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十九世纪,通草水彩画在西方世界风靡一时。通过对其兴衰历程、历史意义以及广州在其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可知,通草水彩画不仅具有很高的美术价值,更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是广州向西方世界展示当时中国历史文化和岭南风情的鲜活文本。但自二十世纪起,通草水彩画逐渐消失于众人视线,保护并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显得尤为迫切。为此,笔者从征集、宣传、发挥粤侨优势、培育市场和启动申遗五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通草水彩画 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 简介:2013年10月18—19日,第四届文化遗产保护系列研讨会在英国伦敦的国家海事博物馆举行。会议围绕亚洲书画的历史研究与修复保护主题,吸引了来自美国、欧洲以及中、日、韩等亚洲主要国家的艺术史学者与文物科学与保护专家参加,上海博物馆徐文娟应邀参加会议。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伦敦 上海博物馆 历史研究 艺术史 国家
  • 简介:民俗文化遗产,体现出某一地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心理、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极富独特精神价值。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不计其数的民俗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对它的保护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广大民众既是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者,也是它们的享有者,唤起民众的广泛参与成为实施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对于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民俗文化遗产只有植根在民众土壤里才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保护的最高境界。

  • 标签: 民俗文化遗产 民俗博物馆 公众参与 整体性保护
  • 简介:民族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联系,在“非遗”的立法保护过程中,应注意它的载体——民族民俗文物的法律保护。为此,建议将民族民俗文物的立法保护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及时进行民族民俗文物大普查,紧抓“非遗”立法中民族民俗文物应保护的机遇,改变民族民俗文物法律保障体系真空,修订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在条件趋于成熟时制定独立的《民族民俗文物保护法》或《民族民俗文物保护条例》,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中的民族民俗文物法律保护

  • 标签: 非遗 立法 文物 保护
  • 简介:摘要:工业遗产研究是世界遗产研究领域的重要专题,尤其是工业遗产的更新与再利用的文化研究。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鉴定、保护与利用,是我国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内亟待攻坚的课题。文本以珠海白蕉糖厂工业遗址为例,简述这一工业遗址的历史背号,辨别其遗产的价值,最后提出对其保护性改造设计的建议。

  • 标签: 工业遗产 白蕉糖厂 后工业景观公园 生态化
  • 简介:在日本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众多世代传承、守护至今的文化遗产,日语把这些文化遗产称为“文化财”。本文将在对有关概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综合介绍日本文化遗产体系的概况。

  • 标签: 日本 文化遗产体系 文化财
  • 简介:自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文件,其中有许多新的阐释、新的认识和关键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与深入解读,如文化主权、文化安全、文化身份、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尤其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中华文化,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产业 中华民族凝聚力 范畴 概念 全国人大常委
  • 简介: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这些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沉淀,更是满族群众与各族群众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见证.传承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丰富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地区精神文明素质,是促进完善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群众文化的积极开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回归民间,使之更好的传承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群众文化建设
  • 简介: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自开展以来便是一种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国家行为,而完全国家化的保护模式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遗产”具有私人性和主位性,就文化遗产而言,地方性人群共同体是其原初主体。这决定了我国遗产保护理念和管理体制须向社会化方向转变,充分动员公众与民间组织介入遗产保护。厦门一个“城中村”宫庙理事会为村庙龙源宫申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实践,折射出现阶段我国社区性组织在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反映了遗产保护社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文化遗产 保护 社区性组织 作用
  • 简介:中国古代建筑学体系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且与西方迥异。在对建筑遗产方面,尤其是其中蕴含的非物态文化保护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其中遗产地精神赋予建筑遗产更强的逻辑性,使有形和无形遗产不再割裂,促使建筑遗产构成体系和价值评估体系的重构。由此,特提出非物态文化的传承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多种保护措施并举、增强资金及技术支持、激发群众保护意识、重视当地社区作用等建议。

  • 标签: 建筑遗产 非物态文化 动态保护 传承
  • 简介:阐述了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现状概况,对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价值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和保护性再利用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 标签: 景德镇 陶瓷工业遗产 遗产价值 保护利
  • 简介:今年6月8日是我国的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为宣传展示我省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入开展,广东省分会场主题日宣传展示活动开幕式于2013年6月8日上午9时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举行。开幕式上宣布了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团体和人物评选结果,

  • 标签: 文化遗产日 广东省 文化遗产保护 宣传展示活动 保护和传承 保护意识
  • 简介:费孝通的学术遗产中最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又最需要我们继承的是其高度的学术自觉。学术自觉既与学术精神和研究者的自律有关,也与研究策略和研究进路有关。目的决定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学术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要想保持中国研究的主体性,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推动社会科学本土化,同时要具备充分的学术自觉。学术自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了学术研究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开放学术心态,以我为主地吸收既有的概念和理论;二是立足中国整体经验,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路线,深入调查,不断求证;三是建立集体学术,通过团队成员间细致深入的批判、否定、建构、积累,形成学术概念和理论框架,提升研究水平和研究境界。

  • 标签: 费孝通 学术自觉 经验本位 集体学术
  • 简介:正统问题是困扰中国人长达两千年之久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历来深受史家关注。秦汉以后,五德终始税成为历代王朝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框架,顧颉刚先生的长文《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第一次全面揭示了五运说给秦汉政治史带来的深刻影响①。

  • 标签: 南北朝 历史 遗产 隋唐时代
  • 简介:美术点评傅抱石的《过黄泛》是一幅水墨淋漓、大气磅礴的水墨军史画,生动艺术地再现了1947年夏刘邓大军风雨中涉过黄泛,挺进大别山开辟新区的情景。淡墨皴擦表现出暴雨淋漓,浓墨点染表现出解放军勇往直前。画面并不注重具体形象的描绘,而着重于整体意境的把握和渲染,

  • 标签: 黄泛区 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 具体形象 傅抱石 解放军
  • 简介:“棘手的遗产”(diffiCtllt/unsettlingheritage)是时间洪流中必不可少却通常又避之不及的一部分。作为博物馆人,怎样认识并从中整合出相关历史的展览,通过策展实践引导更深层的反思,与观众、社会交融互动,并从中重新审视历史类策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相关策展实践的分析与解读,并联系中国“以史为鉴”传统,思考“棘手的遗产”概念在中国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棘手的遗产”历史类策展博物馆
  • 简介: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独特诗体.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从此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作品众多,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文化遗产 竹枝词 四时 漳州 文学形式 雅俗共赏
  • 简介:满族文学艺术中突出表现了独特的艺自然美——山.山是满族的精神家园、生活家园、征服的对象.以山为美对满族文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特定历史时期满族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对象成为一种对象化的存在决定了满族独特的自然美.

  • 标签: 满族 自然美
  • 简介:公元13世纪,藏雕版印刷技术和藏纸制作技术发展后,藏印刷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地寺院纷纷建起了印经院。这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播和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藏七大印经院简单地作以介绍。

  • 标签: 藏区 雕版印刷技术 藏族传统文化 13世纪 制作技术
  • 简介:文章通过对“文化遗产”概念的分析,指出“文化遗产”转变了以往博物馆以“物“为核心的特点。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博物馆必须接受一系列的新理念和新材料。“文化遗产”拓宽了博物馆保护对象的范围,改变了博物馆经典的时空观念,对博物馆理论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于当下博物馆而言,正面临着一场触及核心理念的挑战。

  • 标签: 文化遗产 概念 语境 博物馆 博物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