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古语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就个人而言,其实就一个民族而言也是如此。不同民族由于不同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本民族特有的神话、传说和文学艺术等,形成了风格各异民族文化特点。这种民族文化特点世代相传,深植于该民族意识层中,反映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通过一定语言、艺术创作、传统风俗、社会习惯等不断发展创建出来,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关系。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镜子,具有鲜明文化特点,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起来社会、历史、政治、生活经验概括,是一个民族文化载体。同时,语言又反映文化。一个民族文化特点、价值观念必定会反映到该民族语言中来。而在语言中最能生动反映民族特点就是该语言中词汇,包括成语性固定词组、成语、谚语在内语言称名单位。在不同语言中有一些指称意义相同词汇,但是由于民族文化差异,可能会附带一些独特感情评价意义和文化历史联想。苏联语言学家Е.М.Верщагин,В.Г.Костомаров在他们著作《语言与文化》(ЯзыкиКультура)中把这些词汇定义为伴随意义词汇,即能引起感情、...

  • 标签: 俄罗斯眼中 俄语成语 动物世界
  • 简介:理解和科学全面地阐释列夫·托尔斯泰,是20世纪最初十年、特别是1910年托尔斯泰去世之际俄国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在这一段时间里,有关托尔斯泰创作性质、意义和价值的话题,在俄罗斯思想文化界引发了一场大论战。马克思主义者、传统民主主义者、...

  • 标签: 托尔斯泰 普列汉诺夫 意识形态 阶级意识 列宁 贵族阶级
  • 简介:俄罗斯《文学报》刊登佘一中教授文章今年7月4日出版俄罗斯《文学报》发表我国俄罗斯文学专家、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余一中教授题为《在中国怎样读“我们”》长文。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译介、出版俄国文学现状和极需解决问题。俄国著名作家叶·波波夫为余文...

  • 标签: 俄国文学 文学现象 波波夫 俄罗斯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 后现代文学
  • 简介:当前对多模态商品警示语研究主要囿于其文本形式结构与理解。按照巴赫金对话论观点,多模态警示语意义建构不仅仅是图形、色彩、文字等不同符号系统之间在形式布局上结构重组。更是一个复杂的人文艺术建构过程。本文首先挖掘警示语语义内涵,然后在对话性指引下,以特殊商品——香烟盒上警示语为例,讨论多模态商品警示语赖以存在诸多结构材料(逻辑、语言、图像、颜色等)在社会、历史、文化、文学等历时与共时语境中所形成诸多所指意义(或声音与涵义)对警示语艺术建构启示与影响。

  • 标签: 警示语 图文型 多模态 巴赫金 对话性
  • 简介:苦难问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关注中心。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外在贫穷和内在罪感是一切苦难之源。值得赞美的是:不幸的人们虽身陷苦难仍保持着人尊严与高贵。此外,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发现人至少同喜爱幸福一样喜欢受苦,因为人有任性权利。尊重任性权利,标明了新的人道理想。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苦难 作品 观照 人的尊严 发现
  • 简介:“十月革命”前后,无产阶级文化派一度把持苏联文坛,但因部分主张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则,且与苏维埃政权在文化领导权上发生争执,最终走向衰落。然而茅盾却误将无产阶级文化派视作苏联文艺政策执行者而盲目崇奉。这对此后中国左翼文艺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在看似机械刻板照搬、仿写中,早期译介者对无产阶级文化派也进行了程度不同改写,曲隐表达了个人体认和本土语境要求。茅盾仿照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批评》而完成《论无产阶级艺术》,就在一系列细微“误读”中显示出某种本土转化努力,尽管其中仍有不少误区。

  • 标签: 无产阶级文化派 波格丹诺夫 《论无产阶级艺术》 《无产阶级的艺术批评》
  • 简介:本文对伊·巴别尔(1894-1940)进行研究和探讨。与以往从种族、语言和心理层面认为他是《骑兵军团》和《奥德萨故事》作者外国作家,进而对这位讲俄语犹太作家提出相应传统观点不同,本文认为这些书突现了伊萨阿克·巴别尔精通于跨文本创作才能。相应地,本文针对巴别尔带有文学

