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配合度、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配合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神经系统损害、切口感染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5.074 8, P=0.024 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心脏搭桥术也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通过血管桥移植手术有效缓解远端心肌缺血的手术方法,其是通过在冠状动脉狭窄近远端之间建立通道,促使血液绕过狭窄位置达到血管远端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对于冠心病等的治疗效果确切 [1]。但心脏搭桥术风险大(因患者个体差异、营养较差或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易发生术后切口不愈),切口不愈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可影响患者健康,影响术后康复,需在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以改善患者預后,对于加速患者康复,维护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2-3]。本研究选取 2016年 2月 -2017年 7月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均具有至少初中学历;均有正常沟通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治疗环境,保持安静、光线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对患者进行充分心理评估,了解其内心想法,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告知患者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的手术方法和配合事项,以亲切态度和患者沟通,以获得患者信任,使其明确(手术的安全性及配合事项)心脏搭桥术安全性和手术配合事项,激发其手术信心,消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脉搏、心率和血压等的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判断有无出现心肌缺血。另外,术后询问患者有无出现心前区不适,预防出血的发生。加强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定时翻身和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压力性损伤)压疮。根据患者康复情况给予功能锻炼。    ( 3)加强对患者的切口观察及护理。第一,术后密切监测伤口敷料情况,腹带束缚包扎,松紧适宜,如有渗血及渗液及时报告医生。第二,引流管护理:首先保持有效负压引流,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另外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管路无打折、扭曲、堵塞等情况发生,对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进行观察和记录。第三,嘱咐患者抬高下肢,以减轻腿部肿胀不适。对于明显疼痛的患者可给予热敷和止痛治疗。伤口观察及换药均由医生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字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 30例,女 15例;年龄 45~ 79岁,平均( 60.56±5.13)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1±0.24)年。对照组男 28例,女 17例;年龄 46~ 79岁,平均( 60.52±5.11)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5±0.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     2.3 两组护理前后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妇产科开腹手术采用优化手术室护理,观察该护理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我妇产科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 开腹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并且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使用优化手术室护理。 结果 : 治疗组的切口感染率 是 7.83% ,对照组 25.49% 。两组数据有差异,( P<0.05 )。 结论 :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使用优化手术室护理方法效果明显,该护理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切口感染 妇产科 优化手术室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配合度、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配合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神经系统损害、切口感染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5.074 8, P=0.024 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心脏搭桥术也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通过血管桥移植手术有效缓解远端心肌缺血的手术方法,其是通过在冠状动脉狭窄近远端之间建立通道,促使血液绕过狭窄位置达到血管远端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对于冠心病等的治疗效果确切 [1]。但心脏搭桥术风险大(因患者个体差异、营养较差或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易发生术后切口不愈),切口不愈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可影响患者健康,影响术后康复,需在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以改善患者預后,对于加速患者康复,维护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2-3]。本研究选取 2016年 2月 -2017年 7月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均具有至少初中学历;均有正常沟通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治疗环境,保持安静、光线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对患者进行充分心理评估,了解其内心想法,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告知患者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的手术方法和配合事项,以亲切态度和患者沟通,以获得患者信任,使其明确(手术的安全性及配合事项)心脏搭桥术安全性和手术配合事项,激发其手术信心,消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脉搏、心率和血压等的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判断有无出现心肌缺血。另外,术后询问患者有无出现心前区不适,预防出血的发生。加强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定时翻身和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压力性损伤)压疮。根据患者康复情况给予功能锻炼。    ( 3)加强对患者的切口观察及护理。第一,术后密切监测伤口敷料情况,腹带束缚包扎,松紧适宜,如有渗血及渗液及时报告医生。第二,引流管护理:首先保持有效负压引流,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另外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管路无打折、扭曲、堵塞等情况发生,对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进行观察和记录。第三,嘱咐患者抬高下肢,以减轻腿部肿胀不适。对于明显疼痛的患者可给予热敷和止痛治疗。伤口观察及换药均由医生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字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 30例,女 15例;年龄 45~ 79岁,平均( 60.56±5.13)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1±0.24)年。对照组男 28例,女 17例;年龄 46~ 79岁,平均( 60.52±5.11)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5±0.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     2.3 两组护理前后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10%氯化钠湿敷股骨头置换手术切口肿胀疗效的观察。方法将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7月收治的 68位股骨头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 10%氯化钠湿切,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24小时。对照组 75%酒精湿敷切口处理,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24小时。比较 24h后观察患者手术切口肿胀的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 15人,有效 14人,有效 5人,无效 0人,总有效率 100% ;对照组治愈 5人,显效 10人,有效 8人,无效 8人,总有效率 76%。(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 10%氯化钠湿敷运用在股骨头置换手术切口,观察切口肿胀,此方法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 标签: 10% 氯化钠 湿敷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手术室护理对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7月收治的到2019年6月需开腹手术妇产科患者20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法,对实验组100例患者采用综合化的手术室干预法,差异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感染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分组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果:以上研究可知,对照组不满意12例(12.00%),综合满意率88例(88.00%),实验组不满意2例(2.00%),综合满意98例(98.00%),对照组无明显问题95例(95.00%),切口感染发生率5例(5.00%),实验组无明显问题99例(99.00%),发生切口感染1例(1.00%);结论:综上所述,采用手术室内综合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优化患者护理满意率,建议对应科室优化护理,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妇产科开腹手术 切口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对 经乳晕缘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是,从 2018年 2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的取材,然后开展本次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选取了 50例良性肿瘤患者,其中有 25例是采取传统切口手术的治疗方式,将它们列为对照组,剩下的 25位则是接受了 经乳晕缘小切口的治疗方法,将它们划分为观察组。结果是:观察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有出现并发症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情况,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对观察组治疗工作表的结果。结论: 经乳晕缘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手术治疗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量明显降低,得到患者的认可和广泛使用。

