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作者: 江小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641000
  • 简介:鼻炎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虽然它们的症状有些相似,但是它们的病因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因此,正确地区分鼻炎鼻窦炎是非常重要的。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患者分不清楚鼻炎与鼻窦炎,本文将从不同方法对两种疾病加以分析。

  • 标签: 鼻炎;鼻窦炎
  • 作者: 廖虹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04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18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头孢呋辛联用炎琥宁的方案应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疾病治疗方面的作用影响。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选择我院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会用到头孢呋辛、利巴韦林针剂、氯化钠溶液以及葡萄糖溶液,将这几种物质按照一定的配比均匀混合后为患者进行医治。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会用到头孢呋辛、炎琥宁、氯化钠溶液及葡萄糖溶液,同样将这四者依照既定的配比均匀混合后卫患者进行治疗。治疗一段疗程后,根据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表现进行评析。结果:根据统计可知,研究组、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具有较大差距,研究组的数值水平居高(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治疗情况,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用时更短(P<0.05)。结论:联用头孢呋辛与炎琥宁医治急性支气管炎症状,不仅可以加快治疗进程,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头抱呋辛;炎琥宁;急性支气管炎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主病原微生物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入住我院的6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rious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SCAP)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以了解病原微生物类型。结果35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嗜麦芽假单孢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肺炎支原体2例;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年龄≥65岁为独立危险因素,初始抗菌联合用药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患者病原学总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初始抗菌联合用药的患者预后较好,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年龄≥65岁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调查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7年10月在禹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A组)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B组),血清ProGRP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roGRPNSE浓度高于B组患者(P<0.05),血清糖类癌抗原199(CA199)的浓度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血清ProGRP,NSE,CA199的浓度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诊断,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38(pg/mL),14.89(ng/mL),40.12(U/mL),约登指数分别为87.00%,66.00%,16.25%,肿瘤直径与血清ProGRPNSE浓度数据之间呈正相关(P<0.05),出现淋巴转移患者血清ProGRPNSE浓度高于未出现淋巴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ProGRPNSE可以作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标记物,ProGRP的诊断价值高于NSE,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需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诊断。

  • 标签: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IL-13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慢阻肺(稳定组20例和加重组32例)哮喘(急性组27例,缓解组30例)患者及3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IL-13、TNF-α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哮喘患者各组及慢阻肺患者各组中血清IL-13、TNF-α的关系。结果哮喘患者急性组的血清IL-13、TNF-α浓度明显比缓解组、对照组高(P均<0.05);急性组、缓解组患者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缓解组IgE水平明显低于急性组(P均<0.05)。缓解组IL-13与TNF-α呈正相关(r=0.47,P<0.05)。急性和缓解组IL-13与IgE均呈正相关(P<0.05)。慢阻肺患者加重组的IL-13、TNF-α水平均明显比稳定组对照组高(P均<0.05)。加重组患者的血清IL-13与TNF-α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哮喘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IL-13TNF水平较高,炎症可能参与其病理过程。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13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肺气肿肺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炎病情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140例。根据随访结果有无肺炎发生分为慢阻肺发生肺炎组(n=60)慢阻肺未发生肺炎组(n=80)。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肺气肿及肺功能指标上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慢阻肺患者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慢阻肺阻塞程度对肺炎病情发展的影响。结果140例慢阻肺患者经随访,60例发生肺炎,80例未发生肺炎。两组患者在年龄、BMI、SGRQ评分、6min步行试验、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LAA-950、平均肺密度比方面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LAA-950、6min步行试验是影响慢阻肺患者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因素(P〈0.05)。其中,以LAA-950指标为主的肺气肿出现异常、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min步行试验指标为主的肺功能出现异常的慢阻肺患者易发生肺炎。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重度阻塞患者发生肺炎可能性更大(P〈0.05)。结论LAA-95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min步行试验结果是影响慢阻肺患者肺炎病情发展的重要危险性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肺功能 肺炎
  • 简介:观察吸痰雾化吸人配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需要无创辅助通气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输液治疗及无创辅助通气,试验组配合吸痰雾化吸人。结果试验组对缓解患儿生命体征及喘憋症状,降低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吸痰雾化吸入配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缩短病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辅助通气治疗 雾化吸入 疗效观察 吸痰 无创辅助通气
  • 简介: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严重程度评估结果预测。方法对200名CAP患者评估临床变量肺炎严重指数(PSI),同时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NT-proBNP,按照PSI评分分组,比较各组NT-proBNP浓度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评价这些指标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各组NT-proBNP浓度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随着C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1)。死亡患者中NT-proBNP浓度与存活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SI评分组合,NT-proBNP浓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CRP、血沉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NT-proBNP可作为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预测结果有效的标志物。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PSI NT-PROBNP
  • 简介: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时对患者血清IL-21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人员血清IL-21及IgE,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总有效率为89.7%(70/78);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21及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21及IgE显著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降低血清IL-21及IgE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进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疗效可靠。

  • 标签: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支气管哮喘 IL-21 IGE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脑钠肽(BNP)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ECOPD患者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87例、健康对照者50例,分别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NSE、BNPD-二聚体水平。结果AECOPD患者血清NSE、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ECOPD患者血清中的NSE、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P<0.05)。结论动态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NSE、BNPD-二聚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钠肽 D-二聚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目的对EV71-IgMELISA法EV71RNA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进行比较。方法采用EV71-IgMELISA法EV71RNART-PCR法分别对553例手足口病临床确诊患儿的静脉血咽拭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V71-IgMELISA法阳性率35.62%(197例)高于EV71RNART-PCR法阳性率18.63%(103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01)。EV71-IgMELISA(-)且EV71RNART-PCR(-)有329例,同时EV71-IgMELISA(-)且EV71RNART-PCR(+)有24例,进一步表明两种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3.11,P〈0.001)。结论EV71-IgMELISA法具有高敏感性,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 标签: RT-PCR法 ELISA法 EV71 检测结果 手足口病 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