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癌症化疗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以及使用饮食护理的效果。方法:在 2017年 3月 -2019年 2 月时间内,选择的 113例癌症化疗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分析护理后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的满意度。结果:癌症化疗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吞咽困难、便秘、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后消化系统症状减少,满意度也较护理前要高( P< 0.05)。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使用饮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腹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吞咽困难、便秘、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因此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症化疗患者 消化系统症状 饮食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1 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 57 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并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上尿路感染者 20 名,下尿路感染者 20 名以及慢性肾盂肾炎者 17 名,另外,再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 52 名作为参照组,对全部人员进行尿常规检验,并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 p<0.05 ),且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提高准确的数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常规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长期性双腔血透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对 80例次长期性双腔置管进行回顾性分析 , 了解置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导管、导致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结果: 80例置管患者中导管口皮肤红肿者 12例,其中股静脉置管 4例,颈内静脉置管 8例。结论:应用双腔导管留置需要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管方法以及对患者防止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

  • 标签: 血液净化 双腔导管 留置导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0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酶时间( TT)。 并与 100例健康人和良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发现化疗后 PT和 APT与化疗前相比有所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 P值分别为 0.116和 0.163;化疗后,纤维蛋白原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化疗前,化疗后 P<0.05逐渐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乳腺癌联合化疗对凝血功能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药物治疗 凝血功能 药物疗法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 2017年 05月 --2018年 05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 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总结医院感染发生率,并针对原因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脑出血手术患者 54例中,医院感染发生 8例( 14.81%),原因分析,患者高龄、长时间住院、意识障碍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是患者医院感染的主因。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躯体健康评分、 SAS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未感染者的死亡率与感染者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的应用、意识障碍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均为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以上高危因素实施相应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 标签: 脑出血手术 医院感染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到 2019年 1月的 10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对于我院的肺癌化疗患者给予传统护理,针对性服务组对于我院的肺癌化疗患者开展针对性服务。比较两组满意度;肺癌化疗依从性;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肺癌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针对性服务组的满意度是 50( 100.00),传统护理组则是 39( 78.00), P< 0.05。护理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接近, P> 0.05;护理后针对性服务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优于传统护理组, P< 0.05;针对性服务组肺癌化疗依从性均比传统护理组的时间短, P< 0.05;针对性服务组肺癌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 ,P< 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服务效果确切,可减少不良反应和改善睡眠质量和提高肺癌化疗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肺癌化疗患者 护理 针对性服务 实施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护患有效沟通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造成的影响。方法: 2017 年 7月至 2018 年 8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 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力度,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 38例治疗依从性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有效的沟通,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 护患有效沟通 支气管哮喘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舒适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择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结果 :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评分,分别以 SDS、 SAS评分为准进行对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主要包括了泌尿性感染、褥疮、创口感染这几种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状态,减少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医院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 标签: 应用观察 舒适护理 股骨胫骨折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个性化护理在 接受洗胃治疗的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接受洗胃 治疗的中毒患者 92 例 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个性化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6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个性化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 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结果:个性化组患者恶心、呕吐、胃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8.7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3.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个性化组患者 SAS 评分为( 2.94 ± 0.64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11 ± 0.86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个性化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降低 接受洗胃治疗中毒患者的 焦虑情绪及 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洗胃治疗 中毒患者 个性化护理 不良反应 焦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5 年 9 月 ~2017 年 11 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 108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108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期间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 P 〈 0.05 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神经外科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 FCA 评分和 Barthe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综合功能评分、生活功能评分对比具有差异, P 〈 0.05 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 为神经外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从而具有预防压疮的功能,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综合功能和生活功能,改善预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神经外科 压疮预防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项痹病 治疗时, 中医特色护理管理的 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2 月至我科治疗的 70 例项痹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管理,护理前后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治疗时间。 结果: 护理前,疼痛程度评价结果无显著差异(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较轻( P < 0.05 ),且治疗时间较短( P < 0.05 )。 结论: 在项痹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管理,能够缓解肩颈部疼痛,促进病情的恢复。

  • 标签: 项痹病 中医特色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柠檬水煎治疗脾胃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推进中医临床利用柠檬中药材资源和开发柠檬中药材。方法:将 64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 2组,干柠檬组 33例每剂干柠檬 15g。陈皮组 31例每剂陈皮 15g。 2组均采用医院机器煎,连续服六天。观察 2组治疗前后本试验要求的相关症状,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口渴情况、二便、舌苔象等阴津情况。 2组涉及西医疾病治疗,均实行基础治疗。结果:干柠檬组与陈皮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干柠檬组总有效率高于陈皮组。 2组对患者的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阴津情况均无影响。结论:干柠檬具有行气功能,用于脾胃气滞证,轻中度脘腹痞胀或脘腹胀痛、嗳气、食欲不振等, 10~ 15g水煎内服安全有效。该研究成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干柠檬 脾胃气滞证
  • 简介:摘要: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 , 发达的交通事业以及规模化发展的建筑行业 , 均使得我国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数量增加 , 加之一些骨肿瘤疾病发病率上升 , 使得骨科手术实施越来越频繁。根据现阶段临床医学研究明示 , 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 , 积极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服务 , 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 2017.2至 2018.7的 6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综合护理模式组开展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知识的认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护理认知;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水平;心脏瓣膜置换并发症概率。结果:综合护理模式组满意度、生存质量水平、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知识的认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护理认知、心脏瓣膜置换并发症概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 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 术后生存质量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岩部胆脂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体会。 方法 以我科给1例岩部胆脂瘤患者所提供的护理工作为例,术前为患者和家属分别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术前紧张焦虑情绪,并积极准备术前相关工作;术后对已有的面瘫和脑脊液漏症状进行持续观察和护理,同时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并观察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术腔感染、耳痛、颅内压增高等。 结果 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为患者的治愈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结论 根据岩部胆脂瘤患者的既往病情和具体情况,医护人员给患者和家属提供针对性、全面性的护理服务对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有很大意义。

  • 标签: 岩部胆脂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骨折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本院收治的 9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 45例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 SAS评分、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满意度 93.33%,高于对照组 77.78%( P< 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能改善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折患者 焦虑 抑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整复手术对于口腔修复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在 2016年 11月 -2018年 7月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手术的 37例口腔修复患者,将其作为 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牙周整复手术的 37例口腔修复患者,将其作为 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口腔修复评分、口腔修复效果都优于 A组患者( P< 0.05)。结论:对于口腔修复患者而言,在运用牙周整复手术后,其效果十分良好,可推广。

  • 标签: 牙周整复术 治疗 口腔修复 效果 康复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 2017.06 到 2019.06 时间段内诊治的 80 例蛛网膜下网出血伴头痛患者,划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0 例。其中 A 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B 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比各组头痛次数、住院时间。 结果: A 组头痛次数为( 21±5.14 )次、住院时间为( 62±4.8 ) d , B 组为( 7±3.43 )次和( 47±5.1 ) d ,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既可减少机体头痛次数,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痛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作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搜集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重点对象,根据实施护理方案的不同划分为参照组(传统护理模式)及观察组(预防护理模式),且每组等分成55例。经围术期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所有患者的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情况给予观察与分析,并作出总结。结果:通过对两组脊柱内固定围手术期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及不同的护理策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1.81%,较参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的10.90%的临床效果更好。差异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骨科脊柱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采取带有针对性的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防护干预对策,获得的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脊柱骨科 围术期 压力性损伤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