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效果探讨。方法: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行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腹泻症状积分均得以降低(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清蛋白、神经肽水平均得以明显升高(P<0.05),血管活性肠肽、5-羟色胺水平均得以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两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与蒙脱石散联合,临床有效性高。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双歧杆菌 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260 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130 例,分别实施 甲硝唑栓 与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 口服甲硝唑片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阴道微环境的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 阴道 分泌物无异常、 阴道 pH 值 > 4.5 、 胺臭味试验 呈阴 性 以及 线索细胞 呈阴 性 的例数均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 显著高于参照组, 有统计学价值( P<0.05 )。 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 口服甲硝唑片 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阴道微环境,值得借鉴。

  • 标签: 乳酸杆菌活菌制剂 甲硝唑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配合整体护理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溃疡面< 50%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试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显效38例,有效15例,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7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试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整体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对患者的溃疡面愈合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 整体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急性胃肠炎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内,选择200例来我院接受急性胃肠炎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低于联合用药治疗的研究组(78%),2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中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中,2例出现口干、2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8例出现口干、11例出现头晕、11例出现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胃肠炎患者,采取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方案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的几率较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奥美拉唑肠溶片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急性胃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克拉霉素,替硝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取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依照接受医治方案的不同归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医治方案)与实验组(采用克拉霉素、替硝唑、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每小组内部存在38例。分析两小组患儿的医治疗效。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医治总有效、症状改善得到有效提升且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更低,组间对比表明(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对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实行联合药物医治,医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病情症状有效改善,值得扩大临床推广范围。

  • 标签: 克拉霉素 替硝唑 奥美拉唑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采用 3种用药方案治疗后获得的 Hp根除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 2016年 02月~ 2018年 05月收治的 300例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 A1组( 100例):采取常规疗法完成胃炎治疗; A2组( 100例):采取奥美拉唑 +胶体果胶铋胶囊完成胃炎治疗; A3组( 100例):在 A1组、 A2组基础上,添加克拉霉素药物展开治疗;就组间 Hp根除率、缓解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数据展开对比。结果: A3组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 Hp根除率以及缓解有效率均高于 A1组、 A2组明显( P<0.05); A3组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不良反应数据同 A1组、 A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药物结合治疗方式的有效运用,使得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 Hp根除率以及缓解有效率获得显著提升,并同时可获得显著安全性,最终实现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活动性慢性胃炎 Hp根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9.2~2020.2本院88例活动期UC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取44例口服美沙拉秦治疗,归为对照组;另44例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归为研究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61.36%,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活动期UC患者实施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方案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显著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 四联活菌 活动期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34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病症,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分组方式以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开展,分别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实验组,n=67)及单纯美沙拉嗪(对照组,n=67)开展病症干预,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炎性因子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4水平及白介素-8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可优化疗效,减少炎性因子。

  • 标签: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活动期 溃疡性 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奥美拉唑肠溶片应用在急性肠胃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的是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5%和70.9%,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治疗组的呕吐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泻消失时间等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发生几率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肠胃炎的患者实施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奥美拉唑肠溶片进行治疗,可以改善不良症状,提升临床治疗结果,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奥美拉唑肠溶片 急性肠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来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各有45例的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而联合组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的具体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方法:取我院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 100 例,随机 分研究组(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 与对照组(醒脾养儿颗粒) 各 50 例,评估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P< 0.05。结论:对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 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值得借鉴 。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婴幼儿肺炎 继发性腹泻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基础免疫后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收的脊灰疫苗接种婴儿10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婴儿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观察组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基础免疫。比较两组婴儿免疫前后的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免疫前的I型和II型、III型中和抗体水平比较,P>0.05;免疫后I型和II型、III型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免疫前,观察组I型和II型、III型中和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基础免疫的婴儿I型、II型的抗体水平稍低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应在婴儿4岁时加服1次脊灰减毒活疫苗,增强脊灰的免疫保护作用。

  • 标签: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 疫苗基础免疫 脊髓灰质炎 中和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