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58岁。双下肢水肿伴尿中泡沫增多1月余。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病程,急性加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82×109/L)和百分比升高(38.9%),血清IgE升高(639.24 KU/L)。肾组织活检病理光镜呈急性间质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电镜符合细胞病,肾间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沉积。既往有颏下淋巴结肿大并行切除术,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及肾组织活检穿刺病理均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符合Kimura病。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点滴3 d后口服泼尼松60 mg/d,治疗6周患者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

  • 标签: Kimura病 足细胞病 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细胞位于肾小球基底膜外侧,其突对维持正常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细胞细胞骨架包括中间丝、微管以及肌动蛋白。细胞的肌动蛋白骨架紊乱在多种肾脏疾病中被广泛报道。本文就细胞骨架蛋白的分类、功能、细胞骨架调控通路及其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足细胞 细胞骨架 微管 中间丝 肌动蛋白 肾小球疾病
  • 作者: 谭力文 王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 400014
  • 简介:摘要膜性肾病是一种免疫性肾小球疾病。自发现中性内肽酶是膜性肾病的细胞抗原以来,M型磷脂酶A2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细胞抗原的研究,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诊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近期,Exostosin 1和Exostosin 2、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神经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样分子1、信号素3B和原钙黏蛋白7等新抗原的发现,成为膜性肾病精准诊治的潜在靶点。现就膜性肾病细胞抗原特点、致病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podocyte infolding glomerulopathy,PIG)是近年提出的一种细胞独立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病,特征是电镜下观察到细胞相关的超微结构如微球、微管折叠进入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目前国内外关于此病的报道尚不多见,且多集中在日本。PIG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患者,肾活检提示为PIG,经糖皮质激素、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尿蛋白减少。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活组织检查 足细胞 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
  • 简介: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两大类。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现已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5%~9.9%。一直以来,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及蛋白尿的产生认识主要来源于动物模型——Heymann肾炎的研究。

  • 标签: 膜性肾病 足细胞损伤 终末期肾脏病 MEMBRANOUS NEPHRITIS 肾小球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对细胞脂质稳态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对照组,n=10)和系统性敲除PCSK9基因型小鼠(PCSK9 KO组,n=10)为动物模型,经心脏全身灌注后取肾组织。体外培养小鼠细胞,用干扰小RNA(siRNA)敲低细胞PCSK9的表达。用荧光染料BODIPY 493/503染色法观察小鼠肾组织肾小球及体外培养细胞内的脂质蓄积程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突、线粒体结构和脂滴大小及其分布;TUNEL染色法评估肾小球内的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相关关键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C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C coactivator 1α,PGC-1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乙酰辅酶A氧化酶1(acetyl CoA oxidase 1,Acox-1),以及凋亡相关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SK9 KO组小鼠肾小球内脂质蓄积更显著;肾组织内线粒体功能相关关键酶PGC-1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CPT-1和Acox-1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均显著降低(均P<0.05);肾小球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细胞突部分融合、消失;肾小球内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的PCSK9 siRNA组细胞内脂质蓄积显著,线粒体功能相关关键酶PGC-1α、CPT-1和Acox-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线粒体结构受损,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均P<0.05)。结论PCSK9参与细胞的脂代谢平衡,PCSK9表达减少增加足细胞内脂质沉积,诱导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受损,导致细胞凋亡。

  • 标签: 足细胞 线粒体 脂代谢障碍 脂质沉积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 凋亡
  • 简介:摘要狼疮细胞病(LP)是狼疮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是SLE通过介导非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得细胞广泛损伤。激素对LP大多能起效,但治疗后容易复发,目前缺乏一种方案降低LP复发率。本例LP患者常规治疗后病情反复,经加用泰它西普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临床完全缓解,泼尼松顺利减量到10 mg/d,未有病情复发。

