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自我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病毒感染、噪音及心理危害的环境中,采用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病毒感染,减轻噪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对人们的健康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正确认识职业危害,减少或者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健。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性损伤, 防护
  • 简介:摘要:小儿重症肺炎主要由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患儿常以咳嗽、发热、呕吐、食欲减退和肺部罗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发病率高,是我国住院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诱发因素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贫血、先心病等,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其外部表现与其他疾病(如感冒、发热等)的典型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被忽视。如果不及时人工干预,疾病可能恶化并危及生命。本研究探讨了风险预防护理对PICU重症肺炎患儿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风险预防护理 重症肺炎 PICU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职业防护教育在手术室护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与职业防护教育在手术室护生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该方向研究现状,并按照研究框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结论:手术室护生常见职业危害有锐器刺伤、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X射线的危害以及环境因素的危害。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的现况有缺乏自我防护知识、工作中易发生意外损伤以及有效的防护措施缺乏。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的教育现状有开展护生的职业防护培训、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管理、护生防护培训课程的设置、护生防护培训课程的设置以及损伤后处理和心理支持。讨论:职业防护教育在手术室护生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职业防护教育 手术室 护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在院接受化疗过程中,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对口腔溃疡所产生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在血液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接受急性白血病化疗,具体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后续比对中依据抛币法,将所有研究人员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各组患者过程中的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出现的口腔溃疡情况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各项生活指数的恢复趋向及质量评估中的综合成效,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口腔溃疡所产生的预防作用及总体护理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提升了化疗后的安全性,对于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口腔溃疡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护士是较为特殊的职业,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会因为多种护理操作而出现职业暴露现象,是我国职业暴露的高风险群体。对于新入职的护士,其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容易出现职业暴露现象,当新入职护士出现职业暴露后,多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多种负面心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辞职的现象,对其今后职业发展造成影响。为了减少新入职护士出现职业暴露,需要给予其合理的培训。

  • 标签: 急诊科 新入职 护士 职业暴露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胃癌手术患者,全部患者均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针对患者鼻肠管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在鼻肠管堵塞的原因中,没有定期确认鼻肠管的位置占比22.7%、鼻肠管扭曲打折占比33.3%、没有定时冲管占比18.8%、营养液阻塞占比20.7%、药物堵塞占比18.2%。结论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鼻肠管堵塞情况的发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应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置管期间的安全性。

  • 标签: 肠内营养 鼻肠管堵塞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策略。方法: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本院联合其他医院共选取30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实施职业危害管理,对比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认识程度的评分,并进行相关分析,总结防护策略。结果:实施职业危害管理后,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认识程度的评分升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面临着一系列职业危害,应进行一一防护,保障人员健康。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分析 防护策略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护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集束化护理,对比组间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认知、预防等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升长期卧床患者对于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能够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龋齿属于小儿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影响小儿的正常生活。采用综合口腔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患儿对预防龋齿发生的操作配合度,从而全面降低龋齿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常规性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教育孩子定期刷牙、正确刷牙的方法和技巧,保持口腔清洁。此外,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果:实验组患儿对于预防龋齿发生的各项操作配合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前者经护理后的龋齿发生率也低于参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采用综合口腔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儿对预防龋齿发生的操作配合度,从而全面降低龋齿的发生率,此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此方案还能够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到护理干预以及正确的生活饮食习惯对病症的积极影响,最终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评估、预防效果、依从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 标签: 小儿龋齿 综合护理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就主要针对性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12例人员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期间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就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于2022年9月至2024年2月期间对该12例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处理干预,对干预前后防护知识评分、防护实践能力评分,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我院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利器刺伤,其次为粘膜污染、化学消毒剂因素。通过强化职业防护培训及管理、合理排班、规范护理操作等针对性处理后,防护知识评分、防护实践能力评分相比干预之前明显提高,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须不断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能力,综合提升职业素养,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防护意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6名及100件消毒物品,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名护士和50件消毒物品,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将两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护士的防护意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灭菌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使临床管理质量、护士的防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消毒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减少院内感染事件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PDCA循环管理 护士防护意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行为反应情况以及预防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80例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者进行对比,将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儿童接受预防性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研究组配合度、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对于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针对性实施预防护理,可以提升儿童的舒适度和配合度,减少儿童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可以借鉴推广。

  • 标签: 群体儿童计划 免疫接种 心理行为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行为反应情况以及预防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80例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者进行对比,将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儿童接受预防性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研究组配合度、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对于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针对性实施预防护理,可以提升儿童的舒适度和配合度,减少儿童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可以借鉴推广。

  • 标签: 群体儿童计划 免疫接种 心理行为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意识,促进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577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针刺伤情况和防护知识调查。结果50.26%的医生、89.33%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其中,66.67%的外科、妇产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30.00%的感染病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最多的科室是急诊科和手术室,发生率分别为96.15%和93.33%。医护人员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45.54%的医生、34.84%的护士不知道自身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免疫状态;20.94%和42.70%的医生和护士不知道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结论医务人员对于针刺伤的危害及相关预防知识不足,应加强对医务人员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 标签: 医务人员 针刺伤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产后出血情况进行防预控制,通过产房助产护士帮助产妇顺利、安全分娩,做好止血处理。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 收治的产妇 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 对

  • 标签: 产房助产士 产后出血 临床预防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当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青睐。介入诊疗要求操作者近床操作,使用X线透视完成,由于曝光时间长、曝光量大的特点,防护难度更大,增加职业病发生风险。本文将对DSA介入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做一综述。

  • 标签: DSA介入诊疗 职业病危害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暴露风险,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后对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1月-12月期间的24例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管理前),取2020年1月-12月的期间工作的24例护理人员(管理后)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观察组采用管理后制定的有效措施,对比两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评分。结果:观察组共接收24318件医疗物品,对照组共接收22673件医疗物品,而观察组出现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0.08%)明显低于对照组(0.44%),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消毒供应 中心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方法:选取在感染科工作的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护方法,观察组采用细节自我防护方法,让两组护理人员在不同防护效果下对职业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对血液接触、医疗器械刺伤、病毒感染以及医疗废物交叉感染危险因素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职业暴露指在护理、诊疗等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不慎被患者或感染性病原体代谢的体液、血液等污染了黏膜、皮肤,或者皮肤被带有感染性病原体的体液、血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而有被感染的危险。在目前阶段,临床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所带来的危害还没有完全了解,对日常工作中的一系列感染源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职业暴露的风险,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对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医院感染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用于预防乳腺癌放疗致局部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疗患者66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预防乳腺癌放疗患者中,能够有效减少皮肤损伤,减轻疼痛程度,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放疗 皮肤损伤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