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颈交感神经对于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方法对40例患者行颈交感神经交替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经过10-30天的治疗后,患者面神经麻痹痊愈或明显好转。结论对于面神经麻痹患者我们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8mg行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后,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颈交感神经阻滞 神经麻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104例肩周炎患者,年龄45~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局部痛点阻滞结合口服药物治疗,给予Ⅱ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神经阻滞治疗。两组均2次/周,4次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相同且必要的功能锻炼,1周后及1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Ⅱ组患者疗效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

  • 标签: 超声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孔内外口神经阻滞联合舒筋散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腰椎间孔内外口进行神经阻滞,局部外敷中药舒筋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结果125例患者经三周治疗后,治愈66例,占52.8%;显效37例,占29.6%;好转18例,占14.4%;无效4例,占3.2%。总有效率96.8%。结论腰椎间孔内外口神经阻滞联合舒筋散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神经阻滞 中药外敷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方法行PLIF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常规多模式镇痛组(B组,n=20)和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组(C组,n=20),记录3组患者术前6h及术后6、12、24、48、72h及1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3、7d及出院时的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额外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术前6h,VAS评分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及1周,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Bromage评分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及出院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麻醉 局部 镇痛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肌间沟阻滞的穿刺比较。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C)和对照组(D),每组70例。C组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D组传统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观察两组麻醉药(0.25~0.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量、镇痛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颈交感神经阻滞、局麻药毒性反应、全脊麻、神经损伤、霍納综合症等并发症。结果与D组比较,C组操作精准、安全,麻药用量减少,阻滞效果完善,起效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穿刺较传统肌间沟阻滞穿刺方法操作精准、安全,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并发症极少。值得在区域阻滞方面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 操作精准 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53例行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超声识别、穿刺情况、神经阻滞效果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识别时间、坐骨神经距体表距离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间及进针深度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作用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超声 前路 侧路 路坐骨神经阻滞
  • 简介:近二年来我们采用神经阻滞法治疗带状疱疹20例,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20例患者均处于带状疱疹急性期,伴有剧烈疼痛,年龄19~77岁,平均56岁,男8例,女12例,ASAI~III级。发病部位:头颈、面部8例;脑背部7例;腰部5例。方法:对头、颈、面部患者可采用星状神经阻滞法,用0.5%布比卡因或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共10ml,每次注射10ml,1次/d,注射于C6横突部位,对胸背部及腰部患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相应的脊神经进行椎旁神经阻滞,药液配制0.5%布比卡因

  • 标签: 神经阻滞 疼痛 带状疮疹
  • 简介:摘要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TPVB )可在术后早期提供有效镇痛,且最近有研究表明局部麻醉药联合辅助药物的使用能够延长感觉或运动阻滞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文章总结不同局部麻醉药佐剂在TPVB中应用时的临床效果、使用剂量、作用机制、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助于明确辅助药物在TPVB中使用的临床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找到合理的药物配伍及使用剂量,增强TPVB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为临床麻醉镇痛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阿片类药物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头痛的方法。方法根据神经阻滞和星状神经阻滞的效应原理,利用头面部穴位与神经的关系选择头面部神经阻滞穿刺点。采用低浓渡的局麻药、少量激素、维生素复合液;先行头面神经阻滞,再行一侧星状神经阻滞,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头面部穴位神经阻滞采用头面部穴位神经接近法,根据病情选择1~6个穿刺点不等,常选的穴位穿刺点有风池穴、风府穴、太阳穴、攒竹穴、眉中穴或阿是穴(痛点)等。此处分别为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的分枝和病变部位。

  • 标签: 神经阻滞疗法 星状神经节 头面部穴位 气管旁颈6横突 治疗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需进行择期上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麻醉定位法,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定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毒性反应,3例发生霍纳氏综合征,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麻醉药剂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优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观察,并将自然分娩与使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减轻痛苦以及会阴撕裂伤等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在分娩时自愿使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产妇(观察组)90例和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对照组)90例的分娩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使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产妇感受到分娩的疼痛明显小于自然分娩的产妇,观察组的会阴撕裂伤的发生率远小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产妇恢复快,产妇未因麻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可在最大程度减轻广大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减少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伤害,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产科 会阴撕裂
  • 简介:摘要星状神经节是全身最大的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广泛,不仅包括头面部以及上肢区域,而且还分布于心、肺和胃肠道等区域。星状神经阻滞就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阻滞交感神经,从而治疗星状神经节所支配区域的疾病,例如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上肢、下肢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本综述围绕星状神经阻滞来阐述其在临床应用情况及进展。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镇痛 心律失常 胃肠道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接收的10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4例,A组手术时应用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B组手术时应用臂丛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高于B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时,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锁骨骨折 神经阻滞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