  • 标签: 狼疮足细胞病 泰它西普 治疗
  • 简介:摘要微小RNA(miRNAs)广泛参与了基因表达和转录、表观遗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分化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其异常表达与癌症、心血管、神经病学及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其中也包括了细胞损伤。本文就miRNAs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损伤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miRNAs在各种疾病导致的细胞损伤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为相关肾脏疾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足细胞 微小RNA 蛋白尿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大鼠细胞自噬标志物LC3、P62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糖尿病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只)、造模组(n=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于第12周结束时留取大鼠尿标本,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摘取肾脏称量重量,分别计算尿蛋白肌酐比和肾重体重比;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检测肾小球LC3、P6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蛋白肌酐比、肾重体重比在造模组均显著增加(P〈0.05);P62蛋白表达亦较正常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造模组大鼠肾脏病理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系膜增生、基质增多。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细胞自噬较正常组减低,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自噬
  • 简介:患者,男,77岁.有脑梗塞病史,患2型糖尿病6年,2年前双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半年前出现静息痛,1个月前因左下肢发生湿性坏疽于本院施行膝上截肢术,现右下肢疼痛难忍.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细胞是肾小球上高度分化的细胞,对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细胞与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足细胞 肾小球疾病
  • 简介:摘要细胞是维持肾小球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对维持肾小球滤过作用具有关键意义。细胞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完整性。线粒体作为细胞供能的主要细胞器,对细胞生存与死亡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特异性自噬,能够适时清除细胞内受损老化的线粒体,从而保证细胞内正常线粒体的数量和功能,对细胞的生长代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肾脏疾病中均出现细胞损伤,同时伴有线粒体功能紊乱或细胞自噬异常等现象,细胞线粒体自噬活动可通过PINK1/Parkin、Nrf2/Keap1等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内环境稳态。本文总结线粒体和细胞的生理病理表现,综述线粒体自噬稳态在细胞病中作用的可能机制途径,有助于探索细胞病新的治疗路径。

  • 标签: 足细胞 线粒体自噬 稳态 调控 机制
  • 简介:摘要糖尿病创面修复是临床棘手问题,由于机体局部组织损毁且再生障碍,通过血管、神经营养修复创面的途径受损,多种细胞因子紊乱等多因素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且具有免疫调节、旁分泌等功能,有助于全方位修复创面,目前在糖尿病创面中极具应用前景。但由于干细胞治疗相关参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标准化数据。本文综述了近6年来干细胞在糖尿病创面治疗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对研究中的干细胞类型和来源,供体年龄、性别对干细胞的影响,给药方式,移植存活率,安全性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上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干细胞 糖尿病足 给药途径 干细胞剂量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肾脏中细胞线粒体形态和数目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SD30只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阿霉素0.7mg/100g体重和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2W(对照组3只,阿霉素组3只)、4w(对照组3只,阿霉素组6只)和6W(对照组8只,阿霉素组7只)处死大鼠,取肾皮质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对线粒体形态和密度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阿霉素组大鼠4W出现蛋白尿,持续至6W。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内线粒体多呈椭圆形,阿霉素组大鼠细胞线粒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统计分析未发现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大鼠细胞线粒体面积、周长、形状因子和最大长宽比的差异。注射2W后蛋白尿出现前,阿霉素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内线粒体面数密度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7±0.00VS.0.14±0.01,t=6.173,P〈0.01),同时线粒体相对于细胞体的表面积密度有增加趋势(0.78±O.03VS.0.71±0.04,t=-2.526,P=0.065)。注射6w后,阿霉素组大鼠细胞线粒体面数密度无显著变化,线粒体相对于细胞胞浆的表面积密度显著减少(0.71±0.11VS.0.87±0.12,P=0.02)。结论线粒体多形性改变参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发生,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是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发生过程中的早发事件,线粒体膜表面积密度下降参与细胞损伤及阿霉素大鼠肾病的进展。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阿霉素 线粒体 形态 定量分析
  • 简介:细胞移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的新技术。本研究拟比较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糖尿病自体干细胞移植静脉麻醉的效果,探讨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足 干细胞移植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脂质肾毒性"假说将脂质代谢引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研究领域。脂质的重要组分胆固醇在病理状态下可异位沉积于肾脏及细胞中,参与CKD发生和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诸多研究已揭示细胞胆固醇代谢异常的机制及其在细胞功能改变和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细胞胆固醇稳态的调节途径、细胞胆固醇代谢与CKD的关系,阐述了胆固醇代谢紊乱导致细胞损伤的新机制,并探讨了针对细胞胆固醇代谢紊乱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足细胞 肾功能不全,慢性 胆固醇 脂质肾毒性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目前西医治疗以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为主,尚无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阻断药物,症情进展往往较迅速,且服用西药产生的低血糖、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困扰着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中医药治疗以其不良反应少、改善症状明显等特点,可以弥补西药不足,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肯定。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损伤 中药治疗 药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同型半胱氨酸致肾脏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而为同型半胱氨酸致肾脏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养小鼠肾脏细胞后,并用0,10,20,60,8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干预,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干预下细胞的抑制率。提取细胞RNA,进行逆转录后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肾脏细胞miR-92a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0、20、60和80μmol/L细胞存活率下降,并且呈浓度依赖性。qRT-PCR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下,miR-92amRNA表达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高,表达增多。结论miR-92a可能参与了同型半胱氨酸导致的肾脏细胞损伤。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 足细胞损伤 miR-9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