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对全科医师的培养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全科医师对于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全科医师的职业技能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本文主要从社区服务的角度出发,探讨全科医师的角色扮演,并对全科医师的作用进行探究。

  • 标签: 社区医疗 全科医师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提高患者在胃镜检查全过程中的舒适度。方法将600例常规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10例)和对照组(290例)。对照组按常规胃镜中的护理;观察组除按常规护理外,由专门的陪伴护士在胃镜检查的全程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胃镜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成功完成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电子胃镜检查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普通胃镜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人工肝临床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8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8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中,出现低血压17例,发生率为21.79%。患者的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55mmHg之间,其中9例为体外循环接通10~30min之间出现血压降低者,占52.94%。结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与大量失血是引起低血压的主要原因,给予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肝衰竭 低血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耳道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新生儿1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筛查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耳道护理,对比两组的筛查结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两次筛查后,观察组新生儿的第一次筛查通过率和第二次筛查的通过率均明高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生儿进行耳道护理是必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便于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耳道护理 听力筛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前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后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查对的方法,观察组按照安全核查制度的内容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通过实施安全核查制度,共核查出安全隐患13例,由于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安全返病房,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组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手术风险,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系统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儿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还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家长,并且,患儿家长对孩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在服务过程中由于一些可控及不可控因素,引起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时有发生。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患关系 护患沟通 方法
  • 简介:摘要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因此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课程建设与改革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它不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我院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定位、整合,并对整合后所涉及的各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关探索。

  • 标签: 高职助产专业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老年病患7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①病情发展快且凶险;②容易误诊;③伴随较多基础疾病;给予所有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治愈。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易误诊、病情发展快且凶险等,临床一旦诊断,在无明显禁忌症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临床特点 老年 诊治
  • 简介:摘要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查凝血四项是各手术科手术前必须进行检查项目之一。

  • 标签: 静脉采血 凝血四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体位干预对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手臂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时瘘侧手臂疼痛患者22例,同一患者按隔次交替使用两种体位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观察,试验组采用体位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对2组疼痛程度进行观察比较,并同时检测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结果试验组中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0例;对照组中度疼痛17例,重度疼痛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性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试验组较对照组减轻了透析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舒适性及依从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疼痛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过程彩色多普勒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5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给予5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的诊断,术后比较检查的病理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后判断其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行侧颈的淋巴清扫的患者结合超声显示结果与病理的诊断得出,发生淋巴转移的为24例,没有出现转移的为1例;行中央区的淋巴清扫患者的诊断得出,发生淋巴转移的为20例,没有出现转移的为5例,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诊断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转移的过程中给予术前彩色多普勒进行诊断,可以使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的转移更加准确,进而转移的位置更加明确,因此在临床上利用彩色多普勒诊断甲状腺癌患者为颈淋巴的清扫工作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转移 彩色多普勒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并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穿刺困难、药物渗出、输液反应、患者依从性差。结论强化输液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巡视,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护理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抗肿瘤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规律和特点,分析患者对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用药途径等具体内容,以更好的提示患者提高健康用药知识,以便对以后的临床应用提高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对2014年收集的164例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所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Excel软件等工具,对患者的具体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用药途径等。结果通过具体的研究发现,在使用抗肿瘤药物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以中老年为多,并且大多会表现为对患者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监测管理,促进患者合理使用药物,以便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骨科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骨科临床患者在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后,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科临床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塑化标本在人体解剖标本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方法传统的人体解剖标本所用的福尔马林溶液,具有非常刺激的气味,这种气味对人体具有很大的危害,并且制作出的标本也不易存放,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以生物塑化技术应用在标本制作塑化标本的方法,与传统的人体标本比较其优劣。结论用塑化技术制作人体解剖标本没有刺激性气味,不光是避免了危害实验者的健康,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本文现对塑化标本在人体解剖标本制作中的应用方法与步骤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人体解剖 标本制作 塑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总结其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12年-2014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并分析相关预防措施,2015年-2016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应用相应的血液报废预防措施。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SYP阳性、ALT高、脂肪血、过期、破损、凝块、不足量、溶血是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相比较于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血液报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发生,主要与仪器设备、人为因素有关。

  • 标签: 血站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常言说“宁打十个大人针,不愿打一个小孩针”,由此可以感受到儿科护理的难度。儿科是医院满意度较低,医疗纠纷多发的部位1。儿科护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运用什么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患者认可和满意,值得去探索。

  • 标签: 儿科护理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优化方式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老化过程中大脑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区的突触素的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脑组织自然衰老的机制。方法以30例25-96岁无重要神经系统病史及神经病理改变的尸检脑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技术,观察成年以后至老龄期间人脑额叶、枕叶、海马及基底节区的突触素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与年龄增长的相关性。结果SYNP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弥散分布于皮层、壳核及海马灰质神经毡内,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胞体内、突触密度与年龄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正常老龄脑额叶、枕叶、壳核及海马区突触密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并与年龄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 标签: 脑老化 免疫组化 突触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临产孕妇6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对两组产妇产程的时间与产时疼痛的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第1、2、和3产程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对照组产妇产产时疼痛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和疼痛护理在临产妇中的应用,能有效减少产妇的产程,降低产妇产时的疼痛,效果明确,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疼痛护理 产程进展