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花儿会”反映了所传唱地区的文化、历史,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不仅具有很高文学、音乐、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古老的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严重萎缩。本文通过对“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业发展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艺术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来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 保护 传承
  • 简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区”是被理解为可以与“传承人”相互置换的一个概念来加以强调的,对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参与、知情乃至引领权利的强调,体现了UNESCO力图通过文化的保护保护普通人的权益的根本目标。每个社区都具有非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社区成员在传承和实践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协作,他们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促成了相关非遗项目的延续与实施。社区内部的差异性,加上不同国家文化传统、政治形态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具体的非遗保护实践可能很难避免政府力量主导的情况,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参与非遗保护的任何国家或地区忽视社区参与和引领的理由,相反,政府力量应该以一种“文化对话”的态度,尽量克服具体实践过程中强势干预的立场,最终促成非遗保护中社区主导的局面,并为普通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 单纯实践者 文化对话
  • 简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不同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公共品的性质,以及准公共品的多种提供方式,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产业化角度)分为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可经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产业化运作模式进行保护,就是要推进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社会化、保护主体多元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产出效益化。

  • 标签: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产业
  • 简介:2005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暨云南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研讨班开幕式在云南剑川县沙溪镇举行。出席仪式的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迪努·本巴鲁教授,香港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龙炳颐等。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遗产保护 云南省 工程 颁奖仪式 古迹遗址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非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非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非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标签: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社区参与 社区主义
  • 简介:博物馆这个文化和社会现象的产物,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很多的变迁与变化.从搜集宝藏的帝王密室到公众文化教育和文化消费的公共设施,在我国通常称之为文化事业单位.

  • 标签: 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 博物馆 内蒙古 TASK 文化事业单位
  • 简介: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追求也越来越广泛。非物质文明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民间继承流传。但是社会高度发展之下,人们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改变,使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生存受到严重影响,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逐步消失。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是当前时代研究的主题,本文就此课题进行分析探讨,深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发展
  • 简介:2014年3月,中国土司遗产正式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遗文本,国家文物局确定:由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作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土司遗产的命运到底如何?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就能得到答案。不管是否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那段历史文化,那些先人的智慧,那些土司城遗址、建筑群都值得我们仰慕很久。

  • 标签: 唐崖土司城 世界遗产中心 老司城 永顺土司 播州 国家文物局
  • 简介:时值“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西北民族研究》学刊社、甘肃省民俗学会、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共同合作,组织相关力量,举办了“首届中国西北地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高级培训营”,旨在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民间文化学科的理论、方法、现状及趋势等多方面以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的形式,对从事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各族中青年学者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培训。

  • 标签: 民间文化遗产 中国西北地区 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培训 《西北民族研究》
  • 简介:阐述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分析博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利用的途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群众文化 保护与利用
  • 简介:国家海洋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题材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是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国民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建好国家海洋博物馆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角度,对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建设理念、问题与对策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为当前众多在建的海洋类文博项目提供参考。

  • 标签: 国家海洋博物馆 海洋意识 建设
  • 简介:客家古民居、古村落是客家人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梅州的广袤山村散落着蔚为壮观的客家古民居和古村落。本文以“客都明珠”梅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为例,对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空间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认为科学利用客家古民居、古村落,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空间大有可为。

  • 标签: 科学利用 客家古民居 古村落 开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空间
  • 简介:通过实地调查武汉市20世纪遗产"一五"国家重点工程的保护和利用状况,发现局部保留保护、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等是主要的保护措施;今后应重视其独特的遗产价值,抓住文物普查良机尽早编制保护规划,在开发利用中坚持"因厂制宜"突出文化特色,认真改善工程所在历史街区的生活居住环境。

  • 标签: 武汉 20世纪遗产 “一五”重点工程 保护 利用
  • 简介: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中,卢梭是最特殊的一个思想家.在高倡科学精神、推崇理性至上的时代大潮中,他高举"回归自然"的大旗,对当时的文明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从而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启蒙.由于他的思想涵盖哲学、政治、伦理、宗教、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因此作为其思想的逻辑起点的"自然"观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 标签: 卢梭 “回归自然” 法国 启蒙运动 自然状态 自然人性
  • 简介:澳门开埠曾在前近代的东亚沿海城市中留下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本文在综合近20多年来有关澳门史的部分研究论著、档案文献基础上,将澳门置于同期东亚、东南亚通商港口演变中考察,侧重于探讨澳门自开埠到近代首批五口通商的290年间(1553-1842),从传统商埠到近代城市的转型对中国近代城市化启动的独特影响.

  • 标签: 澳门 开埠 近代城市 居留地
  • 简介:那天,江门新会学术会议东道主派车,送我们到距离28公里外的世界遗产开平碉楼游览。开平碉楼,始建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20世纪初。开平碉楼,多建在多雨、低洼、常涝的珠江三角洲。"碉"的

  • 标签: 世界遗产 碉楼 世纪初 珠江三角洲 学术会议 东道主
  • 简介:虽然,许多人已经意识到文化遗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虽然保护文化遗产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在今天,每分钟都可能有一位老艺人、一门手艺或一首民歌消失,每分钟都可能会有一幢具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被拆掉。

  • 标签: 文化遗产 彩票 发行 呼吁 精神家园 历史价值
  • 简介:在日本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众多世代传承、守护至今的文化遗产,日语把这些文化遗产称为“文化财”。本文将在对有关概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综合介绍日本文化遗产体系的概况。

  • 标签: 日本 文化遗产体系 文化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