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2分钟内识别轻度阿尔茨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测量工具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延长回忆测验、简易数字广度测验、画钟测验、双手连续动作任务、列举超市商品测验和简短命名测验等7种极简短痴呆筛查测验(VeryShortDementiaScreeningTest,VSDST)检测215例社区正常老人和90例轻度AD患者。结果所有测验指标在社区正常老人和轻度AD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延长回忆总分在两组之间的鉴别力最强,简短命名测验、列举超市商品测验、画钟测验、双手连续动作任务和简易数字广度测验的鉴别力依次减弱。这些测验与MMSE项目分的鉴别力相似或略胜,单独采用某种极简短测验辅助诊断轻度AD仍然是不够的。结论极简短测验有助于早期识别轻度AD,但其效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极简短痴呆筛查测验
  • 简介:1906年11月3日,德国病理学家AloisAlzheimer首次在图宾根(Tabingen)举行的第37届德国西南精神病学年会上报告了一例56岁患严重记忆障碍女性患者的病理所见,即在其脑组织中发现大量“神经炎性斑[NPs,即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4年后德国著名精神病学家EmilKraepelin将由此种病理改变引起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命名为“阿尔茨默病(AD)”,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综述文献
  • 简介:2018年1月,FDA推荐今后的阿尔茨默病临床试验应用由(美国)国家老年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Aging,NIA)和阿尔茨默病协会(Alzheimer'sAssociation,AA)提出的AD的ATN研究作为诊断标准(简称为ATN标准),这是对近20年来,AD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指导AD临床早期干预标准化的重要突破[1-2]。ATN标准中的生物标志物包括:Aβ(A);病理性Tau,包括总Tau和磷酸化Tau(T)和神经变性(N)。ATN标准是长期以来经过多项临床病理对照研究综合验证了认知功能损害演变、影像学、脑脊液检查及Aβ-PET和病理的相关性,在2011年NIA-AA的AD系列诊断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旨在为基础和临床研究人员提供标准化观察指标组合,希望将AD病理所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从非AD导致MCI人群中区分开来,甚至可以识别出更早阶段(30~50岁)的AD病理相关的主观认知损害人群,从而实现早期干预(图1)。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生物标志物 定义
  • 简介:目的探讨小檗碱对AD转基因鼠空间记忆力的影响。方法24只6月龄AD转基因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小檗碱小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和小檗碱大剂量组,后三组小鼠分别每天灌胃给予小檗碱10mg/(kg·d)、50mg/(kg·d)和200mg/(kg·d)N10月龄。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和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小檗碱对AD转基因鼠空间记忆力和脑组织B淀粉样蛋白40、42(Aβ40、Aβ42)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小檗碱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在测试第6天时均明显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明显增加,脑组织Aβ40、Aβ42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0.051结论小檗碱可能抑制小鼠脑组织Aβ40、Aβ42的产生从而改善AD转基因鼠的空间记忆力。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小檗碱 空间记忆力 β淀粉样蛋白40/42
  • 简介:目的:了解护士对老年期阿尔茨默病患者进食困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临床实践情况。方法:对福建省8家三级医院221名神经内科或老年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老年期阿尔茨默病患者进食困难认知状况调查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36.6%的护士认为自己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及时恰当地处理老年期阿尔茨默病患者的进食困难问题;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护龄和不同本科室工作年限护士在进食困难的知识维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年龄、不同护龄及不同本科室工作年限护士在进食困难的行为维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消极的护理态度是造成护士不能及时恰当解决老年期阿尔茨默病患者进食困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应建立一个标准的进食护理路径来指导护士的行为。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进食困难 知信行
  • 简介:认知功能障碍是年龄相关性神经变性疾病,常见原因为阿尔茨默病(AD)和血管性认知损害(VCI)两大类。阿尔茨默病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细胞外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神经毡细丝的形成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血管性认知损害有多种类型,例如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病、淀粉样脑血管病(CAA)、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痴呆、单纯梗死性痴呆和出血性痴呆等,其中以多发梗死性痴呆最为常见。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测量阿尔茨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颅脑MRI片上的海马结构(HF)、胼胝体(CC)、侧脑室(LV)、外侧裂(SL)、白质疏松(LA)体积,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提高区分AD组、VD组与老年健康对照组(NC)间的准确性。方法应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AD组、VD组、NC组各20例进行颅脑扫描,根据体视学的卡瓦列里原理,构建测试网格,对HF、CC、LV、SL、LA体积进行测量,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结果AD组、VD组HF、CC体积均显著小于NC组,LV、SL、LA体积显著大于NC组;AD组的HF、LA体积均显著小于VD组。Fisher判别函数示判别总符合率为83.3%,AD组为95%,VD组为75%,NC组为80%。结论测量颅脑MRI的HF、CC、LV、SL、LA体积,建立判别函数,对AD、VD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传统的观点认为阿尔茨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神经变性痴呆的代表,在老年期痴呆中,AD占50-60%以上。遗传因素、老化、脑外伤、铝中毒等多种因素与AD发病有关,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cardio-cerebrovascularriskfactors,CRF)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作用不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CRF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颈动脉硬化、肥胖、缺乏锻炼、吸烟等在AD的发病中也伴有重要的角色。