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白细胞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接受抗结核化疗而发生白细胞减少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细胞降低出现的时间大多在化疗开始后2月内,19例加用升白细胞药物继续原方案至疗程结束,14例调整化疗方案后恢复正常,1例因伴血小板明显减少而停服所有抗结核药物。结论抗结核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化疗期间应重视血常规的检查,若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得当,大多能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白细胞减少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A组(rhIL-11预防治疗组30例)和B组(对照组30例)。A组患者放射治疗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或血小板计数较放射治疗前基线水平下降〉50%即开始按50μg·kg^-1·d。剂量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计数≥200×109/L时停药;B组患者不予预防性应用rhIL-11治疗,但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则按50μg·kg^-1·d^-1剂量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药。结果:本研究中54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rhIL—11可显著升高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中血小板的最低值,显著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缩短放射治疗所需的时间。主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硬结、红肿、水肿、乏力及心悸等,但大多程度较轻,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lL-11具有明显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可显著减少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且不良反应较轻,较易处理。

  • 标签: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预防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两系)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治疗、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来院诊治的27例妊娠期首次发现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诊断按照产妇临床表现,予以实验室检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例,Evan综合征2例,急性白血病1例;(2)治疗予以产妇支持疗法,保证输血充足;(3)妊娠结局5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妊娠期糖尿病。22例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4)预后随访半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产妇为轻度贫血;Evan综合征产妇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产妇复发死亡;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妇血常规检查正常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产妇部分正常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产妇正常。结论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主要诱发因素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部分患者予以支持疗法后妊娠结局相对较好,但病因差异导致预后亦不同。

  • 标签: 妊娠期 红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升白汤治疗脑瘤放化疗后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整理收集中晚期脑瘤患者224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放化疗+升白汤,对照组放化疗+鳖肝醇、维生素B4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52例,显效3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48例,有效4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81.26%。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升白汤可有效的减轻放、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具有扶正升白作用。

  • 标签: 升白汤 脑瘤 放化疗 白细胞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质量以及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1月~2013年6月进行白细胞滤除处理的60份血液,过滤前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对处理后的血液进行白细胞滤除率、血小板滤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红细胞渗透脆性进行测定。结果60份血液的平均白细胞滤除率为99.97%,血小板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为92.1%,过滤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进行滤除白细胞处理,不影响血液红细胞的含量,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滤除率处于高水平,保证了血液制品的质量,同时可减少患者输血产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白细胞过滤器 血液质量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自动尿液分析仪的逐渐普及,逐渐促进尿液检查朝标准化方向发展,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较高的准确度以及较为方便、快捷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采用白细胞干化学法对尿糖进行检测,其结果为阴性,对尿糖采取镜检,则其为阳性。以下对尿糖对白细胞干化学法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 标签: 尿糖 白细胞干化学法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糖对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干化学检测尿糖阳性且镜检白细胞阳性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尿糖阴性而镜检白细胞阳性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干化学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糖的增高,使干化学假阴性率也随之增高,对照组经检查,假阴性率为26.7%(32/120)观察组假阴性率在25%-87.5%,组间对比(P<0.05)。结论通过检测尿糖,会干扰干化学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假阴性率,因此在检测时,也需配合镜检。

  • 标签: 尿糖 白细胞干化学 检测结果
  • 简介: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罕见疾病。近几十年来,尽管该疾病的分子发病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发现大部分患者存在异常表达的基因,然而,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诊断也较为困难。本文结合文献和我们的实践经验,对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学的特点作一综述,以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诊断。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大剂量输血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血,实验组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葡萄糖(GLU)等指标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不影响输血效果,同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剂量输血 去白细胞输血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尿液白细胞仪器检测与人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的300例尿液样本分别使用人工镜检及仪器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使用仪器检测法检测300例尿液样本中,呈阳性的例数为114例,呈现阴性的为186例,假阳性率为13.33%,假阴性率为9.00%,人工显微镜检测法检测300例样本中有99例呈阳性,201例呈阴性,未见有假阳性及假阴性例数,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人工镜检法和仪器检测法的使用原理存在差异。所以对尿液白蛋白的分析具有各自的优点及缺点,在临床检测上需要将仪器检测法与人工镜检法合理的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白细胞 人工检测 仪器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以2014年1月至10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68例首次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和B组,均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脑神经等方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不予其它治疗,同时纳入3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d后、治疗10d后检测三组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同时统计患者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治疗前A、B两组患者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10d后两项指标显著降低;而A组在治疗5d后即已出现显著降低,且指标数据较B组亦有显著差异。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两组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首次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机制之一。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脑梗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细胞粘附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1年5月~2013年10月救治的218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考察其发病原因、临床治疗措施以及预后。结果经研究发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主要由以下因素所导致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病因的47.2%;围生期新生儿窒息缺氧,约占23.9%;寒冷损伤,约占13.3%;子宫内感染,约占6.4%;新生儿溶血,约占5.5%。另外,患儿遗传、免疫等方面因素也具有一定程度影响。经病因治疗后,大多数患儿能够康复,但病情严重者则可能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多样,易发生多种脏器出血等并发,应及早诊断、积极采取对因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

  • 标签: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两种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检测住院的儿童190例,细菌感染型肺炎100例,支原体肺炎90例。患儿分别在住院第二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浓度和血细胞计数仪计数全血WBC浓度水平,同时做细菌培养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另有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种肺炎的CRP和白细胞浓度水平在细菌感染型肺炎明显高与支原体肺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CRP与对着组患儿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RP和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感染引起肺炎有早期诊断意义,早期鉴别两种肺炎,为临床用药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法在尿中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3022份晨尿样本进行研究,将尿液分成两管,对两管尿液分别进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法检测。结果显微镜检查与UF-500i检测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2.5%和19.5%,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真阴性率分别为10.8%、8.7%、1.7%、78.8%,经2检测RBC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检查与UF-500i检测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4.8%和14.5%,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真阴性率分别为12.1%、12.7%、2.5%、72.8%,经2检测WBC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对红、白细胞进行检测时与显微镜法存在差异,二者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做到互补,为检测结果准确性提供保障。

  • 标签: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显微镜法 红细胞 白细胞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探讨剖宫产手术的治疗及麻醉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根据患者PLT选择不同治疗及麻醉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产妇未出现异常状况,新生儿5min的Apgar评分全部超过8分。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剖宫产应根据产妇实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治疗及麻醉方式,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剖宫产 麻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于减少小儿肺炎患者并发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的9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肺炎并发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也少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减少小儿肺炎患者并发,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小儿肺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阳性细胞数的影响,探讨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抗炎机制。方法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80例分为治疗组90例和治疗对照组90例,治疗组连续7d每日静脉滴注25%硫酸镁60mL+肝素25mg;治疗对照组连续7d每日静脉滴注25%硫酸镁60mL,另选择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胎盘正常娩出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孕妇胎盘中IL-10的阳性细胞数。结果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胎盘中IL-10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6.5±5.2)、(16.1±3.7)、(6.2±2.3)个mm-2。治疗组、治疗对照组胎盘中IL-10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胎盘中IL-10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0作为抑炎细胞因子在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肝素可通过抗炎机制减少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白细胞介素10的消耗。

  • 标签: 肝素 白细胞介素10 重度子痫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