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镁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2017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名双相障碍的患者,并按照一定的数字法来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再直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躁狂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再直接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BRM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HAMD-17评分也无明显差异。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BRMS评分和HAMD评分要比对照组低,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更好。从表2的内容可以看出,对照组32名患者中显效人数为7人,有效人数为11例,总体有效率为30%。观察组患者中显效人数为12人,有效人数为14人,总体有效率为80%,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更高。结论 采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镁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确实可以发挥更大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躁狂和抑郁的状态,并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丙戊酸镁 喹硫平 双相障碍 临床疗效 探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综合性医院病区感染病例集中,交叉感染风险较高。病区感控应科学分区分级,实现精准防控。本课题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高传染性,研究在疫情期间及疫后的病房分区管理,即将患者在疫情期间按传染风险等级,疫后按病情轻重划分在不同病区,即红区、黄区、绿区;护士分层管理是将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能力、不同年资的护士根据临床能力和岗位职责分层次使用,从而为患者提供不同级别护理的安全管理模式,有效科学防控病房疫情,保证病人在疫期及疫后的护理安全。 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黑龙江省医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各病区进行分区管理,截至2022年7月1日,患者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

  • 标签: 新冠疫情  患者分区与护士分层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在穿戴防护服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对颈椎的影响。方法:回顾火神山医院医疗队8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期间穿戴医用防护服前后对颈椎的影响。采用运动过程分析数据来评估穿戴防护设备对颈椎活动的影响,记录穿戴防护设备前后颈椎曲度和整体活动度的变化。结合问卷调查中一线医务人员反馈的主观感受和既往病史数据来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穿戴防护服前后对颈椎活动范围限制作用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问卷显示在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后,身体不适,特别是颈部僵硬症状明显增加,特别是既往存在颈椎病病史者。应用颈椎保健操进行预防及康复锻炼,对于缓解长期穿戴防护服引起的颈部相关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戴防护服显著降低了颈部活动范围,并能够造成颈部不适的相关症状,通过颈椎保健操可以缓解穿戴防护服带来的不适症状。

  • 标签: 防护服 颈部病 新型冠状病毒 一线医务人员 颈椎保健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强预检分诊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发热门诊加强预检分诊管理,为探究组,同时以2019年全年门诊护理管理为参照组,回顾分析并对比两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并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探究组的各项调研数据(预检分诊准确率、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病患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对象的实验研究可知,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加强预检分诊能有效提升发热门诊护理管理效果,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与病患满意度显著上升,方法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综合医院预检分诊的管理和优化。方法: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要求作为依据,与综合医院服务需求相结合,建立预检分诊管理与优化制度,优化各项流程,配合采用信息化技术,设置预检区、诊区、诊室三级筛查机制体系。结果:我院在实施综合医院预检分诊管理与优化后,在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优质效果,无交叉感染病例,无分诊漏诊情况,分诊准确性高达99.8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综合医院预检分诊管理与优化能显著提升分诊效率,做好对应的疫情防护措施,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综合医院 门诊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治疗中,采用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其应用效果和满意度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开始于2021年10月,结束于2022年9月,将86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新型组,普通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新型组采用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对比两组依从性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普通组和新型组依从性和满意度对照中,普通组依从性为81.39%、新型组为95.34%,普通组满意数例为86.04%、新型组为97.67%,(x2=14.731,p=0.011),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骨科患者治疗中,采用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骨科 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从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角度来看,如何在新时代环境中培育新型医学人才,是目前医学领域探讨的主要问题。循证医学作为近几十年临床实践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临床交叉学科,参与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能传递更多新知识核心理论,还可以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使医学生可以综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循证医学,助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区管理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防控策略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38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新型冠状病毒时期采取不同管理模式,并以此作为分组标准,(前期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19例,(后期采取强化护理管理)观察组19例,比较两组不同管理方式下,医护人员对各项流程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防护用具的正确穿脱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取强化管理后,病区管理情况与医护人员防护用具穿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冠肺炎 神经外科 强化护理管理 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 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实施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心理状态,使用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估表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依从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3.62)分,高于对照组的(80.46±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实行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依从率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 骨科护理 应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互联网 +”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5月该院胸心外科 42名实习护士,根据护理带教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 PBL教学法实施护理带教,观察组采用互联网 +PBL教学法实施护理带教。观察两组护士在进行为期 3个月的学习后,在学习动机、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成绩,并由护士对教学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在学习动机、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得分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护士对带教模式满意度 95.83%高于对照组 87.50%( P< 0.05)。结论基于“互联网 +”背景下联合 PBL教学法对提高胸心外科护理带教效果,继发护士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成绩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互联网 +”背景下 新型教学模式 胸心外科 护理带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2020年1月~2020年3月我院2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可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并研究应对方式。方法:选取我院( 2020年 1月到 2020年 2月)收治新冠病毒肺炎发热门诊的 76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所有护士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式。结果:心理干预后护理人员的焦虑、恐惧、失眠、悲伤、躯体不适、自责、挫败感及抑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P< 0.05。结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可有效调节负性情绪,满足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国产支架治疗远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有效性。方法:该种新型支架为鸟巢式编织型支架,支架的输送系统的内层为金属网格。从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6例远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患者采用了该种新型支架治疗。该6例患者的原发病分别为:3例为胰腺癌,2例为胃癌,1例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十二指肠的梗阻部位分别为:2例在十二指肠水平部,2例在十二指肠升部,2例在十二指肠空肠曲。对手术技术成功(定义为支架成功释放)、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进行了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技术上均取得了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前,两例患者不能进食,胃输出道梗阻评分(GOOSS)为0;其余4例只能进食流质,GOOSS评分为1。治疗后,5例患者能进软食(GOOSS评分为2),1例能正常进食(GOSS评分为3)。支架的平均通常时间为115.7天。结论:这种新型国产肠道支架初步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其释放技术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满意,因此可推广应用于治疗远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 标签: 远段十二指肠梗阻 编织型支架 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并研究应对方式。方法:选取我院( 2020年 1月到 2020年 2月)收治新冠病毒肺炎发热门诊的 76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所有护士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式。结果:心理干预后护理人员的焦虑、恐惧、失眠、悲伤、躯体不适、自责、挫败感及抑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P< 0.05。结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可有效调节负性情绪,满足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时,心理层面干预的重要性甚至大于生理层面的治疗。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病友互助模式,可整体性营造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氛围,使每名患者均能从中获益。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病友互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新型敷料在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 2019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白血病患儿 中,随机抽取出现感染现象的 32 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 16 例,参照组 16 例。研究组进行新型敷料的伤口换药处 理,参照组进行湿润烧伤膏外涂换药处理 ,观察并且比较两组患儿伤口的感染治疗疗效 。结果:参照组的伤口感染治疗疗效低于 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型敷料在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主要被用作伤口感染的换药处理,对于白血病患儿伤口的感染治疗疗效有积极的作用, 有着更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新型敷料 白血病患儿 化疗过程 应用 护理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评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对应 定点医院发热门诊 患者的 分诊 情况 。 方法: 对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05 月随机抽选 定点医院发热门诊 收入的 100 例发热患者 实施数值内容调查,都予以分诊干预 。 结果: 初次筛查 10.00%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 疑似患者分诊 20.00%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 最后诊断 2.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处 CT 检测结果中存在磨玻璃样变化人数、存在流行病学史人数 较 普通发热患者 提高 ( P<0.05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 60.00% 甲型流感核酸测定或乙型流感核酸测定阳性, 20.00%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测定阳性。 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应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患者实施科学分诊干预存在重要意义,有助于予以针对性对症干预 。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发热门诊 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