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在抗肿瘤药物载体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由于聚酰胺-胺型大分子(PAMAM)的水溶性、靶向性以及生物利用度均较为理想,应用前景备受看好,现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载体活体靶向性研究,先进行细胞培养、细胞换液、细胞传代和细胞冻存,另行MTT实验和细胞转染吸收实验;分解小鼠活体器官,建立肿瘤模型,进行体内靶向实验,另行载药及释放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PAMAM对细胞的生物特性,对化疗药物的包埋、细胞吸收和毒性性能,以及体内靶向性。实验结果证明,靶向载体的生物相容性较为理想,多肤具有靶向性,载体对DOX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提示抗肿瘤纳米靶向载体PAMAM-Ac-FITC-LCTP可介导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及相关组织。

  • 标签: 聚酰胺-胺 抗肿瘤药物 肿瘤靶向 载体
  • 简介:目的构建hTERT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为大肠癌RNAi介导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化学合成3条靶向hTERT基因的siRNA,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48h后采用RT-PCR方法筛选出一条对hTERTmRNA有明显抑制作用的siRNA。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hTERT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XhoⅠ和HpaⅠ酶切后的GP-SupersilencingVector载体[含U6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产生LV-shhTERT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LV-shhTERT、pGag/Pol、pRev和pVSV-G4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hTERTshRNA的慢病毒载体LV-shhTERT。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8UT/ml。结论成功构建了hTERT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

  • 标签: 肠肿瘤 RNA干扰 慢病毒属 HTERT
  • 简介:目的筛选出对人CathepsinK(CTSK)基因抑制效率最高的1对siRNA,并通过质粒载体表达该siRNA,为进一步抑制去分化人软骨细胞中CTSK的表达奠定基础。方法针对CathepsinK基因设计4个靶位点,并根据靶位点合成4对siRNA.并转染人软骨细胞。通过Real-timePCR检测4对siRNA中抑制效率最高的1对,与线性化的PGCsilencer-H1/Neo/GFP连接、转化、扩增与纯化质粒。结果4对siRNA转染软骨细胞后72h,通过对照FITC-siRNA的绿色荧光观察.siRNA的转染效率达到70%~80%。Real-timePCR检测每对siRNA的CTSK量与对照组比的百分率得到其抑制效率,分别为:第1对的比值大于对照组(无抑制作用),第2对47.5%,第3对53.1%,第4对67.3%(抑制效率最大)。成功构建出pGCsilencer^TMH1/Neo/GFP/CTSKRNAi载体,经测序证实了克隆的RNAi打靶序列100%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CTSK基因的siRNAs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抑制该基因表达对延缓软骨细胞的去分化过程并促进其成软骨能力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基因 双链RNA 质粒体
  • 简介:目的构建人野生型Cx30与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揭示Cx30突变患者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PCR法扩增GJB6基因,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用双切酶酶切pEASY-GJB6与载体DsRed-N1,连接回收后的片断,构建野生型Cx30编码序列与PDsRed2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序列正确性。将GJB6-DsRed用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GJB6-DsRed在HEK293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中。结论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Cx30与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非综合征性聋的致聋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缝隙连接蛋白30 红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 简介: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血流感染等。自1986年中国台湾首先报道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肝脓肿伴多发转移性脓肿后,国内外多所医院相继从肝脓肿患者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肝脓肿中高达78.3%为亚洲患者,这种肺炎克雷伯菌变异株被称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Klebsiellapneumonia,hvKP)。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因子 铁载体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GEF-H1能激活Rho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迁移等密切相关。目的:构建人pEGFP-GEF-H1载体并稳定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后检测GEF-H1表达。方法:在线合成引物软件设计人GEF-H1基因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EGFP-GEF-H1,并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以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细胞分别作为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GEF-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人pEGFP-GEF-H1载体,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正确。转染重组质粒pEGFP-GEF-H1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较强的绿色荧光,GEF-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结论:体外成功构建了人pEGFP-GEF-H1载体,且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后高表达GEF-H1,为进一步探讨结肠癌与GEF-H1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 标签: 结肠肿瘤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类 RHO蛋白 载体构建 转染
  • 简介: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病死率较高。而生物医用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交叉的一个全新领域,在生物医学上有着十分诱人的、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纳米无机生物材料、纳米高分子生物材料、纳米复合生物材料作为抗骨肉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 标签: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 抗骨肉瘤 药物载体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因其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高等特点,临床治疗效果差。在过去的20多年间,基因治疗作为治疗脑胶质瘤的一种新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因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复杂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使得核酸分子的递送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加高效而安全的中枢神经系统递送载体,将目的基因转运至肿瘤细胞内而达到治疗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脑胶质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二硫键断裂试剂β-巯基乙醇制备白蛋白纳米制剂。结果表明巯基乙醇的加入导致白蛋白结构变化和疏水核心的暴露,促进纳米粒子的形成。白蛋白纳米粒可聚集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因此,白蛋白纳米粒子是药理活性物质靶向输送的理想载体

