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镉是一种生殖毒物,能够诱导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最新的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参与了镉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本研究采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探讨其对镉诱导的睾丸内质网应激与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AC预处理能明显减轻镉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重要的内质网特异性分子伴侣,NAC显著下调镉诱导的GRP78的表达。翻译起始因子(elF2ct)是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下游的靶分子,而NAC预处理明显降低镉诱导的elF2ct蛋白的磷酸化。此外,NACre,阻断镉诱导的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的激活。上述结果提示抗氧化剂NAC减轻镉诱导的睾丸内质网应激和非折叠蛋白反应。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与C/EBP同源蛋白(CHOP)是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的两个重要分子,NAC几乎完全阻断镉诱导的JNK蛋白磷酸化与CHOP的表达,提示NAC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保护镉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 标签: NAC 睾丸 凋亡 内质网应激 非折叠蛋白反应
  • 简介:肉瘤样肾细胞癌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临床特点。肉瘤合并腔静脉癌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肉瘤样肾细胞癌 腔静脉癌栓 文献复习 临床特点 恶性程度 癌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microRNA199a3p对膀胱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膀胱肿瘤新鲜组织中miR199a3p及CDK7的表达水平,并对二者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逆转录实时定量PCR验证转染体系的有效性;增殖实验明确miR-199a-3P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miR-199a-3p对CDK73’UTR的靶向作用;免疫印迹实验验证miR199a3P对CDK7蛋白水平的影响;最后行功能回复实验。结果膀胱肿瘤新鲜组织中miR-199a-3p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CDK7的表达则明显增加,两者呈负相关关系;miR-199a-3P类似物和抑制剂转染成功后能明显上调或下调miR-199a-3P的表达;miR-199a-3P可以明显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而miR-199a-3p抑制剂可以促进其增殖;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miR-199a-3P与CDK7的3’UTR靶向结合,同时miR-199a-3P可以明显抑制膀胱肿瘤细胞CDK7的表达;CDK7可以回复或者部分回复miR-199a-3P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microRNA-199a-3p可通过靶标基因CDK7实现其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标签: MiR-199a-3p |
  • 简介:目的研究肽段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结合的亲和性及其结合位点。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肽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的结合能力以及结合位点的位置。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多肽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的结合呈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肽段与细胞的结合位点位于细胞核内。结论肽段CSNRDARRC和膀胱癌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且可能结合位点位于细胞核内,为进一步的膀胱肿瘤活体定位提供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

  • 标签: 膀胱癌 多肽 亲和性 结合位点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干预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小鼠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以期为益肾胶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糖组、等渗组、益肾低剂量组、益肾中剂量组、益肾高剂量组、贝那普利组;按照上述分组培养48h后,用CCK-8法检测足细胞的增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高糖组相比,益肾高剂量组与贝那普利组足细胞的增殖显著升高(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贝那普利组相比,益肾高剂量组足细胞的增殖、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明显减少;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上调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从而保护了肾小球足细胞,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益肾胶囊 高糖 足细胞 NEPHRIN PODOCIN
  • 简介:目的:细胞极性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挥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过程的一致性。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制作出生后8周雄性Wistar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自然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用药5d,停药2d)、第14天和第28天采集肾脏标本;另外采集妊娠20d大鼠的胚胎肾脏标本。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肾小管的形态学变化;以Na^+-K^+-ATP酶作为细胞极性的标志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比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结果:(1)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基底膜裸露,管腔内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第14天,肾小管基底膜出现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第28天,大多数肾小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2)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裸露的肾小管基底膜没有Na^+-K^+-ATP酶的表达;第14天,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Na^+-K^+-ATP酶的表达,但此时Na^+-K^+-ATP酶没有明显的极性分布,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第28天,Na^+-K^+-ATP酶呈极性分布,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侧基底膜。(3)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是从S形体发育成为不成熟的肾小管,再发育成为成熟的肾小管。(4)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Na^+-K^+-ATP酶的表达从没有极性到有极性分布,即Na^+-K^+-ATP酶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到只局限在侧基底膜表达。结论: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是一致的,提示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

  • 标签: 肾小管发育 损伤与修复 细胞极性 NA+-K+-ATP酶
  • 简介: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转化生长因子β1介导细胞凋亡的两条重要的下游信号转导途径.目前对其在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尚无明确统一定论.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就Smads信号转导途径和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和作用展开讨论.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 MAPK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肾小球足细胞病变,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利用podocalyxin(PCX)作为标记蛋白,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收集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各项病理指标和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采用不同的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电镜检测肾小球外周袢的足突宽度。结果①IgA肾病患者中尿足细胞染色阳性为32例(64%),较健康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②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P〈0.05)。③光镜示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明显增高(P〈0.05),但小管间质病变与肾组织足细胞PCX表达阳性指数,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电镜结果提示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阳性足突宽度明显增宽(P〈0.05)。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足细胞尿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指标是否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还有待证实。

  • 标签: IGA肾病 穿刺活检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6例(1990年3月至2005年12月)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urography,IVU)检查分别是80例(93%)、32例(37.2%)和8例(9.3%);保守治疗65例(75.5%),手术治疗21例(24.5%),其中保肾手术16例(76.2%);治愈83例(96.5%),死亡3例(3.5%)。结论B超和CT检查可诊断并评估肾损伤程度,有利于制订合理保肾治疗方案。

