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56例,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常规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四周后,CNS和BI评分差异显著,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1.1%明显高于常规组7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 综合康复护理 中风急性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做出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不论在是舒适度和心理指标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中都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2例,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6例(TIA组),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RIBD)患者29例(RIBD组)和局限性脑梗塞(FCI)患者27例(FCI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抵抗素、ox-LDL和hsCRP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抵抗素、ox-LDL和hs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组,RIBD组和FCI组的血清抵抗素[(0.26±0.42)μg/L比(0.63±0.38)μg/L比(0.91±0.45)μg/L、(0.89±0.42)μg/L]、ox-LDL[(334.3±142.5)mg/L比(451.7±15.8)mg/L比(518.3±205.7)mg/L、(520.7±198.9)mg/L]和hsCRP[(5.8±4.9)mg/L比(8.7±7.6)mg/L比(13.5±9.1)mg/L、(13.6±7.4)mg/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且RIBD组和FCI组显著高于TIA组(P均〈0.01),RIBD组和FCI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抵抗素、oxLDL和hs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3~0.902,P均〈0.01)。结论:血清抵抗素、ox-LDL及hsCRP水平能够反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抵抗素 脂蛋白类 LDL C反应蛋白质 脑血管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AMI后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综合护理组治疗后NYHAI级比例(24%比54%)显著升高,III级(38%比12%)和IV级比例(10%比4%)显著降低(P〈0.05或〈0.01);心律失常发生率(64%比12%)、平均卧床时间[(5.01±0.63)d比(2.88±0.65)d]、平均住院时间[(16.15±2.00)d比(10.00±1.22)d]、平均住院费用[(6984.95±652.30)元比(5274.95±632.30)元]均显著降低,健康知识达标率(72%比96%)和治疗满意度(80%比96%)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地提高其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护理 心律失常 心性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的AMI患者72例为AMI组,另选取30名同期行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动态检测两组血压并计算其白天、夜间和24h的舒张压变异性(dDSD、nDSD、24hDSD)及白天、夜间和24h收缩压变异性(dSSD、nSSD、24hSSD),酶比色法检测两组血尿酸浓度,采用冠脉造影检查所得的Gen-sini积分评价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统计AMI组28d病死率。比较Gensini积分〈30分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以及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的BPV及血尿酸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8d病死率、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分别为15.28%、55.56%和44.44%,且死亡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存活患者高,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Gensini积分〈30分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结论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联合检测血BPV及血尿酸可能作为其病情和近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血压变异性 血尿酸 联合 预测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全身肌无力,肢体软瘫,气促1d”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d,无过敏史。查体:体温36.7℃,脉搏101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反应迟钝,双肺无异常,心率101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双下肢肌肉有压痛,腱反射减弱,四肢肌力0级,病理未引出。入院心电图检查示ST段压低,并出现U波。初步诊断为低钾血症。急查血钾2.48mmol/L。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按2.5‰浓度补钾,补钾72h,补氯化钾量为20g,患者症状逐渐消失,复查血钾3.61mmol/L。患者病情稳定后化验T3、T4、TSH、醛固酮,并行肾及肾上腺B超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追问病史,患者于20d前因高血压口服吲哒帕胺(商品名寿比山,天津力生制药厂生产)2.5mg/d。

  • 标签: 低钾血症 吲哒帕胺 高血压病史 患者症状 心电图检查 mol/L
  • 简介:碘普罗胺是一种新型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因其耐受性好而广泛用于血管造影、脑和腹部CT扫描以及尿道造影等[1]。随着碘普罗胺使用的剂量增加,其过敏反应也随之增多,但多为轻中度且是一过性的,严重反应却少有报道。现就我科出现的一例碘过敏试验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碘过敏试验 腹部CT扫描 碘普罗胺 非离子型 血管造影
  • 简介:严重高钾血症临床并不罕见,当血清钾浓度大于8.0mmol/L时,P波消失,QRS波明显增宽,心电图上无P波规则节律的窦室传导。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心室停搏及心室颤动。现将近年收治的15例严重高钾血症伴窦室传导作一临床分析。

  • 标签: 高钾血症 窦室传导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分娩后严重出血产妇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盆腔血管结扎、子宫压迫法、盆腔动脉栓塞及子宫切除术,统计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给予单用宫缩剂止血2例,宫腔填塞术治疗23例,6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及1例子宫切除术,均成功止血。结论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其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综合患者生育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产后出血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生育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整体救治方法对急救疗效的影响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14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方式,研究组采用整体救治方法,对比两组的急诊治疗效果、死亡率等指标大小。结果研究组的急诊治疗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以及救治时间大小分别是(33.55±6.92)分钟、(30.28±8.74)天以及(14.63±6.50)小时,和对照组的急诊治疗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以及救治时间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整体救治方法治疗后,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消除创伤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急救救治效果。

  • 标签: 整体救治方法 急救疗效 影响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6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血气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这些“飞蚊症”不只是令人厌烦。它们可能也是视网膜潜在疾病的信号。出现在你视野内的飞蚊症通常是无害的,并通常会消失或变小得自身难以察觉。但有时它们也暗示了一种可导致视力减退的疾病。

  • 标签: 信号 眼疾 斑点 视力减退 飞蚊症 视网膜
  • 简介:《美国心脏病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2013年11月11日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严重心衰患者应用伊伐布雷定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应用伊伐布雷定不仅是安全的,还有助于改善临床转归,而且这种改善程度与原心衰程度严重程度无关。

  • 标签: 伊伐布雷定 心衰患者 应用 心脏病学 临床转归 心衰程度
  • 简介:患者男性,74岁。因腹泻半月伴全身乏力1周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10/60mmHg,一般情况差,老年慢性病容。神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全身皮肤弹性差、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主要实验室检查:血钾1.83mmol/L、钠144.9mmol/L、氯98mmol/L,空腹血糖8.34mmol/L。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达0.56s。临床诊断:糖尿病伴胃肠功能紊乱,低血钾。

  • 标签: 低血钾 显著延长 胃肠功能紊乱 全身乏力 糖尿病史 老年慢性病
  • 简介:对持续严重心动过缓(心率<45次/min)的治疗,国内外均主张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近10年,我院安装起搏器治疗持续严重心动过缓12例,药物治疗24例,经临床观察并随访治疗效果,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9岁,平均60岁。窦性心动过缓23例,交接性心动过缓8例,室性心动过缓5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病窦)19例,均经食管电生理证实,三度房

  • 标签: 心动过缓 持续性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血脂康),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89±0.25)mg/L,较对照组的(4.34±0.76)mg/L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能明显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不良反应
  • 简介:胺碘酮(可达龙,Amiodarone)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我科在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过程中,曾发生3例该药引起严重的心脏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生命,经及时的临床观察,对症处理后患者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胺碘酮 心房颤动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2009年我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237例,分别按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积分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并分为非冠心病组(84例)、心绞痛组(92例),心肌梗死组(61例),人院第二天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分析各指标与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40.22±3.56)g/L比(39.81±3.56)g/L比(38.68±3.43)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临床类型(r=-0.18,P=0.005)、冠脉病变支数(r=-0.195,p=0.003)及冠脉病变积分(r=-0.188,P=0.004)呈显著负相关,而总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与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积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白蛋白偏低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清白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哮喘采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哮喘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出气体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病人采用综合临床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治疗分析 呼吸内科 重症 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