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组织蛋白s(Cysteinecathepsins,Cat-s)是在炎症期间由抗原提呈细胞分泌的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可与多种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参与炎症的发生。本文就组织蛋白s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炎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Cat-s PAR2 TRPV4 CX3CL1 炎症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瑞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诊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28例。研究组给予瑞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再通率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瑞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瑞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测定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2015年90例患者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作A、B、C三组。本院选用的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相应的配套试剂,分析标本保持时间和温度对活化凝血活时间测定的影响。结果标本全血温室(26摄氏度)放置,离心后温室(26摄氏度)放置6hAPTT结果和0h的结果相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为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摄氏度或室温下,应当选择标本采集4h内进行检测。

  • 标签: 标本 温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s-NSE)的水平及对脑神经元的损伤。方法采用ELISA法对偏头痛发作期56例、间歇期56例及正常人56例进行s-NSE测定。结果偏头痛发作期组s-NSE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间歇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偏头痛发作期s-NSE水平升高,提示有脑神经元损伤。

  • 标签: 偏头痛 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试验(RUT)在基层临床诊断应用中的价值,以指导基层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在门诊2016年1月21日-2016年4月21日收治的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中,同时应用快速尿素试验法以及免疫组化法诊断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病例共计2485人。规定快速尿素试验及免疫组化法均阳性为真阳性,两者均阴性为真阴性,快速尿素试验阳性而免疫组化法阴性为假阳性,快速尿素试验阴性而免疫组化法阳性为假阴性。结果快速尿素实验阳性有效病例447人;快速尿素实验阴性有效病例2038人。其中真阳性者有431例,真阳性率为96.4%,假阳性16例,假阳性率3.6%;真阴性者1882例,真阴性率92.3%,假阴性者156例,假阴性率7.7%。结论快速尿素试验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侵入性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之一,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灵敏度以及阳性率较高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HP感染患者初筛。但单独应用快速尿素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受到患者用药史、胃镜下取材部位、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影响,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如免疫组化法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 标签: 胃部 幽门螺杆菌 快速尿素酶试验 免疫组化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蕲蛇与脉络宁静脉滴注联合治疗脑血栓疗效。方法对72例脑血栓患者临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蕲蛇与脉络宁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单用脉络宁静脉滴注。结果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蕲蛇与脉络宁静脉滴注联合治疗脑血栓疗效较明显,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蕲蛇酶 脉络宁 静脉滴注 联合治疗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胃镜下喷洒凝血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个位30例,分别给予相对应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比组,组件存有较大差异,纳入统计学范畴有意义(P<.0.05)。讨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胃镜 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2)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期的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实验者血清MMP-2浓度,肌钙蛋白T(CTnT)浓度及检测心脏指数(CI)。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MMP-2浓度,肌钙蛋白T(CTnT)浓度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心力衰竭组心脏指数(C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MP-2浓度增高。

  • 标签: 心力衰竭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心力衰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心肌谱的相关性。方法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1例为研究组,其他非轮状病毒感染的肠炎患儿11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等指标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AS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上述心肌谱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科引起血清心肌谱水平的异常,检测心肌谱可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常规的生化检测项目,以便早期诊断疾病和评价预后。

  • 标签: 轮状病毒性 肠炎 心肌酶谱
  • 简介:患者,男,51岁。因规律透析9年,发现右前臂人工血管震颤消失3小时于2016年2月19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07年慢性梗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入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2015年6月在外院行右前臂人工血管成形术,2015年9月开始使用。本次发现右前臂人工血管震颤消失。查体:血压135/90mmHg(1mmHg=0.133kPa),右前臂人工血管震颤及杂音消失,右侧肱动脉搏动尚可,右上肢皮温不高,局部无肿胀。

  • 标签: 人工血管 瑞替普酶 慢性梗阻性肾病 右前臂 规律血液透析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二酯抑制剂的药物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对磷酸二酯抑制剂的药物作用及严重和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临床应用。结果磷酸二酯抑制剂长期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加剧疾病的进展和激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磷酸二酯抑制剂应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尤其是心脏手术后。

  • 标签: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药物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替普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40例患者,乙组41例患者,甲组采用阿替普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乙组的总有效率为68.3%,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乙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2.2%,甲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比较少,预后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首次采用体外抑制实验检测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4种黄酮化合物对5-脂氧合(5-LOX)抑制作用,4种化合物IC50值分别为44.18,94.17,172.49和468.45μmol/L.在超滤液质联用实验中测定4种化合物与5-LOX的结合率,其结果与体外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芦丁对5-LOX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为紫云英苷,而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对5-LOX几乎无作用.

  • 标签: 黄酮 5-脂氧合酶 体外抑制活性 超滤液质联用
  • 简介:前期从自然界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纤维素产生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SWU6菌株,为提高该菌株发酵产能力,本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该菌株产所需碳源、氮源、温度、pH值、装瓶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等量发酵上清液中CMCase活大小。结果表明:SWU6菌株产纤维素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50℃,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5.0,最适装瓶量为20%,最适接种量为2%;在最优发酵产条件下,SWU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CMCase活达到454.69U/mL,明显高于优化前利用基础培养基发酵所产的CMCase活,且活提高约3倍。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SWU6菌株单位体积发酵液显示出了更强的纤维素活性。

  • 标签: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发酵条件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内分泌治疗中芳香化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接收的妇科内分泌患者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为25例、30例、32例,A组患者应用来曲唑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阿那曲唑进行治疗,C组患者应用依西美坦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机体内血清雌二醇的抑制情况,对芳香化抑制剂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疗前体内雌二醇水平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体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抑制率高于B组、C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有效抑制率高于B组、C组要,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C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抑制率、有效抑制率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均无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体重增加、潮热、胃部不适,其中,A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明显;与B组、C组比较,A组患者体重增加的患者情况显著,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内分泌治疗中,芳香化抑制剂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妇科 内分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氢(GLDH)的变化情况,以及该在肝细胞损害性疾病中的活性,结合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鉴别诊断肝病的基本类型和预后的判断。方法采用德意志临床化学协会(DGKC法)检测GLDH,同时检测AST、ALT、TB及GGT等常规生化项目,并作相关性分析,统计有关指标。结果对于肝细胞损伤性疾病患者,血清中GLDH的活性明显高于健康者和其他疾病患者(P<0.05)。其中急性肝病患者GLDH阳性率可达76.0%,慢性乙型肝炎为57.5%,原发性肝癌为46.2%,肝硬化为25.6%,急性脂肪肝为71.4%。结论谷氨酸脱氢作为肝细胞病变,特别是急性乙型肝炎和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谷氨酸脱氢酶 肝损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评定此种方法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住的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的对照组,射频消融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优良率82.5%,观察组优良率90%。结论射频消融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提高了射频热凝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微创治疗。保证了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远期效果,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拓宽了微创治疗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征。

  • 标签: CT 颈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