  • 标签: 巴别尔 小说 俄国 艺术风格 妓女题材
  • 简介:新型宗教活动在各地普遍出现是带有全球化性质现代现象。在俄罗斯,苏联体系崩溃之后.旋即出现了新型宗教,以适时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深刻变化。本文以西伯利亚不同地区收集田野资料为基础,分析1990年代普遍存在新型宗教活动特点。“新时代”宗教对生态问题给予特别关注.这一问题解决被认为是全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条件。西伯利亚农村作家创作是西伯利亚新型宗教出现思想前提。作为社会乌托邦现代形式,新型宗教活动回应了社会需求,为解决一系列道德与生态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 标签: 新型宗教活动 西伯利亚地区 生态问题
  • 简介:文化是每个民族所拥有的最重要财富之一。异域学者文化研究,不仅是窄室内案头工作,还是世界各民族对话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历史条件,各民族文化特点和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间交流机会各不相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学者们在合作完成论文中强调,对这些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科学研究必要性显而易见。

  • 标签: 中国文化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 90年代 民族文化 案头工作 历史条件
  • 简介:论俄国文学中白银世纪──跋《俄国家征派诗选》黎皓智这本《俄国象征派诗选》,我是在80年代下半期陆陆续续译出。当时苏联文坛正经受“回归文学”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白银世纪”许多诗人作品,也相继回归文坛。为了让国内研究者和读者了...

  • 标签: 俄国文学 俄罗斯文学 别尔嘉耶夫 现代主义诗歌 白银 文化复兴
  • 简介:叙述主观化是语篇建构重要手段,是文学修辞学研究传统内容。随着当代俄罗斯文学叙事方法变化,叙述主观化手段和表现形式随之改变。在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主观化叙述。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作者意图、构建动态语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叙述主观化 女性文学 特点 作用
  • 简介:俄罗斯宇宙论既被视为俄罗斯文化“黄金资源”和20世纪末俄罗斯理念基础,也是当今俄罗斯生态世界观重要思想根源。它是全球性历史转变现象,也是俄罗斯理性在思考未来时独特突破,其潜能在于从历史危机中制定整个人类和俄罗斯未来出路方案。俄罗斯宇宙论和生态世界观具有两个重要使命:理解人在整个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中位置;寻找“人类在21世纪生存绝对律令”答案精神道德和科学理论基础。作为俄罗斯文化产物和俄罗斯文明精神反映,它们呈现出两个共同特征:责任意识与超越精神。

  • 标签: 俄罗斯宇宙论 生态世界观 智慧圈 俄罗斯理念
  • 简介:“我们坚持俄罗斯民族文学传统”———访亚·卡金采夫任光宣[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卡金采夫,俄罗斯当代著名青年文艺理论家、评论家。现任《我们同时代人》杂志副主编。笔者于1996年11月28日对卡金采夫进行采访。以下“任”指笔者,“卡”指卡金采夫。]任...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民族文学 民主派 农村题材小说 普京 作家
  • 简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学传统民族,而这种传统形成及其代代传承,很大程度上在于她注重从中小学起就着力培养年轻一代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俄罗斯为世界人民贡献出了一大批堪称泰斗一流作家和作品,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这些在世界文坛上熠熠生辉名字,从小即为娃娃们耳熟能详,他们经典作品,也是中小学生从小熟谙必读书目。而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所要关注一位同样优秀俄罗斯作家伊万·布宁,与上述经典作家相比较,则是在苏联_俄罗斯中学文学教学领域经历比较特殊、也比较坎坷一位。伊万·布宁在俄国内文学界命运确可谓一波三折。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布宁就以短篇小说《安东诺夫苹果》、诗集《落叶》等优秀作品在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十月革命以后至斯大林时期,由于大一统文艺政策推行,意识形态成了作家和批评界所必须遵循最高纲领,白银时代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局面逐渐为一种话语独霸天下局面所取代。教育界情形也大致相同,文学政治教化作用被无限拔高,文学作品教学成了历史进程甚至阶级斗争简单图解,学生审美趣味培养和对作品进行语言和风...

  • 标签: 中学文学 伊万·布宁作品 作品俄罗斯
  • 简介:苏联文化符号学与俄国形式主义有着极深渊源,都有共同语言观和符号学观,谈及文化符号学就不可能不提及俄国形式主义,而俄国形式主义迅速湮灭可谓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所以,对于“形式”之殇反思和总结会对文化符号学开放性发展产生积极意义,有助于中国文化符号学发展稳定、开拓、创新和流长。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形式 文化符号学 开放性
  • 简介:象征主义源于法国,俄罗斯象征主义毫无疑问是在法国象征主义强有力影响下而产生。“象征”一词源于希腊文,是一剖为二,各执一半木制信物,演化到今天,就逐渐地化为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了。高明象征往往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用叶芝(Yeats)的话来说:“...

  • 标签: 象征派诗歌 象征主义诗歌 俄国 钱钟书 俄罗斯 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