CRF可能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AD共同的危险因素,增加了AD的发病易感性,加速了AD的进展。积极的控制CRF,不但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也可能预防AD的发生或减缓其临床恶化。本文就CRF和AD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关系研究进展 危险因素 因素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阿尔茨默病特征和发病机制,2型DM与阿尔茨默病、高胆固醇血症与阿尔茨默病、2型DM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诊断阿尔茨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阿尔茨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中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浓度的变化,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观察脑脊液中这3种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诊断阿尔茨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所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尔茨默病组患者脑脊液Aβ1~4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0),tau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和血管性痴呆组(P=0.030),磷酸化tau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4)。脑脊液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用于诊断阿尔茨默病的敏感度为60.00%~96.70%,特异度可达70.00%~90.00%。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阿尔茨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度可达86.57%,特异度为90.00%。结论脑脊液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浓度的变化,不仅对诊断阿尔茨默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亦可作为阿尔茨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脑脊髓液 淀粉样 Β蛋白
  • 简介:阿尔茨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其患病率高,病残、病死率高,病程比较长,医疗和照料负担重,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都很高,系高负担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阿尔茨默病通常起病潜隐,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可分为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和社会生活功能障碍三个方面的症状.迄今,尚没有诊断阿尔茨默病的非常特异的生物学标志,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确诊则有赖于脑神经病理检查.在各种阿尔茨默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中,均包括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除病程标准外,都可能需要心理测验和量表检查的客观量化指标来帮助诊断,对阿尔茨默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也离不开这类测评.本文介绍常用的比较成熟的几个心理测验和量表并作简要评论.

  • 标签: 神经心理测验 评定量表 阿尔茨海默病 AD 老年期
  • 简介:目的分析AD与其部分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1975年至2009年收治的849例痴呆患者(确诊AD549例,非AD300例1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AD与血管性因素的相关性。Tg+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anⅡA低剂量组、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或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rdnⅡA10mg/(kg·d)组],分别建立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并给予TanⅡA干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RT—PCR检测脑组织Aβ前体蛋白(APP)、VEGF、VEGFR.1mRNA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脑组织APP、A13、VEGF、VEGFR-1蛋白表达。另在细胞水平观察TanⅡ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的影响及VEGFR-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AD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性危险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非血管性冈素肺炎则无相关关系。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的寻台时间及游泳距离明显缩短.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减少,血浆vEGF表达明显下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10mg/(kg·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约24d,APP、VEGFnqRNA表达明显下调,VEGFR-1mRNA表达明显上调,APP、Aβ、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VEGFR-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TanⅡA5μg/mL组HUVEC细胞毛细管形态完整且密度升高,VEGFR-1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发病与其血管性因素密切相关。TanμA可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因素 丹参酮Ⅱ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l
  • 简介:目的研究AD和MID患者脑影像学改变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134例门诊和住院AD和MID患者,测定脑CT9项指标和MMSE11项因子.结果AD组三、四脑室、基底池、外侧裂、前后角、脑沟及侧脑室的宽度大于MID组,时间地点定向力、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和计算及图形描画等5项因子分明显低于MID组;AD组三、四脑室、前角和侧脑室宽度分别与地点定向、注意计算、阅读和语言理解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MID组后角、三脑室、侧脑室及脉络丛球部宽度分别与时间定向、阅读理解及图形描画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D患者脑室系统扩大和认知损害程度比MID患者严重而广泛.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多发梗死性痴呆 CT 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脑影像学 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