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静脉输液临床输液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预防效果,为静脉输液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12月期间进行连续性静脉输液120例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静脉输液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2组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治疗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单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液期间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在提高输液护理效果的同时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符合护理需求。

  • 标签: 静脉输液 优质护理 静脉炎 护理满意度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在输液管理中的作。方法:对在输液室接受治疗的 7580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输液管理 (实施前 37900例 ),观察组采取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的方法进行管理 (实施后 37900例 )。分析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满意度等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结合医院情况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与合理排班是提升输液管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静脉输液 专职护理团队 输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进输液流程对门诊此项业务安全的作用。方法采取随意选样的办法,从 2017年 2—4月本院门诊输液病人里选取 500例当作研究对象。将他们根据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 250例(门诊输液 1室)和观察组 250例(门诊输液 2室)。对照组开展惯常护理,观察组则改进了输液流程,然后对比两组病人在输液期间的气泡析出率、输液安全及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气泡析出率是 18.00%,明显比对照组的 32.00%小,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 χ2=6.228, P< 0.001);观察组病人第一时间处置气泡的比例是 100.00%,比对照组的 50.40%高,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 t/χ2=78.444, P< 0.001);观察组病人析出气泡时间是( 56.31±9.72)分钟,比对照组的( 40.56±5.80)分钟长,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 t/χ2=10.902, P< 0.00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率得分是( 13.18±0.92),比对照组的得分( 9.41±1.05)多,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 t=4.651, P=0.010)。结论改进输液流程可确保门诊输液安全,提升病人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实践中具备一定的指引作用。

  • 标签: 静脉 输液安全 输液流程 气泡 门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输液护理中行个性化输液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静脉输液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输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结论静脉输液护理中行个性化输液护理的有效性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个性化输液护理 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输液患儿中,随机抽取400例作为研究本次对象,将400例研究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综合性心理护理方法,并针对患儿年龄、爱好、性格等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为94.00%,对照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为82.00%,研究组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0.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合作率,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输液 患儿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08-01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进输液流程对门诊此项业务安全的作用。方法采取随意选样的办法,从2017年2—4月本院门诊输液病人里选取500例当作研究对象。将他们根据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250例(门诊输液1室)和观察组250例(门诊输液2室)。对照组开展惯常护理,观察组则改进了输液流程,然后对比两组病人在输液期间的气泡析出率、输液安全及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气泡析出率是18.00%,明显比对照组的32.00%小,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χ2=6.228,P<0.001);观察组病人第一时间处置气泡的比例是100.00%,比对照组的50.40%高,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χ2=78.444,P<0.001);观察组病人析出气泡时间是(56.31±9.72)分钟,比对照组的(40.56±5.80)分钟长,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χ2=10.902,P<0.00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率得分是(13.18±0.92),比对照组的得分(9.41±1.05)多,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4.651,P=0.010)。结论改进输液流程可确保门诊输液安全,提升病人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实践中具备一定的指引作用。

  • 标签: 静脉 输液安全 输液流程 气泡 门诊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所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药物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由于此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将重点探讨门诊输液输液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临床资料找出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研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做出的针对性干预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门诊部2013年9月~2015年2月期间静脉输液治疗的964例患者,进行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回顾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输液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输液风险问题例数显著降低,纠纷例数也大大减少,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明确输液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及输液风险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和治疗效果,提升输液门诊部的整体服务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门诊 护理风险 干预对策
  • 作者: 戴相琴,林园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预防输液室感染中采取静脉输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把2022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取该时间区间本科室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66例进行研究,通过红蓝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33例常规组患者性常规护理干预,33例研究组行静脉输液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36例(97.29%),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预防输液室感染中应用静脉输液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使患者发生感染等不良事件减少,提升护理质量,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静脉输液;输液室感染;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急诊室接收静脉输液的患者7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8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38例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输液指标情况以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都有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间配药时间、静脉穿刺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各项指标更优,p<0.05;较参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23.67%,试验组的总发生率5.26%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缩短静脉穿刺时间,降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减轻疼痛感,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在80例患者中展开,筛选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分别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输液护理,对比并发症率和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常规组的15.00%,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82.5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护理人员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门诊 静脉输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综合分析前置式输液报警器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以便更精确控制输液滴速,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 选取380例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传统输液)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前置式输液报警器),每组各190例。输液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滴空、回血、阻塞、浪费药液等现象)的出现次数,封管及拔针处理的速度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滴空、回血、阻塞、浪费药液的出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置式输液报警器 静脉输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输液液体温度对患者输液体验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相关假设。实验结果显示,输液液体温度与患者的输液体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温度的调节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体验。在实验组中,通过控制输液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适宜的组别患者舒适感较高,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明显减少,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为临床输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意义,强调了在输液过程中合理调节液体温度的重要性,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输液体验,液体温度,患者舒适感,临床实践,治疗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及流式细胞术积分系统(FCSS)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初诊MDS患者资料41例,非MDS患者20例,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DS与非MDS患者进行比较,原始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均P<0.05),原始细胞群比例在MDS-MLD、MDS-EB1、MDS-EB2亚型间逐渐升高,在MDS-MLD与MDS-EB1、MDS-MLD与MDS-EB2、MDS-EB1与MDS-EB2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粒细胞在MDS-MLD与MDS-EB2、MDS-EB1与MDS-EB2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群比例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FCSS≥2分时,FCSS对MDS诊断的特异性为90.25%,敏感性为85.40%。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及FCSS对诊断MDS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且实用性强。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积分系统 免疫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