  • 标签: 经乳晕缘小切口 治疗效果 患者满意度 乳腺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真空辅助旋切术与经乳晕旁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物的疗效。方法:择取本院 2018年 5月 -2020年 1月时期内诊治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共 80例,划分为对照组( 40例)和试验组( 40例)。对照组为经乳晕旁切口手术,试验组为真空辅助旋切术,比较患者半年内复发率、乳房美观度总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半年内复发率为 30.00%,试验组为 10.00%,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试验组乳房美观度总满意度为 95.00%,对照组为 77.50%,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乳腺良性肿物患者,真空辅助旋切术既可提高肿物治疗效果,还可有效降低半年内复发率,改善乳房美观度,可推广。

  • 标签: 真空辅助旋切术 经乳晕旁切口手术 乳腺良性肿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4-2020.4 月收治的 60 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利用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 30 例,实施手术室护理),对照组( 30 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切口感染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利用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方式为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时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可以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采取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纳入于本院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共100例,通过手术的先后奇偶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均为50例。对常规组执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并分析两组切口愈合率、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切口愈合率、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常规组而言,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P<0.05)。结论:针对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入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可将切口愈合率、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化至最佳范畴以内,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联合可调节负压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非哺乳期乳腺炎10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联合组在行小切口手术切除治疗同时,给与可调节负压技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红肿消退、伤口愈合、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切口红肿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联合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联合调节负压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效果优于单纯的手术治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可调节负压技术 非哺乳期乳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患者施行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加强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2019年6月收入的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自愿原则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病例75例,行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一组为观察组,病例75例,行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所用时间相比均明显更短(P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洁净手术室控制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率 的 措施及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 一类切口 手术患者 2635 例为对比组, 统计 切口感染率 为 0.68% ,统计其中 100 例手术的 护理满意度 为 91% ; 制定洁净手术室切口感染控制措施,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所有一类切口手术患者为探究组,均采用此感染控制措施,比较分析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 结果: 经比较 , 探究组感染率 为 0.44% , 明显低于对比组( P < 0.05 ) ; 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9% , 明显高于对比组( P<0.05 )。 结论 : 采用有效的洁净手术室 感染控制措施 可降低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同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故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洁净 手术 室 控制 一类切口手术部位 感染 措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适配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辅助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对规避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方法:笔者设立平行比对课题,采集骨科住院部接收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为课题指标,将采集到的 106例患者依据手术序号均分 2组,分为研究 A组及研究 B组,分别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及综合手术室护理。结果:研究组 B组骨创愈合及手术室护理满意值均优于研究 A组( P<0.05)。结论:开展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提高手术相关指标,最大程度规避手术切口感染。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开放性四肢骨折 手术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胆结石病人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予以治疗,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率更低,但住院费用更高,P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共计64例,均为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2例接受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设为参照组,其余32例接受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对比,统计学处理差异明显(p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微创 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角膜炎(单胞病毒性)治疗中实施更昔洛韦凝胶(眼用)和滴眼液(阿昔洛韦)的效果。方法:观察病例选择于2019.1~2020.1时段在我院就诊的角膜炎(单胞病毒性)患者86例,以治疗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观察,实施更昔洛韦凝胶(眼用)、滴眼液(阿昔洛韦)所在组分别以实验、对照组命名,例数均分,对呈现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相对比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凝胶呈现的疗效更为突出,即治疗总有效率增长明显,且患者复发率和发生不良反应几率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性较大(P

  • 标签: 角膜炎(单胞病毒性) 更昔洛韦凝胶 阿昔洛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抽取2018.08-2020.08收治70例胆囊炎与胆结石患者,按照奇偶法划分2组(n=35),甲组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乙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等。结果:甲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高于乙组,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0%(7/3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2.8%(1/35),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囊炎与胆结石患者治疗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 标签: 胆囊炎 胆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