  • 标签: 闭合性肾损伤 诊断 保肾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U)诊断早期肾结核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5例早期肾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IVU诊断的65例早期肾结核的影像特点是:①肾实质钙化斑;②肾盏杯口虫蛀样改变或消失;③肾乳头破坏肾盏消失,造影剂渗入肾实质;④肾盏颈狭窄,局限性肾盏积水;⑤输尿管壁虫蚀样改变,管腔狭窄。结论IVU是诊断早期肾结核最敏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肾结核 诊断
  • 简介:为了探讨小儿下尿路梗阻的病因、病理和治疗,作者对本科1988年~1999年间所收治的170例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引起下尿路梗阻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中,输尿管囊肿62例,尿道瓣膜17例,尿道憩室7例,精阜增生症6例,膀胱尿道结石28例,尿道狭窄5例,处女膜闭锁5例,骶尾部隐匿型畸胎25例,脊髓栓系综合症8例,

  • 标签: 下尿路梗阻 诊断和治疗 小儿 主要症状 骶尾部 脊髓栓系综合症
  • 简介:癌症是由于大量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发生突变、遗传不稳定性不断累积所形成的一类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多组织和器官并导致严重后果的复杂疾病[1-2].尽管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但是癌症依旧难以彻底治愈,其导致的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因此,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已将癌症列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 标签: 前列腺癌 纳米材料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工具 治疗 诊断
  • 简介:2008年12月19日晚,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办、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NBI应用于膀胱肿瘤诊断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举行。国内共有武汉同济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北京人民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上海肿瘤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厦门第一医院等7所医院泌尿外科参加该项目研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那彦群教授亲临会议并致辞,

  • 标签: 肿瘤诊断 膀胱 武汉同济医院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中华医学会 泌尿外科
  • 简介:维持生物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正常活动的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生命起源于海洋,构成生物内环境的体液也是在富含电解质的海水基础上进化演变而来,保持其成分稳定依赖摄取和排泄器官的作用,在细胞层面上就表现为通过细胞表面主动的泵作用与外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 标签: 肾小管 失盐性 治疗 诊断 生物体内 生命起源
  • 简介:系统性结节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TSC)又称为Bourner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是一组侵犯皮肤、神经、心脏、肺脏和肾等多器官、多系统的综合征[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3例临床新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TSC的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结节硬化症 tuberous 新发患者 鉴别诊断 ANGIOMYOLIPOMA 肾肿瘤剜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127^-Treg)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13例肾移植受者(肾移植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127^-Treg和CD4^+CD25^+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尿毒症组和肾移植组CD4^+细胞中CD4^+CD127^-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肾移植组CD4^+CD25^+CD127^-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功能紊乱。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Treg和CD4^+CD25^+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反应性增强。

  • 标签: 尿毒症 肾移植 CD4^+CD127^-调节性T细胞
  • 简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UTUC)是一个具有侵袭性、相对少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在所有泌尿系上皮性肿瘤中所占比例小于5%。在过去的30年里,其诊断与治疗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上世纪80年代较少见的先进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输尿管镜检查、腹部断层成像(CT、MRI)等。UTUC的治疗也发生了类似的改变。

  • 标签: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泌尿系恶性肿瘤 膀胱癌 继发 人口 美国
  • 简介: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低通量透析30例(HD组),高通量透析30例(HF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N组)。HD组和HFHD组每次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流速均相同。HD组和HFHD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CD4^+/CD8^+百分比的变化。对照组也用相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HD、HFHD两组患者透析前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组)(P〈0.01),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HD、HFHD两组患者透析前比较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及HFDF组患者透析后CD3^+,CD4^+及CD4^+/CD8^+较透析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FHD组CD3^+,CD4^+及CD4^+/CD8^+较HD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T细胞亚群 高通量透析
  • 简介:目的检测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和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andadenovirusreceptor,CAR)在多种人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初步讨论E-cadherin与CAR在人膀胱癌细胞中表达的意义及两者间的关联。方法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人膀胱癌细胞中E—cadherin和CAR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CAR在RT4、5637细胞中表达较高,在253J细胞中表达较低;E—cadherin在J82、T24细胞中不表达,CAR在J82细胞中微弱表达,在T24中不表达。结论E-cadherin和CAR在人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一致,两者可能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膀胱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 标签: 膀胱癌 上皮型钙黏素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 侵袭转移
  • 简介:目的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进展性的肾脏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目前的研究表明,miRNA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miR-18a、miR-19a、miR-194及TSP-1在高糖与TGF-β1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mi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监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低糖组(终浓度5mmol/L)、高糖组(终浓度30mmol/L)及高糖组+TGF-β1组不同时期TSP1mRNA、miR-18a、miR-19a及miR-194的表达水平。结果TSP1mRNA的表达水平随血糖浓度的升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miR-194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但miR-18a和miR-19a的表达水平并未随血糖浓度改变有明显变化。通过TGF-β1处理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48h,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经TGF-β1处理的高糖组相比,TGF-β1+高糖组能进一步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mRNA的表达水平,使肾小管上皮细胞miR-194的表达进一步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TGF-β1对TSP1的表达水平起正性调节作用,对miR-194的表达水平呈负性调节作用,而针对TSP1是否为miR-194靶向调节基因,还需后续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小板反应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