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重新抽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EDTA-K2.NaF,一小时后用SysmexSF-3000血液分析仪测定,2次仪器测定值与人工显微镜计数进行比较。结果在PTCP与IVBC两组中,比较第一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以及第一次测定值与第二测定值,两者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而比较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LPF与SPF两组中,第一次测定值和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比较第一次测定值和第二次测定值,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抽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凝集是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的主要因素,EDTA依赖性凝集患者需要用EDTA-K2.NaF抗凝血检测,有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干扰检测时,须用手工显微镜计数,并加强血涂片的复检。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假性减少 血细胞计数仪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法在尿中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3022份晨尿样本进行研究,将尿液分成两管,对两管尿液分别进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法检测。结果显微镜检查与UF-500i检测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2.5%和19.5%,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真阴性率分别为10.8%、8.7%、1.7%、78.8%,经2检测RBC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检查与UF-500i检测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4.8%和14.5%,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真阴性率分别为12.1%、12.7%、2.5%、72.8%,经2检测WBC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对红、白细胞进行检测时与显微镜法存在差异,二者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做到互补,为检测结果准确性提供保障。

  • 标签: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显微镜法 红细胞 白细胞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探讨剖宫产手术的治疗及麻醉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根据患者PLT选择不同治疗及麻醉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产妇未出现异常状况,新生儿5min的Apgar评分全部超过8分。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剖宫产应根据产妇实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治疗及麻醉方式,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剖宫产 麻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并发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抽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情况和预后情况(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更低;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临床病理体征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78例阑尾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对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体征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病情、病原菌类型及病理类型下患者各指标的水平。结果在阑尾炎病情上,急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慢性阑尾炎组(P<0.05);在病原菌类型上,大肠埃希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类型上,坏疽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化脓性阑尾炎组>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结论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病情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其检测可为阑尾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阑尾炎 临床病理体征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 简介:摘要长期治疗慢性心衰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心室重构等多环节来阻止心衰症状进一步恶化,持续稳定地改善心功能,无论是在逆转心室重构或降低死亡的危险性方面β1受体阻滞剂均有可靠疗效。通过检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对于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价值,并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同样表明了比索洛尔作为一种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肯定的治疗价值和较高安全性。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清白细胞介素6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在白细胞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尿检的临床患者98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尿液干化学法进行尿液白细胞检测,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进行尿液白细胞检测,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尿液白细胞检测的总错误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尿液白细胞检测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发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液白细胞检测过程中,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可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尿液白细胞检测 尿液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法 联合应用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且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共43例为观察组,同期非细菌性感染患者均共4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测,对比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CT、CRP及WBC项目检出计数及各项目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感染患者行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测可为临床早期确诊提供准确依据,利于后期对症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细菌性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白细胞(WBC)计数检测在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60例为观察组,并按破膜时间再分为2个亚组,即破膜时间≤24h组(42例)和破膜时间〉24h组(18例),同期无胎膜早破孕妇60例为对照组。对2组孕妇进行血清HsCRP及WBC计数检测。分娩后观察组孕妇胎膜均送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HsCRP和WB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破膜时间〉24h组孕妇血清HsCRP和WBC计数明显高于破膜时间≤24h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经病理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32例,且绒毛膜羊膜炎组孕妇血清HsCRP和WBC计数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HsCRP,WBC计数可早期发现绒毛膜羊膜炎,对及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及改善妊娠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膜早破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成两种方法对尿中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偏差的原因。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 ( 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可通过各种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白细胞介素可促进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了解多种白细胞介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其治疗进展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子宫内膜癌 肿瘤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检测并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水平,以了解心血管疾病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双抗体法对15例高血压疾病患者(EHT)、1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2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14例冠心病患者(CHD)的血清SIL-2R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5例正常人(NC)比较,总结分析SIL-2R在4种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与意义。结果:高血压疾病患者(EHT)、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血清的SIL-2R含量与正常人(NC)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冠心病患者(CHD)的血清SIL-2K含量与正常人(N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疾病患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的SIL-2K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提示可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含量作为诊断高血压及扩张型心肌病的指标。

  • 标签: SIL-2R 高血压扩 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应用在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1年11月接诊且疑似为UTI的87例患者,参照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诊断效果及效能。结果:87例疑似UTI患者经尿细菌培养确诊54例,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检出率为89.66%、敏感性为92.59%、特异性为84.85%,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在UTI诊断中行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定量计数 尿沉渣白细胞检验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孕病患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临床特征。方法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所收治患有不孕的240例病患为对象其中包括126例继发性的不孕、114例原发性的不孕。同期接受早期的健康妊娠120例女性,同期健康的非妊娠120例女性;采用流式细胞学的检测方法,对不孕病患、早期的健康妊娠与健康的非妊娠女性,外周血NK细胞、B细胞、T细胞的亚群特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原发性不孕组与继发性不孕组,在外周血的CD8+T细胞、B细胞的水平状况上,均明显比健康的非妊娠及早期的健康妊娠女性较低,差异统计意义存在,P<0.05;CD4+T/CD8+T比值高于健康非妊娠及早期健康妊娠女性,差异统计意义存在,P<0.05;原发性不孕组与继发性不孕组,在CD3T细胞的水平方面,明显比健康的非妊娠及早期的健康妊娠女性较低,差异统计意义存在,P<0.05;各组间NK细胞的水平、CD4+T差异统计意义不存在,P>0.05;原发性的不孕组与继发性的不孕组,在NK与B细胞的水平、T细胞的亚群等方面,差异统计意义不存在,P>0.05。健康的非妊娠及早期的健康妊娠女性,在NK与B细胞水平、T细胞的亚群等方面,差异统计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不孕病患B细胞、T细胞的亚群比例失调所引发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提升及体液免疫的应答紊乱现象,针对免疫性的不孕发病机制当中起着关键作用。

  • 标签: 不孕症 外周血 T淋巴 细胞亚群 B淋巴细胞 NK细胞 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瑞血新(rhG-CSF)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所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粒细胞,其绝对值<0.5×10^9/L伴发热的患者,给该药150ug/天,皮下注射,至外周血粒细胞连续2次>1.5×10^9/L停药。结果:用药后外周血粒细胞恢复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粒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9.4d和22.7d,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7.5d和13.4d),所有患者均耐受全部化疗过程。结论:rhG-CSF有效促进化疗后外周血粒细胞的恢复,有利于及时控制感染,价格低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 标签: RHG-CSF 治疗 急性白血病 化疗 粒细胞减少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neonatalpolyeythemia),为胎儿缺氧等致宫内红细胞生成增多或红细胞经胎盘灌注过多,致继发性细胞输注,导致新生儿在出生2周内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异常增加所致的疾病。目的讨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的诊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对无临床症状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少数病例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降低Hct以消除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血黏滞度和预防症状发生及日后的神经损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有无差异,同时探讨传单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异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用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2009-2010年间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IM)及40例对照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测定、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测定异型淋巴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传单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相比CD3.CD8增高,CD4降低,CD4/CD8比值降低;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D28表达增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形态学快速、准确、易标准化,同时还能分析异型淋巴细胞的表型。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