响.(2)当钙离子浓度为0.00mmol/L时,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整合素β1蛋白表达量为0.53±0.10.当钙离子浓度为

  • 标签: 抗原 CD29 细胞运动 转录启动子 HACA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对照组的患儿小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给予观察组的患儿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和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采用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时,能够收获更好的临床效果,尽最大可能的帮助患儿改善肺功能,调节患儿的血气指标,同时使用起来相对安全,应该在临床中大加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面积烧伤患者因愈后汗腺无法再生,造成排汗功能丧失。尽管目前在动物实验中汗腺样细胞可以恢复汗腺功能,但在人体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既往研究显示,可以利用汗腺发育关键基因诱导干细胞向汗腺样细胞分化。现欲将EDA基因及其受体通过慢病毒基因转染技术整合至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上,依靠EDA基因对汗腺发育的调控作用,达到向汗腺样细胞诱导的分化的目的。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实验各组成部分进行综述,并分析实验可行性。

  • 标签: 慢病毒载体 ADSCs EDA EDAR 汗腺样细胞
  • 简介: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异常分化密切相关。目的:研究siRNA慢病毒载体介导的DKK-1基因沉默,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大鼠BMSC分化的影响,探索治疗SONFH的新途径。方法:提取、培养SD大鼠BMSC,并构建DKK-1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大鼠第3代BMSC分4组:对照组(A组)、激素组(B组)、激素+无序序列慢病毒载体组(C组)、激素+DKK-1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组(D组)。A组用基础培养基培养,B组加入浓度为1×10~(-6)mol/L的地塞米松,C、D组除加入地塞米松外,各自加入相应的慢病毒载体转染BMSC。14d后提取各组细胞RNA及蛋白,对DKK-1、成脂相关基因PPAR-γ2和成骨相关基因RUNX2进行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检测,并对各组进行油红O、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BMSC分化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示B、C组与A、D组相比,成骨相关基因RUNX2的表达明显较低(P〈0.05),而DKK-1及成脂相关基因PPAR-γ2的表达明显较高(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B、C组呈阳性,A、D组呈阴性;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A、D组呈阳性,B、C组呈阴性。结论:DKK-1基因沉默通过特异性抑制DKK-1过表达而重新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成脂基因PPAR-γ2的表达、增加成骨基因RUNX2的表达,抑制BMSC成脂分化,促进BMSC成骨分化。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基因沉默 RNA干扰 间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的经典作用是参与体内钙磷代谢调节。近年研究发现1,25-(OH)2D3能够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和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肾功能减退。

  • 标签: 活性维生素 D3 肾脏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beta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服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终末期肾衰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终末期60位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血液透析,液钙浓度为1.5mmol/L,让患者口服活性维生素D进行冲击治疗,并对他们进行随访。甲状旁腺激素小于或等于300ng/L或者患者口服用药达到20周为终点指标,当甲状旁腺激素在300ng/L到600ng/L之间时,给患者每周服用两次1到1.5μg的活性维生素D,当甲状旁腺激素在600ng/L到1000ng/L时,给患者每周服用两次1.5到2.0μg的活性维生素D,当甲状旁腺激素大于1000ng/L时,给患者每周服用两次2.0到2.5μg的活性维生素D。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四周、第八周、第二十周均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经过口服活性维生素D的治疗,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结论口服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终末期肾衰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良好。

  • 标签: 口服活性维生素D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当中,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NCPAP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内收治的58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患儿为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分别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此基础上的NCPAP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式治疗之后的临床指标。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儿,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患儿治疗来讲,将NCPAP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结合应用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肺透明膜病 NCPAP 新生儿 活性物质 表面 肺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具体制备当中,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进行制备的具体含量及活性等。方法选择本血站2016年一整年当中常规采集的100袋血液,每袋血液为400ml,分离出血浆之后将每袋平均分作两袋,将其中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将病毒灭活血浆作为研究的分析组,将两组血浆进行制备处理后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并对两组血浆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结果分析组血浆的相关活性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两组血浆的相关指标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冷沉淀凝血因子活性检测方面,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进行制备的血浆活性相对稍低一些,这一点值得血站工作人员关注。

  • 标签: 病毒灭活 制备 血浆 凝血因子 冷沉淀 活性
  • 简介:目的比较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抗菌活性以及量效关系。方法根据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M27-A3方法检测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在体外对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抗菌活性。结果伏立康唑对念珠菌的抑菌活性高于两性霉素B,其中伏立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达到0.0076μg·ml^-1,两性霉素B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则为0.24μg·ml^-1。结论伏立康唑对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都有较好抗菌效能,量效关系结果显示伏立康唑对念珠菌呈现抑制作用,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呈现杀菌作用。

  • 标签: 伏立康唑 两性霉素B 念珠菌 量效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机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患儿人数为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则添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组间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中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率,尽早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危害性。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机 效果分析
  • 简介: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分别与甲硝唑,替硝唑配合后体外抗菌活性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MIC值均小于配合前各药的MIC值,有协同作用,其中氧氟沙星与甲硝唑,环丙沙星与替硝唑配伍的抗菌活性最大。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甲哨唑 替硝唑 配合 抗菌活性 实验研究
  • 简介:背景:临床治疗由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骨缺损仍然是一个挑战。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对治疗骨缺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回顾近年来间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增殖和成骨活性、免疫特性、促血管化以及在体实验的成骨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8年至2016年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骨、免疫、血管化"和"mesencgymalstemcell,tissueengineering,osteogenesis,immuneproperty,angiogenesis"。纳入与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骨、免疫及血管化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及陈旧文献。共检索到177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1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在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脂肪间质干细胞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认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活性高于脂肪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可减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加快组织修复。间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不只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免疫促进作用,脂肪间质干细胞比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性。低氧培养下的脂肪间质干细胞能够分泌更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生成更多的血管结构。实验研究证实聚乳酸多孔纳米材料结合纳米碳生物材料可以明显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由于间质干细胞具有生物向性,可能成瘤分化,故间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一直持谨慎态度。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和骨组织 免疫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乌司他丁对肝脏移植早期外周血NF-κB、TNF-α和酶学活性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对肝脏移植术后早期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36例肝硬化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在肝移植时给予乌司他丁30万U+生理盐水1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生理盐水10mL静脉滴注,在供肝恢复血供后1、2、4及6h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肝酶学检查,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中TNF-α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移植术后早期各时相点外周血肝酶学指标、NF-κBP65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肝移植后早期肝脏炎症通路,对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乌司他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