  • 标签:
  • 简介:目的构建CathepsinK(CTSK)基因慢病毒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CathepsinK在人软骨细胞体外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CathepsinK基因的蛋白翻译区,通过连接、转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基因克隆至慢病毒pLenti6-V5载体上,经BamHI、XhoI双酶切电泳筛选、鉴定并测序。结果从软骨细胞中成功地克隆出990bp的CathepsinK基因,并经酶切分析得到6.964Kb和1.005Kb大小的两片断,测序结果显示接头两端序列正确。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CathepsinK基因表达质粒,可用于进一步的病毒包装,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对软骨细胞老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慢病毒 溶组织蛋白酶K 转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调整生物反应器关键参数(转数)来研究并优化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工艺。结果优化工艺后可更好的应用于生产。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可以适用于生物反应器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的生产。

  • 标签: Vero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 生产工艺优化
  • 简介:以星级科室和服务明星评比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医院形象建设,实现了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作风,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目的.

  • 标签: 评比活动 医院形象
  • 简介:摘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属于多发病,对人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具有上升趋势,属于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抗体偶联药物研究工作快速崛起,且经过临床实践,相关药物在抗癌方面疗效较好,已经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但是,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拓展。本文在研究中,主要对抗体偶联药物设计中新型载体和新型靶点进行探究,为抗体偶联药物设计改进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抗体偶联药物 新型载体 新型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能量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糠秕马拉色菌的细胞活性、蛋白酶活性及菌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分别予以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0(对照组)、500、600、700、800、900 mJ能量照射,培养7 d后测量各组菌落直径及菌落数,评估菌体细胞活性,采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测定蛋白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菌体超微结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菌落数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及500、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4.05 ± 0.69)、(3.76 ± 0.51)、(3.28 ± 0.41)、(3.09 ± 0.72)、(2.54 ± 0.64)、(2.43 ± 0.41)mm]、菌落数(4 787 ± 597、4 287 ± 761、1 879 ± 275、1 082 ± 248、209 ± 42、72 ± 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83、231.85,P < 0.05),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菌落数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和菌落数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0.91,P < 0.05)。对照组、500 mJ组、700 mJ组、900 mJ组蛋白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46.60,P < 0.05),700 mJ、900 mJ组蛋白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激光能量与蛋白酶活性呈负相关(r = -0.94,P < 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菌体结构完整,500 mJ组菌体结构较完整,600 ~ 900 mJ组结构明显受破坏,且激光能量越大菌体结构破坏越严重。结论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可影响糠秕马拉色菌细胞及蛋白酶活性,破坏菌体结构。

  • 标签: 马拉色霉菌属 激光,固体 Nd-YAG激光 细胞结构 细胞活性 蛋白酶活性
  • 简介:目的:为探索寻找新型心血管药物候选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异色满-4-酮肟醚类衍生物。方法:首先设计合成了天然降压活性产物3-甲基-7,8-二羟基异色满-4-酮(XJP)的类似物3和6,然后通过醚键在肟羟基上引入经典伊受体阻断剂侧链异丙醇胺基团,合成了一系列异色满-4-酮肟醚类新化合物;采用离体大鼠左心房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作用。结果:获得了20个具有肟醚异丙醇胺结构的目标化合物;其夙一受体的阻断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Ic活性最强,在10^-7mol·L^-1浓度下对β1-受体的抑制率为52.2%,优于阳性药普萘洛尔(49.7%);初步获得了构效关系信息。结论:对活性天然产物XJP结构修饰的结果可为新型心血管药物分子设计提供研究思路。

  • 标签: 异色满-4-酮衍生物 肟醚 杂合体 β-受体阻断活性 抗高血压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示踪技术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及对甲状旁腺的保护效果。方法将84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随机分为2组使用纳米的实验组和未使用纳米的对照组各42例,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加患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均采用精细背膜解剖法,通过对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个数、转移淋巴结个数、染色淋巴结个数、甲状旁腺误切个数、记录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的损伤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米实验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个数、转移淋巴结个数、染色淋巴结个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及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中位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发生。结论纳米淋巴示踪技术可明显提高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染色的淋巴结转移率更高,进而能更准确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以指导术后治疗,同时纳米对甲状旁腺的负显影作用,可减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 标签: 纳米炭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皮肤瘙痒属于尿毒症并发症,在合并出现后,面部、上肢、背部等部位会出现皮肤瘙痒等情况,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式,对肌酐、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清除效果理想,但对大分子物质清除质量有限,随着尿毒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出现皮肤瘙痒的几率也随之提升,因此本文探析药用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选取2019年10月份至2021年10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28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透析治疗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使用药用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症状,获得大部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故此项治疗方案应当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 标签: 尿毒症 皮肤瘙痒 药用炭 续页透析 临床效果
  • 简介:发现一些虫草属菌物来源的多糖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抗炎症虫草属菌物在抑制炎症介质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虫草属菌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症、抗病毒、降血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

  • 标签: 多糖生物活性 属菌物 效应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桂花(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K-B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环形成;但不同桂花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不同。结论桂花提取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 标签: 桂花 抑菌 K-B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